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信息获取渠道的拓宽和意见表达的便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舆论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往往很容易达到顶峰。而此时,作为具有引领导向职责的央媒,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以新媒体为载体进行整体规劃与报道,值得深入分析与探究。本文以央视新闻客户端为例,通过分析其在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报道的特点,力求总结出央媒新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报道策略与内在逻辑。
关键词:央媒新媒体平台 突发公共事件 报道策略 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如今的社会舆论场域中,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应用的涌现在丰富受众信息获得方式的同时,也令场域中的信息更加模糊不清。民众在获得发声渠道的同时,距离事件真相似乎越来越远,这种现象在一些突发公共事件中十分常见。由于事件起点往往偏向某一领域或话题,这使得多数不具备某些特定知识储备的普通受众难以分辨信息真假,甚至无意间成为不实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又由于此类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危险性、紧迫性、扩散性与不确定性等特点,与民众利益切身相关,不实信息极易在网络空间上进行传播并滋生不良网络情绪。于是,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准确及时的报道,从而厘清事实、消除恐慌便成为新闻媒体尤其是央媒责无旁贷的任务。
我国2006年公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四类。而发生在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则是一起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国内三大央媒之一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新媒体平台——央视新闻客户端,其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踪式、全景式、多维度、多样态的报道。笔者对央视新闻客户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进行梳理与解析,意在探究央媒新媒体平台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报道特点、报道策略与内在逻辑。
一、央视新闻客户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报道特点
通过对央视新闻客户端的疫情报道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删繁就简,硬核新闻的强势回归。在本次疫情的整体报道中,央视新闻客户端呈现出一种显而易见的硬核新闻的强势回归。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年初暴发,随时间逐步升级。笔者以两周为一间隔,选取1月1日、1月15日、1月30日与2月15日四个日期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的信息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无论是发稿数还是与疫情相关信息所占的比例,都呈现出与疫情烈度正相关的变化关系(见表1)。
与之相对,另一种更为强势的信息传递手段——推送,也被应用在本次疫情整体报道中,相关分析(见表2)。
传统的图文稿件发表情况也可用来比较(见表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央视新闻客户端的发稿量、推送量,以及与疫情相关的图文稿件在疫情相关的总稿件中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由此可知,随着疫情进入全面暴发期,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报道进行了“一边倒”式的倾斜,而其中,以传统的“图片+文字”所形成的图文稿为最主要形式。数量的全面倾斜以及平实而富有时效性的稿件形式,虽有悖于新媒体时代吸引受众“多元有趣”的一般规律,却能表现出发布者在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中“以最可靠的信源、最直接的方式、最迅捷的传达、传递最权威的声音”的删繁就简原则。
2.由点及面,各类疫情相关信息的分类补全。针对网络信息多而分散可能增加民众的恐慌心理这一情况,央视新闻客户端对每日疫情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梳理,将其大致分为“疫情速报”“防疫举措”与“紧急寻人”三类,并将每日收到的疫情信息根据内容划归到以上三类中。其中,“疫情速报”对接国家及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每日公布的相关数据,并及时更新;“防疫举措”主要针对中央各部委及地方各行政机关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紧急寻人”则主要关注由各地上报的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出行记录及日常活动轨迹,对与确诊患者有时空重合的密切接触者发出提醒与健康建议。
