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培训机构的两名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观察和访谈。在同样一位老师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下,两名学分别采取不同的英语学习方法。一名学生采取以无声阅读的方法,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分析;另一名学生采取有声朗读英语课文的方法,进行课堂口语练习,并在课后以有声阅读方式进行巩固复习。但是两名学生的不同的阅读方式都是以提高英语语言技巧,即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为主旨。本文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出发,阐述了朗读的学习方法在语言学习中重要性。
关键词:英语阅读;有声朗读;小学英语
1、引言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而有声朗读则是架在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是现代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研究问题
不少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存在着朗读时间短,缺乏针对性语音语调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等问题。学生在说英语,读英语和用英语交流时往往是平铺直叙,缺乏情感,语音语调缺少抑扬顿挫,发音不准确。这些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还打消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和主动性。因此,有声阅读训练在英语学习中应该不断的加强。
3、研究方法
3.1 研究环境
本研究在北京海淀区一家培训机构进行,两名学生在同一位英语教师的课堂上学习。英语统一教材为剑桥国际少儿英语第四册,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不同,以日常对话,歌曲和故事为主。每单元共六页,分别针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每单元后会有一篇课外阅读,以学科为主,例如运动,生物。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两名三年级学生:Andy和Lucy(学生英语名字)。两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很认真努力,课后按时完成作业。Andy在学习中比较主动发言,朗读课文声音洪亮,抢答问题积极,课后英语语音作业按时每天朗读15分钟;Lucy在学习中认真听讲,但性格内向不愿主动发言,朗读课文过程中闷不作声,更不愿意主动到讲台上领读课文,课后偶尔一周发一次语音作业。
3.3 数据收集
本研究为质性个案研究,采用观察和访谈组合的数据收集方法。首先,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及朗读课文的时间和次数,及课后有声朗读课文的时间。并且记录和分析学生朗读中发音准确度及语音语调。其次,采访两名学生分别10分钟,录音均转录为文字,对采访数据进行主题提炼分析。
4、数据分析与讨论
两名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及有声朗读的时间量表明:有声朗读时间较长的学生Andy的语音语调更得当,模仿能力较强,语感相对较好,语言表达能力更流畅,对单词的拼读认读能力更敏感,完整的句子输出能力较强。Lucy相对来说,英文单词的元音发音不够饱满,单词拼读不够准确,句子的整体输出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但是理解力相对不错。
因此,有声朗读在英语技能学习中值得重视。中国古文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读”就指的大声朗读。可见,朗读在我们母语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美国的结构语言学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研究中明确指出:人类先有言语,后有文字。学习母语和外语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模仿,记忆,操练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达到一定的程度,逐渐形成了自动化的语言。美国布朗大学教授瓦德尔德“五段学说”就涉及到了朗读的作用,即“重复”—为了使学习者准确地记住所学的语言材料,便让学生不断地重复,反复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
《外国文学作品选》主编周煦良教授也指出:“朗读可以使书面语暂时活起来,使我们的唇舌喉真正发挥声音器官的作用。这样通过听觉和视觉,将使语言留在脑中的印象鲜明生动得多,也深刻的多”。
5、结论
朗读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学生大声朗读时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大脑就会做出反应,也就是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听觉神经也产生某种信号,当再次发出此种信号,学生就会明白意思。
朗读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读的通畅,说的同时才会流利。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声朗读可以消除学生胆怯心理,提升自信,与他人交流时英语口语也就不断进步。
朗读提高理解力。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遇到难理解的句子,学生会集中注意力把句子多读几遍,提高学习效率。
朗读提升写作水平及英语思维。学生把语言材料变成大脑的存储信息,并运用在英语写作中,继而培养了英语思维。
综上所述,朗读在英語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学习者采取正确的朗读方法并把它和听说训练等有机结合,不断的操练和刻意练习,一定能在英语学习中取得很大的进步,并具备很强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况常兰.谈谈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
[2]詹才超. 重提朗读和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 2010.
[3]杨华英.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保山师范学报, 2008(7).
[4]李芳. 小学英语有声朗读的研究及实践. 河南教育, 2014.
