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的捕捉与本质的寻找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l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属于创造性的活动,设计需要创意,创意被视为一种思考的过程,是生产作品的能力。设计原点可以理解为设计创意的来源点,即设计意念的出发点。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到了“设计的原点”这个概念,他认为:欧洲汽车设计的原点是马车,是澎湃的动力和野性;日本汽车的原点是轿子,安逸和舒适。设计原点的好坏决定了创意是否合适、新鲜以及能否引起共鸣。
  在这个空前繁荣而纷乱的时代,如何找到我们自己的立足点,需要我们冷静地对景观设计进行思考。景观设计的本质是什么?景观设计的创意原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这个原点除了形式美感外,本质上,要解决的就是文化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服从和遵循自然法则,顺应规律。
  一、回到原点——形式法则
  在设计美学的范畴中,形式美是一种抽象形态,是指构成物外型的感性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他们的组合规律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即形式美的法则。
  1、构成的形式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境景观,从古朴、宁静的乡间小镇到汽车奔驰、高楼如林的繁华城市,可谓色彩斑斓、琳琅满目,人类在创造自身环境中创造出了高度的文明。其中,内容和形式是景观设计的两个关键因素,而景观的设计形式是影响艺术效果诸多因素中的最根本的可见因素。
  构成艺术在现代艺术及其设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对现代景观设计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点、线、面是形象的基本形式,是构成视觉空间的基本元素,是表现视觉形象的基本设计语言,如景观设计中可用的曲线条、几何形体,以及一些人造物质如塑料、钢材、水泥等去反映高技术信息;用有机体形式、水体以及一些软材料,如草坪、树木等去体现环保价值;用明亮鲜艳的动态元素布置娱乐场地;用淡雅静态的元素布置安静休息区。不同的点线面美学词汇塑造出不同的景观形式,不同的景观形式表达了不同的设计思想。所以,研究构成艺术理论与现代景观设计,挖掘出构成艺术丰富的现代景观设计形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玛莎·舒瓦茨的形式观
  景观设计大师中的代表人物玛莎舒瓦茨说:“我作为艺术家的趣味常体现在几何形体的神秘品质和它们相互的关系上。”她认为在景观设计中加入有秩序的几何形态,会使景观融入人的思想。她对几何形态的应用为自由无序的室外空间提供了一个人为的定位方法。因此,在她的平面规划设计中,出现了大量的方形、圆形、直线、网格、条形铺装和椭圆形的土丘,在营造出一种强烈秩序感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融入了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之中。
  二、回到原点——文化观念
  有人曾说过当代人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总是偏爱现代,民间的只是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启发的一种时髦,说要把这两股思想梳理在一起,不是保守的托词便是中庸的翻版。不过我在赞同以上说法的同时,内心还是希望有人能将此驾驭得当。
  1、原乡的文化
  “原乡”一个城市物质文明进展的干涸中,人们对于精神文明追求的记忆。不可否认的是,浮躁和急功近利正充斥着景观设计。社会的爆发式增长,需求的大量增多,城市的迅速扩张,导致了国人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仓促地进行设计施工。从昆明世博会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城市美化运动”此起彼伏。但同时生态环境和人文价值观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原本优雅、精致的景观设计在时代的大潮前变得迅速而粗糙了,再加上近百年来西方文化的侵入和冲击,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已经模糊不清,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也逐渐式微。一个民族的兴盛也是其文化的兴盛,重寻原乡文化,对于国人的自我认知、价值定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的景观设计需要放慢脚步,思考如何重新拾回文化身份和精神指向的归属感。这不仅事关环境和生态,更是对精神信仰和追求层面的一种有价值的思考。
  2、贝聿铭的文化观
  好的建筑景观是独特的历史文化观,比如贝聿铭——巴黎卢浮宫入口、苏州博物馆等。作为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在对于文化观念的理解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城市设计关乎文化血脉的传承,没有自己文明的城市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景观设计发展到现在已到了不得不认真思考现代化与民族化关系的时候。苏州博物馆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景观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是贝聿铭的这种文化观念进一步发展,是他将自己追求的理想记忆推向完美的重要尝试,这无疑给中国设计本土化指明了方向。
  三、回到原点——师法自然
  我们主张,设计的原点必须从谦虚学习大自然的规律开始,追求这个原点,确立设计的哲理,创造出满足于新时代的环境是我们现在的使命。
  1、生态的思想
  “景观生态”一词最早是由Troll于1939年提出的,科学家们利用航片能有效地在景观尺度上进行生物群落与自然地理背景相互关系的分析。
  当代一系列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带来了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危机,还有整个地球的危机。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设计师们在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开始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开始懂得用植物而非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而非化学品能更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太阳能比核裂变更安全;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设计尊重自然”这一概念引起了设计师们的共鸣。
  2、扬州的生态景观
  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一系列奖牌获得者的扬州,如今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市,把生态优先作为扬州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运营的第一原则。以绿化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为例:初步形成“林城一体、林水结合、林文相融”,独具平原水乡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抓住“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四个关键,着力打造亲水城市;控制扬尘污染、有害气体,并增加四项空气质量考核指标,“全面提升市区整体大气环境质量,提高群众对大气环境的满意程度”。大江风光带,瘦西湖“世界级公园”,“七河八岛”、三湾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生态景观中心相应建立,更好地诠释了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为原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目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重要性。
  结语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复杂的学科,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实践,这不仅仅是对景观设计师们,乃至对全人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研究也层出不穷,也有利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但这一切依然要归于形式和内容完美的结合。这就决定了景观设计师们在把握实践机会的同时也应该仔细研究和总结理论上的成果,理解和把握景观设计中的核心元素的精髓,创造出真正优秀的景观。
  参考文献:
  [1](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张翼明《点线面美学与景观设计》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04.