为使读者能够尽快判断出某条新闻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央视新闻客户端为以上三类信息制作了格式相同但文字标识不同的新闻缩略图。由此,读者能够在不点开新闻详情的前提下便基本判断该新闻是否契合自己的信息诉求。不仅如此,央视新闻客户端还在后续的报道中增加了“各省市医疗支援队驰援武汉”“各部委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及“疫情24小时”等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的板块,关注疫情中的典型人物、感人事件,回应各种社会关切并对每日重点信息做详尽梳理,使针对疫情的相关报道向深度发展。同时,央视新闻不间断直播特别节目《共同战“疫”》也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同步直播,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天候不间断了解疫情状况的通路。通过24小时不间断直播,疫区工作如何开展、医务工作者工作细节以及疫区普通民众生活如何继续都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真实和直观的展示,为消除谣言、拉近不同地区民众内心共鸣起到了良好作用。央视新闻客户端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整体报道中,不仅将零散的单条新闻“点”以分类的方式加以串联成为“线”,又将不同的“线”汇聚成疫情报道的不同侧面,并对事件中的人物与事例进行深入挖掘,将不同侧面加以衔接,增加了报道的纵深感与立体感。
3.融而有新,优质信息的重组与再传播。除了自产新闻与信息,对传统媒体播发资源的重组与再传播是央视新闻客户端在本次疫情报道中的另一突出特点。通过多元的资源渠道,央视新闻客户端在丰富产品类型的同时,真正做到了大小屏融合联动,实现了转发而有推进,融合而有新意。 通过梳理发布在央视新闻客户端上的内容与信息来源可知,其报道内容的选择并不局限在以记者供稿为第一信源的自产部分,而是总台央视各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GTN等整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媒体矩阵上的优质内容,甚至部分内容拓展至线上其他平台。例如,自2020年1月20日起持续关注疫情发展的央视《新闻1+1》栏目、自1月26日起每日更新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以及自1月29日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布的《天使日记》。这些首发在传统媒体端的优质资源被央视新闻客户端进行二次传播。传播前,客户端对之前作品的内容进行了提拎与合并,删除冗长枯燥的内容,对不易理解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对有价值的信息深度挖掘并放大报道,使之成为汇集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于一体的特稿形式与读者见面,更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二、央视新闻客户端在疫情报道中的策略与内在逻辑
经过对央视新闻客户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报道特点进行梳理,笔者尝试总结其在疫情报道中的策略与内在逻辑。
1.央视新闻客户端针对疫情的报道策略。在内容层面,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报道行为基本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报道呈现出“以疫情核心信息为首要,以时效性为优先,以疫情周边信息为补充”的逻辑;在第二阶段,其报道逻辑明显转变为“以疫情中的人物与集体为核心,以防疫行為信息为重点,以可读性为标准”。在第一阶段中,疫情核心信息主要以各省市最新疫情数据为主,而周边信息则主要为与疫情相关的知识或背景资料。到第二阶段,防疫行为信息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出台并实施的各种防控、治疗、支持手段,而疫情中的人物与集体则主要聚焦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及提供各类后勤保障的其他群体。而从产品类型来看,央视新闻客户端也呈现出一个由第一阶段“图文稿件为主+其他形式”向第二阶段“音视频配合使用的深度特稿+直播+其他形式”的明显转变。
2.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策略的内在逻辑。前文提及的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策略性转变,其内在逻辑一方面是顺应受众在不同阶段对信息及心理需求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基于央媒的本质定位。
从受众的信息与心理需求层面分析,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故其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一个从总体性数据到个体性病例、从疫情中的政府行为到疫情中的杰出个体、从疫情信息科普到疫情原理解读的变化规律。其基本遵循“了解事件状态与特征—了解自身在事件中所处的环境—了解事件中的其他个体—了解事件原貌与本质—了解自身”的演进规律,这基本应和了马斯洛的五重需求理论,即先获取相关信息确保自身在事件中的安全,再获取事件中其他个体的信息与事例,在了解事件的同时对事件中的其他个体产生共鸣,通过群体身份识别最终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因此,基于对受众信息与心理需求的把握,央视新闻客户端不同阶段的新闻产品呈现出内容与形式上的不同。
而从央媒的本质定位层面分析,尽管在事件不同阶段,客户端的报道侧重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其都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核心职责与社会责任。
首先是通消息。面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能否做到消息畅通,能否保证真实权威的声音以一种公开透明的形式第一时间传递至民众,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事态是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于是,这决定了央视新闻客户端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行为(尤其是在前期阶段)必然集中在以最具时效性的图文稿件为载体、以各地疫情速报为主要内容等方面的报道策略。
