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排涝灌溉泵站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担负着农田灌溉、排涝和调节地下水位等任务,其高标准达标泵站的建设正逐渐受到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普遍关注。本文结合排涝灌溉泵站实例,就达标排灌泵站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达标;排灌;泵站;探讨
排灌泵站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担负着农田排涝、灌溉和调节地下水位等任务,在农业灌溉和水资源调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排涝灌溉泵站作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现有的泵站已不能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建设达标排涝灌溉泵站已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成为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点内容。通过对某泵站的调研,分析泵站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从工程设施维护、工程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建设高标准达标排灌泵站,使水利工程设施更有效的发挥效益。
一、基本情况
1、工程建设现状
海城市西四镇位于东经122°18′-123°08′,北纬40°29′-41°11′,浑河、太子河交汇处,大辽河左岸,暖温带与中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区,退海之地,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资源相当充沛。全镇共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土地总面积9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3万亩,旱田面积0.7万亩,是海城市传统的农业大镇,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其中还有鱼池、蟹田等,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被誉为海城市西部的粮仓。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的同时,我镇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发展机电排灌事业。到八十年代基本上形成了能灌能排的机电排灌体系,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我镇农业生产稳产高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13年底止,全镇共有大小排灌站22座,总装机容量4873千瓦,水泵61台机组,其中70泵24台,50泵21台,350泵16台,提取大辽河水为灌溉水源。辖区内共有输水主干渠長度20公里,排水主干沟长度25公里,输水建筑物600多处,担负着全镇5.3万亩水田灌溉排涝任务。
2、工程设施状况
由于该排灌泵站建设年代较早,当时经济条件和建设技术水平不足,特别是经过40年的运行,泵站工程主要存在建筑物年久失修、工程安全隐患多,机电设备老化严重、运行效率低、能耗高,工程排灌能力低、效益衰减。
3、管理维护情况
对排灌泵站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由机电员直接负责管理。每座泵站配备机、电工,平时负责管理维护及维修保养,汛期负责排灌开机。我镇机电泵站运行费用的收支情况,有两种管理形式:一是来源于上级财政补助,主要用于维修养护经费补助。二是排灌泵站以镇村基层为主负责管理,其管理费及排灌能源费用,来源是群众按田亩分摊。
4、技术人员状况
我镇排灌系统共有职工60名,其中干部8名,技工7名,电工10名,机修工35名。但近年来,原来老同志已不少不在岗位,由于经费等原因,许多年没有进行业务培训,我镇机电员年龄结构老化,业务能力、技术水平跟不上管理需要。由于工作环境差,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水利站工作,部分职工对业务不够精通,技术不够熟悉,在管理、维修、操作运行方面存在能力不足。
二、存在问题
1、工程设施设备老化。我镇排灌泵站大多数建于70年代,至今已运行了近40年,由于年久失修,机电设备及土建老化严重,加上水情、工情的变化,有一部分泵站已不能满足排灌要求,技术状况不佳、装置效率低、能源消耗高,不少泵站还存在着起动设施老化,线路破损严重等不安全隐患。泵站的设备完好率和运行可靠性大大降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减弱,对农业高产稳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存在着直接的影响。
2、自动化程度不高。泵站缺少自动化监控设施和基本的信息化手段,不能实现优化运行,优化调度。泵站管理技术落后,加上后期管理设施投资匮乏,管理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与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3、管理维护不到位。排灌泵站管理主要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由于运行管理水平跟不上,运行制度不完善,存在着运行效率不高,带病作业等现象,由于泵站环境差,管理员工资低,能动性的开展工作较差,影响泵站效益发挥。受治安状况影响,电机、电线、起动设备等泵站电气设施常有失窃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泵站正常发挥效益。
三、对策建议
针对排灌泵站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为核心,以解决工程及设备老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实施高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排灌泵站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安全、高效、经济运行。同时,改革管理体制,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为当地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使排灌泵站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1、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编制排灌泵站建设项目规划,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在经费投入方面,镇财政每年要从支农资金中安排用于排灌泵站改造维修补助,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
2、依靠科技开展泵站改造
达标排灌泵站建设的总体策略是以实现泵站的安全运行、节能高效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通过对建筑物工程的加固整治、机组设备的改造更新、辅助设备的增设配套、厂房管理房建设、自动化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建设等综合工程措施,彻底解决病险建筑物功能下降、机组设备老化、辅助设施不足等问题,提高泵站工程的运行安全系数和设备完好率,提高泵站装置效率和降低能耗。同时注重站内生态绿化美化,创新生态达标泵站建设。最终在工程建设中做到施工质量达标,设备配套达标,排灌效益达标,管理服务达标。
3、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泵站运行经费实行地方财政收缴灌溉水费及划拨泵站工程管理费和维修养护方式,达到以水养地,以地养站的管理模式。达标泵站建设以推进排灌泵站水费制度改革,落实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经费为保障措施,达到精减效能、持续发展。在工程日常管理中,注重优化职工队伍素质,对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进行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管理知识教育;对设备操作和维修工人要进行多种形式、不同等级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实行持证上岗。绩效考核及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以推动泵站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结束语
达标排灌泵站建设后,机泵效率可提高40%,并进一步扩大工程控制面积和效益面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消除工程安全隐患,保障运行安全;降低泵站运行成本,增加管理单位经济效益;提高泵站技术水平,改善运行管理条件。达标排灌泵站的建成,对促进地方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将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为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确保农业稳产高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农村饮水安全压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发挥重要作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灌排泵站是乡镇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防洪除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乡镇排灌泵站亟需加快提档升级,达标排灌站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 达标;排灌;泵站;探讨