  [3]张柳《解读极简主义的景观设计——以玛莎·舒瓦茨的作品为例》,广角2011,06.
  [4]吴婕《设计尊重自然——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园林工程2011.
  [5]周晗《生态文明托起“美丽扬州”》,扬州日报2012,12.
  [陈秋实,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其他文献
一、概述  宜兴紫砂壶的历史并不悠久,从明代正德年间诞生到现在也不过才发展了五百多年。然而,紫砂名壶面世之后,便迅速成为历代文人、王公贵族等人群掌中的宠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佳的饮茶器具。因此,大量的文人、艺术家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中,如陈曼生、吴昌硕等,使紫砂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导致名壶辈出,制作工艺越来越精湛,造型更是百花齐放,让人目不暇接。本文所分析的紫砂名壶是经过各个时期的一些传世的经典款式,
期刊
冉国洪,1971年生于四川乐山。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副教授。现为广东湛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参加全国和广东省多项美术展览;多幅作品和专业论文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等美术专业刊物,其中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私人收藏。
期刊
王进修,1979生。四川中江人,学士,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期刊
王聪,1988年生,籍贯河北。2011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同年被推免本校研究生。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参展获奖和被有关机构收藏。
期刊
古人讲“文若其人”,画亦若其人。何家英就如他的画一般细腻婉约、温文尔雅。初见何家英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英俊儒雅,面容清秀,透露出民国书生般的谦和,同时,深邃的双眼中透露出艺术家的敏感与灵动。如果仅从外表看来,但凡普通人都不会猜到其真实身份。其实在艺术圈内儒雅而俊朗者大有人在,如靳尚谊、杨飞云。但从杨飞云的身上我们还能或多或少的捕捉到一些艺术家的影子,而何家英温文尔雅的外表却让人很难与艺术家联系在一起,
期刊
一、本土美术及性质  本土美术是指形成于本地区的具有本土文化的、本地特有的民间美术,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美术文化现象或美术的一种实物载体,具有很强的审美教育价值。是人们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在甘孜州目前保留着比较完整的本土民间美术有工艺设计类(如银饰、藏刀、藏式器皿、藏族服饰等)、民间绘画类(唐卡画、岩彩画等)、建筑类、雕塑、面塑、刺绣,
期刊
中国艺术自古以来都较为重视时代风格的表达,而在当代许多艺术家好像偏离了这一点,往往是很多的绘画作品倾向于玩技法、玩花样,而忽略画面意境的传达,自然它的艺术风格就被这所谓的花样技法所吞噬了。当然绘画技法的掌握对于任何一个画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真正的艺术最终不是以技法的高低来进行评判的,而是强调画面意境的高深。  波斯彼洛夫在他的著作《论美和艺术》中曾论述道:“艺术创作乃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本质特
期刊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可以说出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说出的名,不是永恒的名,老子对道的阐释,辩证的说明了道的存在,不能用固定的定义去约束,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道,是为之道也。而画之道,亦是如此,中国历史悠久,画道之博大,各家学派所推崇的“道”亦有不同,由此辩证
期刊
中国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美学特色,严密的艺术特性,这在世界美术之林中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的特色与中国画家的审美观念、主观精神密以及与中国哲学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道家哲学精神,为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历代画家们的创作思想、绘画技法以及对中国画的审美经验、绘画风格,尤其是构图学,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奠基作用。  中国画是表现中
期刊
一、独特的线条语言特征  1、线条的力度美与质感美  线作为最基本的描绘手法以简单笔墨言语表现于纸面上,基于画家之手又有万千变化。线描以笔为骨、线为肉、意为魂造画。清代沈宗骞说:“昔人谓笔力能扛鼎,言其气之沉着也,凡下笔当以气为主,气到便力到,下笔便若笔中有物。”线的力量来自于笔与纸之间的较量,若要征服这张白纸,就必须有“力透纸背”的决心。  白描中线条的力度美与质感美为画家所追求,黄华明教授精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