其次是引舆论。舆论场是一个复杂的场域,任何微小的声音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发酵,当这种场域来到线上,情况则更加极端,各种未经证实的信息与部分恶意的谣言以几何倍速扩散。在此背景下,关注舆情走向与变化、对可能产生恶劣影响的舆论倾向及时辨别并做出回应,就成了央媒尤其是新媒体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经过最初阶段的茫然无措后,意识到危机但信息不足的人们所产生的恐惧与怀疑心理,使此阶段各种不实信息与谣言大行其道。鉴于此,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策略的第二步可理解为针对舆情“精准施策”。
在此阶段,整体的报道开始倾向于对某一(或某类)事件的针对性澄清与剖析,如本次疫情中出现的“封城舆情”“气溶胶舆情”与“双黄连舆情”等。面对不实信息或谣言造成的负面舆情,在把握时效性与节奏性的基础上,央视新闻客户端有的放矢地以各级政府或专家的权威回应为主要内容,做到“高频度、高强度、高品质”的信息更新,用事实引导与价值观引导作为对抗虚假信息与负面舆情的武器,从而第一时间扑灭不良舆情蔓延势头,引导社会舆论回到正常良性的轨道。
最后是定民心。安定民心是所有央媒都肩负着的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它的实现基于通消息与引舆论两者的达成,同时,也可说是这二者的目的。与前两个阶段性责任不同,要达成定民心的目标,媒体要做的并非针对某一人一事例或某一侧面进行报道,而是从各个角度与层面,了解民众关切、回应社会热点、引导舆论并最终推动整体事件向良性发展。基于此,能观察到的是,从疫情暴发期开始,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报道重点,从以时效性第一的信息类报道向以可读性为第一的深度报道转移,而形式也愈发多样。各类行政机关的应对举措、救死扶伤的一线医护人员,以及疫情之下的每个普通人成为此阶段报道的主体。讲出鲜活感人的故事成为这一阶段的主线任务。于是,如《“我的遗体捐国家” 他把遗书留给“浙”些贤友》《“你不在我终成一家之主”……这些“疫”线家书哪一句戳中你的泪点?》等一大批具备可读性与深度的原创报道应运而生。不同类型人物与事件的报道形成疫情中的人物群相,成体系的报道使受众都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对应身份。如此,一方面读者的共鸣感提高,有助于他们理解报道中的人和事,有利于报道的效果与再传播;另一方面,参与感的提升,使共同战“疫”方可取胜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受众了解整个社会在对抗疫情中的运作机制,更使他们清楚,面对疫情自己应向谁求助,这便从根本上起到了定民心的作用。
三、结语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央视新闻客户端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媒体平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报道差异,这种从内容到形式侧重点的变化体现了央视新闻客户端在疫情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报道策略的调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指导整体报道策略的内在逻辑,也为未来央媒的新媒体平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报道策略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
参考文献
[1]宋雁超,古勇.从受众需求谈媒体传播内容的变化——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J].新闻战线,2016(22).
[2]马燕.新媒体社交语境下的民意聚合及其引导[J].传媒,2016(12).
关键词:央媒新媒体平台 突发公共事件 报道策略 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如今的社会舆论场域中,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应用的涌现在丰富受众信息获得方式的同时,也令场域中的信息更加模糊不清。民众在获得发声渠道的同时,距离事件真相似乎越来越远,这种现象在一些突发公共事件中十分常见。由于事件起点往往偏向某一领域或话题,这使得多数不具备某些特定知识储备的普通受众难以分辨信息真假,甚至无意间成为不实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又由于此类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危险性、紧迫性、扩散性与不确定性等特点,与民众利益切身相关,不实信息极易在网络空间上进行传播并滋生不良网络情绪。于是,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准确及时的报道,从而厘清事实、消除恐慌便成为新闻媒体尤其是央媒责无旁贷的任务。
我国2006年公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四类。而发生在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则是一起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国内三大央媒之一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新媒体平台——央视新闻客户端,其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踪式、全景式、多维度、多样态的报道。笔者对央视新闻客户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进行梳理与解析,意在探究央媒新媒体平台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报道特点、报道策略与内在逻辑。
一、央视新闻客户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报道特点
通过对央视新闻客户端的疫情报道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删繁就简,硬核新闻的强势回归。在本次疫情的整体报道中,央视新闻客户端呈现出一种显而易见的硬核新闻的强势回归。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年初暴发,随时间逐步升级。笔者以两周为一间隔,选取1月1日、1月15日、1月30日与2月15日四个日期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的信息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无论是发稿数还是与疫情相关信息所占的比例,都呈现出与疫情烈度正相关的变化关系(见表1)。
