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5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并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审视高等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供给端实现教育与管理的转型升级,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精准的就业服务供给。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38;F24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2
一、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概述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是指高校、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相关部门根据学生个人价值取向、思想行为特征、成就动机等要素结合社会需求,帮助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就业服务活动。
根据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完善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的参与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市场等主体,而且这些主体还得进行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各主体间需要在遵循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规律的前提下,为高校毕业生构建一个集政策保障、信息服务、困难救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个性化指导、就业疑难问题心理咨询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保障系统。因此,我们可以说就业服务体系是一个融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生涯规划、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开放性系统工程。
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就业,这体现了其服务功能。高校學生、用人单位都是就业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帮助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搜集反馈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及时了解各职场的最新动态,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的制定和改革等都是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工作内容。此外,高校就业服务体系还具有教育功能。这主要是指其在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已经把就业指导理念渗透进教学中,它一方面夯实了学生专业理论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学生的就业实践。该体系还肩负着学生职业观、价值观培养的重任,引导学生对职业进行合理定位,同时又引导学生把如何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同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持续发展有效结合起来。
二、当前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政府就业部门和高校正通过积极努力为大学生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与大学生的需求、市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矛盾。
1.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不健全
在课题组调查的保定市的10所高校中,几乎所有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其中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学院等6所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下设在学生处;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单独成立了招生就业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高校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都非常重视,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设置相对比较单一,没有针对素质提升、职业规划等不同的指导内容设立更为专业的指导部门,导致就业服务的精细化水平还不高。
2.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在我们调查的高校中,几乎所有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由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担任,只有个别高校配备了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据调查,高校辅导员中获得职业指导证书的辅导员比例为69.8%,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存在的问题是负责就业指导的辅导员老师还要负责其他大量的学生管理的日常性事务,导致职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另外,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人生经历较为单一,90%以上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职业经历非常单一,导致对职业缺乏理性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或不够深入的情况。
3.就业指导服务内容相对单一
在全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高校也顺势而为,不断地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日新月异,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显得不适应社会的要求。据课题组的调查,在保定市的11所高校中,90.6%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还停留在提供政策参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组织招聘会、就业协议的发放与收集等一些事务性工作的层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对毕业生真正急需的一些指导涉及太少甚至是根本就没有涉及。
4.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方式过于简单
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涵盖了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内容仅仅局限于召开毕业生招聘会、举办就业经验交流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传统形式,内容过于枯燥,形式过于单一,对青年学生来讲,缺乏吸引力。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高校仅仅是在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有的高校甚至连选修课的方式都免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型讲座,这导致很多毕业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参与热情不高。在课题组随机抽样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有85.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没什么价值。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成功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对需求侧的了解、研究和把握,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需求的了解,让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努力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据此切实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和素养。具体而言高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努力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要在大学生就业服务过程中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难免会对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大学生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择业过程中重待遇轻奉献、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给求职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提升社会责任感,让广大毕业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才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择业目标,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要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学生顺利地、高质量地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扶。高校在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专业辅导队伍建设,要将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最大限度地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并组织他们定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培训,提升专业指导能力。其次,要研发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就业指导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依据学校积累的就业案例以及社会的需求,把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规律,积极研发系统性强、实用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另外,在此过程中,要积極探索个性化指导的模式,力争对每个学生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心态,最终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职业。
三是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毕业生意愿及创业成功率。自2014年9月国务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至今,全社会已经逐步形成了推动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该顺势而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等多种途径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以创业促进就业,丰富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
四是要积极拓展就业市场。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相关部门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实力较强且与自身专业相吻合的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校友资源的挖掘与开发,争取让优秀的校友成为我们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工作中的一个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刚,彭建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4]赵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151。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38;F24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2
一、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概述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是指高校、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相关部门根据学生个人价值取向、思想行为特征、成就动机等要素结合社会需求,帮助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就业服务活动。
根据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完善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的参与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市场等主体,而且这些主体还得进行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各主体间需要在遵循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规律的前提下,为高校毕业生构建一个集政策保障、信息服务、困难救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个性化指导、就业疑难问题心理咨询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保障系统。因此,我们可以说就业服务体系是一个融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生涯规划、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开放性系统工程。
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就业,这体现了其服务功能。高校學生、用人单位都是就业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帮助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搜集反馈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及时了解各职场的最新动态,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的制定和改革等都是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工作内容。此外,高校就业服务体系还具有教育功能。这主要是指其在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已经把就业指导理念渗透进教学中,它一方面夯实了学生专业理论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学生的就业实践。该体系还肩负着学生职业观、价值观培养的重任,引导学生对职业进行合理定位,同时又引导学生把如何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同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持续发展有效结合起来。
二、当前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政府就业部门和高校正通过积极努力为大学生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与大学生的需求、市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矛盾。
1.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不健全
在课题组调查的保定市的10所高校中,几乎所有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其中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学院等6所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下设在学生处;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单独成立了招生就业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高校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都非常重视,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设置相对比较单一,没有针对素质提升、职业规划等不同的指导内容设立更为专业的指导部门,导致就业服务的精细化水平还不高。
2.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在我们调查的高校中,几乎所有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由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担任,只有个别高校配备了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据调查,高校辅导员中获得职业指导证书的辅导员比例为69.8%,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存在的问题是负责就业指导的辅导员老师还要负责其他大量的学生管理的日常性事务,导致职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另外,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人生经历较为单一,90%以上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职业经历非常单一,导致对职业缺乏理性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或不够深入的情况。
3.就业指导服务内容相对单一
在全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高校也顺势而为,不断地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日新月异,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显得不适应社会的要求。据课题组的调查,在保定市的11所高校中,90.6%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还停留在提供政策参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组织招聘会、就业协议的发放与收集等一些事务性工作的层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对毕业生真正急需的一些指导涉及太少甚至是根本就没有涉及。
4.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方式过于简单
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涵盖了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内容仅仅局限于召开毕业生招聘会、举办就业经验交流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传统形式,内容过于枯燥,形式过于单一,对青年学生来讲,缺乏吸引力。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高校仅仅是在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有的高校甚至连选修课的方式都免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型讲座,这导致很多毕业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参与热情不高。在课题组随机抽样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有85.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没什么价值。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成功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对需求侧的了解、研究和把握,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需求的了解,让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努力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据此切实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和素养。具体而言高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努力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要在大学生就业服务过程中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难免会对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大学生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择业过程中重待遇轻奉献、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给求职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提升社会责任感,让广大毕业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才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择业目标,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要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学生顺利地、高质量地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扶。高校在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专业辅导队伍建设,要将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最大限度地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并组织他们定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培训,提升专业指导能力。其次,要研发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就业指导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依据学校积累的就业案例以及社会的需求,把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规律,积极研发系统性强、实用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另外,在此过程中,要积極探索个性化指导的模式,力争对每个学生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心态,最终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职业。
三是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毕业生意愿及创业成功率。自2014年9月国务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至今,全社会已经逐步形成了推动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该顺势而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等多种途径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以创业促进就业,丰富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
四是要积极拓展就业市场。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相关部门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实力较强且与自身专业相吻合的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校友资源的挖掘与开发,争取让优秀的校友成为我们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工作中的一个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刚,彭建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4]赵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