排灌泵站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担负着农田排涝、灌溉和调节地下水位等任务,在农业灌溉和水资源调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排涝灌溉泵站作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现有的泵站已不能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建设达标排涝灌溉泵站已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成为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点内容。通过对某泵站的调研,分析泵站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从工程设施维护、工程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建设高标准达标排灌泵站,使水利工程设施更有效的发挥效益。
一、基本情况
1、工程建设现状
海城市西四镇位于东经122°18′-123°08′,北纬40°29′-41°11′,浑河、太子河交汇处,大辽河左岸,暖温带与中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区,退海之地,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资源相当充沛。全镇共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土地总面积9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3万亩,旱田面积0.7万亩,是海城市传统的农业大镇,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其中还有鱼池、蟹田等,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被誉为海城市西部的粮仓。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的同时,我镇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发展机电排灌事业。到八十年代基本上形成了能灌能排的机电排灌体系,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我镇农业生产稳产高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13年底止,全镇共有大小排灌站22座,总装机容量4873千瓦,水泵61台机组,其中70泵24台,50泵21台,350泵16台,提取大辽河水为灌溉水源。辖区内共有输水主干渠長度20公里,排水主干沟长度25公里,输水建筑物600多处,担负着全镇5.3万亩水田灌溉排涝任务。
2、工程设施状况
由于该排灌泵站建设年代较早,当时经济条件和建设技术水平不足,特别是经过40年的运行,泵站工程主要存在建筑物年久失修、工程安全隐患多,机电设备老化严重、运行效率低、能耗高,工程排灌能力低、效益衰减。
3、管理维护情况
对排灌泵站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由机电员直接负责管理。每座泵站配备机、电工,平时负责管理维护及维修保养,汛期负责排灌开机。我镇机电泵站运行费用的收支情况,有两种管理形式:一是来源于上级财政补助,主要用于维修养护经费补助。二是排灌泵站以镇村基层为主负责管理,其管理费及排灌能源费用,来源是群众按田亩分摊。
4、技术人员状况
我镇排灌系统共有职工60名,其中干部8名,技工7名,电工10名,机修工35名。但近年来,原来老同志已不少不在岗位,由于经费等原因,许多年没有进行业务培训,我镇机电员年龄结构老化,业务能力、技术水平跟不上管理需要。由于工作环境差,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水利站工作,部分职工对业务不够精通,技术不够熟悉,在管理、维修、操作运行方面存在能力不足。
二、存在问题
1、工程设施设备老化。我镇排灌泵站大多数建于70年代,至今已运行了近40年,由于年久失修,机电设备及土建老化严重,加上水情、工情的变化,有一部分泵站已不能满足排灌要求,技术状况不佳、装置效率低、能源消耗高,不少泵站还存在着起动设施老化,线路破损严重等不安全隐患。泵站的设备完好率和运行可靠性大大降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减弱,对农业高产稳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存在着直接的影响。
2、自动化程度不高。泵站缺少自动化监控设施和基本的信息化手段,不能实现优化运行,优化调度。泵站管理技术落后,加上后期管理设施投资匮乏,管理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与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3、管理维护不到位。排灌泵站管理主要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由于运行管理水平跟不上,运行制度不完善,存在着运行效率不高,带病作业等现象,由于泵站环境差,管理员工资低,能动性的开展工作较差,影响泵站效益发挥。受治安状况影响,电机、电线、起动设备等泵站电气设施常有失窃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泵站正常发挥效益。
三、对策建议
针对排灌泵站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为核心,以解决工程及设备老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实施高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排灌泵站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安全、高效、经济运行。同时,改革管理体制,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为当地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使排灌泵站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1、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编制排灌泵站建设项目规划,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在经费投入方面,镇财政每年要从支农资金中安排用于排灌泵站改造维修补助,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
2、依靠科技开展泵站改造
达标排灌泵站建设的总体策略是以实现泵站的安全运行、节能高效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通过对建筑物工程的加固整治、机组设备的改造更新、辅助设备的增设配套、厂房管理房建设、自动化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建设等综合工程措施,彻底解决病险建筑物功能下降、机组设备老化、辅助设施不足等问题,提高泵站工程的运行安全系数和设备完好率,提高泵站装置效率和降低能耗。同时注重站内生态绿化美化,创新生态达标泵站建设。最终在工程建设中做到施工质量达标,设备配套达标,排灌效益达标,管理服务达标。
3、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泵站运行经费实行地方财政收缴灌溉水费及划拨泵站工程管理费和维修养护方式,达到以水养地,以地养站的管理模式。达标泵站建设以推进排灌泵站水费制度改革,落实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经费为保障措施,达到精减效能、持续发展。在工程日常管理中,注重优化职工队伍素质,对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进行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管理知识教育;对设备操作和维修工人要进行多种形式、不同等级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实行持证上岗。绩效考核及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以推动泵站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结束语
达标排灌泵站建设后,机泵效率可提高40%,并进一步扩大工程控制面积和效益面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消除工程安全隐患,保障运行安全;降低泵站运行成本,增加管理单位经济效益;提高泵站技术水平,改善运行管理条件。达标排灌泵站的建成,对促进地方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将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为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确保农业稳产高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农村饮水安全压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发挥重要作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灌排泵站是乡镇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防洪除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乡镇排灌泵站亟需加快提档升级,达标排灌站建设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