与之相对,另一种更为强势的信息传递手段——推送,也被应用在本次疫情整体报道中,相关分析(见表2)。
传统的图文稿件发表情况也可用来比较(见表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央视新闻客户端的发稿量、推送量,以及与疫情相关的图文稿件在疫情相关的总稿件中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由此可知,随着疫情进入全面暴发期,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报道进行了“一边倒”式的倾斜,而其中,以传统的“图片+文字”所形成的图文稿为最主要形式。数量的全面倾斜以及平实而富有时效性的稿件形式,虽有悖于新媒体时代吸引受众“多元有趣”的一般规律,却能表现出发布者在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中“以最可靠的信源、最直接的方式、最迅捷的传达、传递最权威的声音”的删繁就简原则。
2.由点及面,各类疫情相关信息的分类补全。针对网络信息多而分散可能增加民众的恐慌心理这一情况,央视新闻客户端对每日疫情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梳理,将其大致分为“疫情速报”“防疫举措”与“紧急寻人”三类,并将每日收到的疫情信息根据内容划归到以上三类中。其中,“疫情速报”对接国家及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每日公布的相关数据,并及时更新;“防疫举措”主要针对中央各部委及地方各行政机关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紧急寻人”则主要关注由各地上报的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出行记录及日常活动轨迹,对与确诊患者有时空重合的密切接触者发出提醒与健康建议。
为使读者能够尽快判断出某条新闻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央视新闻客户端为以上三类信息制作了格式相同但文字标识不同的新闻缩略图。由此,读者能够在不点开新闻详情的前提下便基本判断该新闻是否契合自己的信息诉求。不仅如此,央视新闻客户端还在后续的报道中增加了“各省市医疗支援队驰援武汉”“各部委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及“疫情24小时”等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的板块,关注疫情中的典型人物、感人事件,回应各种社会关切并对每日重点信息做详尽梳理,使针对疫情的相关报道向深度发展。同时,央视新闻不间断直播特别节目《共同战“疫”》也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同步直播,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天候不间断了解疫情状况的通路。通过24小时不间断直播,疫区工作如何开展、医务工作者工作细节以及疫区普通民众生活如何继续都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真实和直观的展示,为消除谣言、拉近不同地区民众内心共鸣起到了良好作用。央视新闻客户端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整体报道中,不仅将零散的单条新闻“点”以分类的方式加以串联成为“线”,又将不同的“线”汇聚成疫情报道的不同侧面,并对事件中的人物与事例进行深入挖掘,将不同侧面加以衔接,增加了报道的纵深感与立体感。
3.融而有新,优质信息的重组与再传播。除了自产新闻与信息,对传统媒体播发资源的重组与再传播是央视新闻客户端在本次疫情报道中的另一突出特点。通过多元的资源渠道,央视新闻客户端在丰富产品类型的同时,真正做到了大小屏融合联动,实现了转发而有推进,融合而有新意。 通过梳理发布在央视新闻客户端上的内容与信息来源可知,其报道内容的选择并不局限在以记者供稿为第一信源的自产部分,而是总台央视各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GTN等整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媒体矩阵上的优质内容,甚至部分内容拓展至线上其他平台。例如,自2020年1月20日起持续关注疫情发展的央视《新闻1+1》栏目、自1月26日起每日更新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以及自1月29日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布的《天使日记》。这些首发在传统媒体端的优质资源被央视新闻客户端进行二次传播。传播前,客户端对之前作品的内容进行了提拎与合并,删除冗长枯燥的内容,对不易理解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对有价值的信息深度挖掘并放大报道,使之成为汇集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于一体的特稿形式与读者见面,更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二、央视新闻客户端在疫情报道中的策略与内在逻辑
经过对央视新闻客户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报道特点进行梳理,笔者尝试总结其在疫情报道中的策略与内在逻辑。
1.央视新闻客户端针对疫情的报道策略。在内容层面,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报道行为基本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报道呈现出“以疫情核心信息为首要,以时效性为优先,以疫情周边信息为补充”的逻辑;在第二阶段,其报道逻辑明显转变为“以疫情中的人物与集体为核心,以防疫行為信息为重点,以可读性为标准”。在第一阶段中,疫情核心信息主要以各省市最新疫情数据为主,而周边信息则主要为与疫情相关的知识或背景资料。到第二阶段,防疫行为信息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出台并实施的各种防控、治疗、支持手段,而疫情中的人物与集体则主要聚焦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及提供各类后勤保障的其他群体。而从产品类型来看,央视新闻客户端也呈现出一个由第一阶段“图文稿件为主+其他形式”向第二阶段“音视频配合使用的深度特稿+直播+其他形式”的明显转变。
