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对“认知”的深层次进行研究,并将元认知训练的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辨析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探讨了将元认知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两种方法,即直接与间接两种训练方法,以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元认知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元认知;语文阅读;训练方法
一、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关于“元认知”的内涵的理解,目前学术界大部分学者将其界定为“认知的认知”。Flavell认为“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Sabatini和Venezky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能力高的和能力低的阅读者之间的差别并不是由于能力低的阅读者掌握的策略知识比前者少,而是不能够很好的运用这些策略。[2]由此可见,学生如果要提高阅读能力,仅仅了解认知策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习元认知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语文阅读的直接训练法
元认知策略可以直接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即背景知识的激活、浏览文章方法的应用、阅读目标的设定、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这些策略的通常做法是:老师以直接讲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方式,全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这些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背景知识的激活
教师要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与所读文章连接起来,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等。背景知识的激活可分为三个板块:(1)“文章——经验联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将文章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开启“文章—经验联系”的头脑风暴;(2)“文章——现实联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文章和现实中呈现出的相关现象进行连接与对比,寻找异同,领悟文章作者的意图,建立“文章—现实联系”的思维模式;(3)“文章——群文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将阅读的文章与同类型或类似的相关群组文章进行对比,在大量的同类型的群文阅读中,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更利于帮助理解文章,逐渐形成“文章一群文联系”的惯性思维。
2.浏览文章方法的应用
“浏览文章”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达到快速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的目的。
这种方法既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总体、初步的感知;也可以在学生接触文章的最初阶段,避免学生思维脱离文章的既定轨道。
3.阅读目标的设定
阅读目标的设定是指: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根据文章的内容,从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段落大意的归纳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提问。设定阅读目标的意义在于: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完成阅读后,能够对自己的阅读成绩进行有效的评价;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需求,促使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阅读水平基础上得以提升。
4.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閱读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是最能够体现阅读中的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掌握文章的主旨、甚至给文章分段、总结各段段意等方式全面贯彻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这一条主线。此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托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设定“个性化”的阅读目标,这也对准确评价阅读过程和结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语文阅读的间接训练法
palincsar创立了一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元认知阅读策略培养训练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充当小老师,并进行团体活动,通过讨论的方式掌握以下四个阅读元认知策略:概括文章大意、提出问题、对文章内容和相关问题的答案能够进行解释说明、预测文章内容这四个阅读元认知策略,让学习内容更具意义。[4]借鉴这种方法并结合中国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现状,阅读元认知策略的间接训练方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可以采取班级讨论的方式,学生具体讨论两部分内容:一是明晰阅读文章策略的具体内容,二是能够从中筛选出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策略。具体的元认知策略如下:
1.阅读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来掌握自我提问的策略,即阅读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策略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思考、讨论在阅读过程中一般会遇到哪些问题,通常可以运用些哪些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2.总结文章内容的策略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尝试概括、总结文章内容,并主动在全班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答案。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这些答案,并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筛选与总结,提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具体有效策略。
3.预测文章内容的策略
预测文章内容的策略的获得方式是:学生首先通过自主阅读文章,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预测;其次,通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寻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策略。
在第一阶段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策略的掌握,主要通过自主阅读文章、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来获得。在这其中,老师主要扮演着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能够及时提供反馈、维护班级秩序。
第二阶段:在班级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和深入,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具体实践中亲自体验这些元认知策略。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共同阅读文章,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通过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明确具体的、有效的元认知策略。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这两种训练方法中,两者的具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主体地位的不同。在直接训练方法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直接教授策略,通过文章直接训练学生使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在间接训练方法中教师则处于辅助地位,主要担当反馈者和课堂秩序维持者的双重角色。
目前我国现有的关于元认知策略应用于阅读的研究中,大多采取直接训练法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教学模式的方法相对单一,既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无法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语文阅读的间接训练法的有效补充,可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将两种教学模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元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Sabatini, J. P.y & Venezky, R. L.Cognitive reading assessment for low literate :an analytic review and nes framework[J]. National Center on Adult Literacy,2000:
1-45.