[5]王磊磊. 浅析英语学习中朗读的重要性[J]. 职业教育.
[6]李燕. 浅谈朗诵与英语学习[J]. 素质教育论坛. 2007.
关键词:英语阅读;有声朗读;小学英语
1、引言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而有声朗读则是架在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是现代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研究问题
不少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存在着朗读时间短,缺乏针对性语音语调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等问题。学生在说英语,读英语和用英语交流时往往是平铺直叙,缺乏情感,语音语调缺少抑扬顿挫,发音不准确。这些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还打消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和主动性。因此,有声阅读训练在英语学习中应该不断的加强。
3、研究方法
3.1 研究环境
本研究在北京海淀区一家培训机构进行,两名学生在同一位英语教师的课堂上学习。英语统一教材为剑桥国际少儿英语第四册,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不同,以日常对话,歌曲和故事为主。每单元共六页,分别针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每单元后会有一篇课外阅读,以学科为主,例如运动,生物。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两名三年级学生:Andy和Lucy(学生英语名字)。两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很认真努力,课后按时完成作业。Andy在学习中比较主动发言,朗读课文声音洪亮,抢答问题积极,课后英语语音作业按时每天朗读15分钟;Lucy在学习中认真听讲,但性格内向不愿主动发言,朗读课文过程中闷不作声,更不愿意主动到讲台上领读课文,课后偶尔一周发一次语音作业。
3.3 数据收集
本研究为质性个案研究,采用观察和访谈组合的数据收集方法。首先,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及朗读课文的时间和次数,及课后有声朗读课文的时间。并且记录和分析学生朗读中发音准确度及语音语调。其次,采访两名学生分别10分钟,录音均转录为文字,对采访数据进行主题提炼分析。
4、数据分析与讨论
两名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及有声朗读的时间量表明:有声朗读时间较长的学生Andy的语音语调更得当,模仿能力较强,语感相对较好,语言表达能力更流畅,对单词的拼读认读能力更敏感,完整的句子输出能力较强。Lucy相对来说,英文单词的元音发音不够饱满,单词拼读不够准确,句子的整体输出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但是理解力相对不错。
因此,有声朗读在英语技能学习中值得重视。中国古文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读”就指的大声朗读。可见,朗读在我们母语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美国的结构语言学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研究中明确指出:人类先有言语,后有文字。学习母语和外语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模仿,记忆,操练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达到一定的程度,逐渐形成了自动化的语言。美国布朗大学教授瓦德尔德“五段学说”就涉及到了朗读的作用,即“重复”—为了使学习者准确地记住所学的语言材料,便让学生不断地重复,反复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
《外国文学作品选》主编周煦良教授也指出:“朗读可以使书面语暂时活起来,使我们的唇舌喉真正发挥声音器官的作用。这样通过听觉和视觉,将使语言留在脑中的印象鲜明生动得多,也深刻的多”。
5、结论
朗读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学生大声朗读时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大脑就会做出反应,也就是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听觉神经也产生某种信号,当再次发出此种信号,学生就会明白意思。
朗读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读的通畅,说的同时才会流利。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声朗读可以消除学生胆怯心理,提升自信,与他人交流时英语口语也就不断进步。
朗读提高理解力。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遇到难理解的句子,学生会集中注意力把句子多读几遍,提高学习效率。
朗读提升写作水平及英语思维。学生把语言材料变成大脑的存储信息,并运用在英语写作中,继而培养了英语思维。
综上所述,朗读在英語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学习者采取正确的朗读方法并把它和听说训练等有机结合,不断的操练和刻意练习,一定能在英语学习中取得很大的进步,并具备很强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况常兰.谈谈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
[2]詹才超. 重提朗读和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 2010.
[3]杨华英.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保山师范学报, 2008(7).
[4]李芳. 小学英语有声朗读的研究及实践. 河南教育, 2014.
[5]王磊磊. 浅析英语学习中朗读的重要性[J]. 职业教育.
[6]李燕. 浅谈朗诵与英语学习[J]. 素质教育论坛.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