2.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策略的内在逻辑。前文提及的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策略性转变,其内在逻辑一方面是顺应受众在不同阶段对信息及心理需求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基于央媒的本质定位。
从受众的信息与心理需求层面分析,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故其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一个从总体性数据到个体性病例、从疫情中的政府行为到疫情中的杰出个体、从疫情信息科普到疫情原理解读的变化规律。其基本遵循“了解事件状态与特征—了解自身在事件中所处的环境—了解事件中的其他个体—了解事件原貌与本质—了解自身”的演进规律,这基本应和了马斯洛的五重需求理论,即先获取相关信息确保自身在事件中的安全,再获取事件中其他个体的信息与事例,在了解事件的同时对事件中的其他个体产生共鸣,通过群体身份识别最终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因此,基于对受众信息与心理需求的把握,央视新闻客户端不同阶段的新闻产品呈现出内容与形式上的不同。
而从央媒的本质定位层面分析,尽管在事件不同阶段,客户端的报道侧重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其都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核心职责与社会责任。
首先是通消息。面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能否做到消息畅通,能否保证真实权威的声音以一种公开透明的形式第一时间传递至民众,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事态是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于是,这决定了央视新闻客户端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行为(尤其是在前期阶段)必然集中在以最具时效性的图文稿件为载体、以各地疫情速报为主要内容等方面的报道策略。
其次是引舆论。舆论场是一个复杂的场域,任何微小的声音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发酵,当这种场域来到线上,情况则更加极端,各种未经证实的信息与部分恶意的谣言以几何倍速扩散。在此背景下,关注舆情走向与变化、对可能产生恶劣影响的舆论倾向及时辨别并做出回应,就成了央媒尤其是新媒体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经过最初阶段的茫然无措后,意识到危机但信息不足的人们所产生的恐惧与怀疑心理,使此阶段各种不实信息与谣言大行其道。鉴于此,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策略的第二步可理解为针对舆情“精准施策”。
在此阶段,整体的报道开始倾向于对某一(或某类)事件的针对性澄清与剖析,如本次疫情中出现的“封城舆情”“气溶胶舆情”与“双黄连舆情”等。面对不实信息或谣言造成的负面舆情,在把握时效性与节奏性的基础上,央视新闻客户端有的放矢地以各级政府或专家的权威回应为主要内容,做到“高频度、高强度、高品质”的信息更新,用事实引导与价值观引导作为对抗虚假信息与负面舆情的武器,从而第一时间扑灭不良舆情蔓延势头,引导社会舆论回到正常良性的轨道。
最后是定民心。安定民心是所有央媒都肩负着的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它的实现基于通消息与引舆论两者的达成,同时,也可说是这二者的目的。与前两个阶段性责任不同,要达成定民心的目标,媒体要做的并非针对某一人一事例或某一侧面进行报道,而是从各个角度与层面,了解民众关切、回应社会热点、引导舆论并最终推动整体事件向良性发展。基于此,能观察到的是,从疫情暴发期开始,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报道重点,从以时效性第一的信息类报道向以可读性为第一的深度报道转移,而形式也愈发多样。各类行政机关的应对举措、救死扶伤的一线医护人员,以及疫情之下的每个普通人成为此阶段报道的主体。讲出鲜活感人的故事成为这一阶段的主线任务。于是,如《“我的遗体捐国家” 他把遗书留给“浙”些贤友》《“你不在我终成一家之主”……这些“疫”线家书哪一句戳中你的泪点?》等一大批具备可读性与深度的原创报道应运而生。不同类型人物与事件的报道形成疫情中的人物群相,成体系的报道使受众都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对应身份。如此,一方面读者的共鸣感提高,有助于他们理解报道中的人和事,有利于报道的效果与再传播;另一方面,参与感的提升,使共同战“疫”方可取胜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受众了解整个社会在对抗疫情中的运作机制,更使他们清楚,面对疫情自己应向谁求助,这便从根本上起到了定民心的作用。
三、结语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央视新闻客户端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媒体平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报道差异,这种从内容到形式侧重点的变化体现了央视新闻客户端在疫情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报道策略的调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指导整体报道策略的内在逻辑,也为未来央媒的新媒体平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报道策略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
参考文献
[1]宋雁超,古勇.从受众需求谈媒体传播内容的变化——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J].新闻战线,2016(22).
[2]马燕.新媒体社交语境下的民意聚合及其引导[J].传媒,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