[2]李娟.在元认知写作策略学习中的应用探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6).
关键词:元认知;语文阅读;训练方法
一、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关于“元认知”的内涵的理解,目前学术界大部分学者将其界定为“认知的认知”。Flavell认为“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Sabatini和Venezky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能力高的和能力低的阅读者之间的差别并不是由于能力低的阅读者掌握的策略知识比前者少,而是不能够很好的运用这些策略。[2]由此可见,学生如果要提高阅读能力,仅仅了解认知策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习元认知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语文阅读的直接训练法
元认知策略可以直接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即背景知识的激活、浏览文章方法的应用、阅读目标的设定、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这些策略的通常做法是:老师以直接讲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方式,全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这些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背景知识的激活
教师要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与所读文章连接起来,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等。背景知识的激活可分为三个板块:(1)“文章——经验联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将文章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开启“文章—经验联系”的头脑风暴;(2)“文章——现实联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文章和现实中呈现出的相关现象进行连接与对比,寻找异同,领悟文章作者的意图,建立“文章—现实联系”的思维模式;(3)“文章——群文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将阅读的文章与同类型或类似的相关群组文章进行对比,在大量的同类型的群文阅读中,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更利于帮助理解文章,逐渐形成“文章一群文联系”的惯性思维。
2.浏览文章方法的应用
“浏览文章”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达到快速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的目的。
这种方法既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总体、初步的感知;也可以在学生接触文章的最初阶段,避免学生思维脱离文章的既定轨道。
3.阅读目标的设定
阅读目标的设定是指: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根据文章的内容,从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段落大意的归纳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提问。设定阅读目标的意义在于: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完成阅读后,能够对自己的阅读成绩进行有效的评价;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需求,促使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阅读水平基础上得以提升。
4.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閱读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是最能够体现阅读中的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掌握文章的主旨、甚至给文章分段、总结各段段意等方式全面贯彻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这一条主线。此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托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设定“个性化”的阅读目标,这也对准确评价阅读过程和结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语文阅读的间接训练法
palincsar创立了一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元认知阅读策略培养训练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充当小老师,并进行团体活动,通过讨论的方式掌握以下四个阅读元认知策略:概括文章大意、提出问题、对文章内容和相关问题的答案能够进行解释说明、预测文章内容这四个阅读元认知策略,让学习内容更具意义。[4]借鉴这种方法并结合中国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现状,阅读元认知策略的间接训练方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可以采取班级讨论的方式,学生具体讨论两部分内容:一是明晰阅读文章策略的具体内容,二是能够从中筛选出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策略。具体的元认知策略如下:
1.阅读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来掌握自我提问的策略,即阅读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策略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思考、讨论在阅读过程中一般会遇到哪些问题,通常可以运用些哪些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2.总结文章内容的策略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尝试概括、总结文章内容,并主动在全班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答案。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这些答案,并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筛选与总结,提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具体有效策略。
3.预测文章内容的策略
预测文章内容的策略的获得方式是:学生首先通过自主阅读文章,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预测;其次,通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寻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策略。
在第一阶段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策略的掌握,主要通过自主阅读文章、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来获得。在这其中,老师主要扮演着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能够及时提供反馈、维护班级秩序。
第二阶段:在班级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和深入,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具体实践中亲自体验这些元认知策略。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共同阅读文章,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通过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明确具体的、有效的元认知策略。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这两种训练方法中,两者的具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主体地位的不同。在直接训练方法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直接教授策略,通过文章直接训练学生使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在间接训练方法中教师则处于辅助地位,主要担当反馈者和课堂秩序维持者的双重角色。
目前我国现有的关于元认知策略应用于阅读的研究中,大多采取直接训练法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教学模式的方法相对单一,既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无法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语文阅读的间接训练法的有效补充,可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将两种教学模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元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Sabatini, J. P.y & Venezky, R. L.Cognitive reading assessment for low literate :an analytic review and nes framework[J]. National Center on Adult Literacy,2000:
1-45.
[2]李娟.在元认知写作策略学习中的应用探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