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电视网络架起德育向生活回归的桥梁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uns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素质教育,不仅在课堂,应用校园电视网络这种直观形象的手段介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在非教育管理状态下能做到学习上自学,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思想上自教,自觉将班级德育、学校德育的要求规范自然状态下的个体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同时,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内化,最终使德育融入生活,为德育回归到生活架起一道桥梁。
  
  当前德育教育的困境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人们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对学生影响越来越大,使德育教育与人们生活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在德育的时间管理上,课堂内外缺乏统一性。我们目前的德育教育,只限于学生在品德课的有限教育的时间内接受教育和管理。德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雕塑学生灵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求施教者注意德育工作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层次性。但是,当前班级德育中存在单一、不协调现象,甚至存在很多冲突。一般情况下比较枯燥乏味的说教较多,深入细致的特殊教育较少,经常性教育与中心教育缺乏协调性。
  现在的德育教材内容多为单纯的文本、图片,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心理学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二者加起来达94%。校园电视网作为学生校园生活中的视听媒体,可以大大增加同学们通过视觉、听觉所获得的信息量,可以与听老师讲课产生叠加效应。
  
  校园电视网络在德育向生活回归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未成年学生,我们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校园电视网络,来引导他们朝着德育的目标与愿景努力,突破当前的困境。
  让校园电视生活化
  道德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因此,道德的培养也不能脱离生活。为此,就要充分发挥校园电视网络在创设生活情境中的优势,反映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在早会、午会、课间或专门的时间段播放学生中的德育素材,使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道德,去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去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让校园电视情趣化
  传统的教学习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操作,习惯于在给定的课标、教材、甚至在给定标准的“问题”导引下教学,这当然有碍学生的发展,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不善于提问、寻求唯一标准答案等不良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教育必须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才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电视网络手段创设教学情趣,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校园电视具有交互性
  德育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校园电视网络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中应注重交互性,电视网络不仅是展现生活和教学内容的手段,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应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交互和整合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学生所看的不同时段节目的反应,老师再给以适当点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校园电视网络架起德育向生活回归的桥梁
  从德育走向生活
  目前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薄弱学校,学校的环境得到改善、信息设备得到更新,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闭路电视网络、城域网络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些为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创造了好的条件。学校校园电视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效率高,成效显著,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的。从校园环境、学习成绩、好人好事等诸多方面进行教育,对张扬优点、遏制不良现象、在学校形成好的德育氛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学校电视网络中经常播放一些学生学雷锋片断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典型事例,会促进德育真正的回归到生活中。
  德育回归生活强调的是儿童的生活世界,并非是成人的生活世界,侧重于以儿童生活为内容基础,以儿童文化为载体,以儿童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需求为线索,引领儿童认识现实生活,而不湮没其中:适应现实生活,又不为之所屈从,进而改造和超越现实生活。
  从生活走向德育
  德育把个人带入人的真实生活中,激励个人去交往、创造、劳动,激励个人去生活、去经历、去体验,拓宽个人的生活视野和整个生活世界的内涵,激励个人不断去追求好的生活,在对好生活的追求中获得生活的完满,提升个人的生活境界。校园里的一张纸屑、一个饮料瓶、一个食品包装袋等都是德育的好题材,我们用午会时间播放生活中“节约粮食”和“校园小卫士”片断,学生耳濡目染,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曾有一期“文明就餐”节目播出后,学生和老师都很震撼,生动的画面比教师平常的说教要好很多倍。
  又如,用校园电视网络展示真实情景,渗透环保教育:把地球上的部分自然资源和有关砍伐树木、毁坏森林、滥挖矿产而造成水土流失的画面先后播放,让学生观看,学生目睹了人类随意破坏自然资源给自己带来的深重灾难。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地球才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懂得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从生活走向德育,是一条间接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德育要大胆地激励个人去生活,去追求好的生活,去践行好的生活品质。好生活本来就是德育的目的。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师要唤醒人的潜在本质,逐渐自我认知知识,探索道德。一个正直的人,他同时就会是一个正直的公民。”一个拥有好生活品质的人一定会是一个好的公民;一个每个人都拥有好生活的社会,一定是好的社会。
  充分利用校园电视网络创设德育情景和德育氛围,提供生动的内容,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中激发情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内化,为德育走向生活架起了一道桥梁。
  参考文献
  [1]刘铁芳.现代德育的困境与德育向生活的回归[J].上海教育科研,1997(7):11-15,32.
  [2]朱小琥.学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桥梁和纽带[J],中国教育,2011(1):6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究纹身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接收的86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根治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坐标标记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纹身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除病灶范围、切缘病理情况、皮肤切缘病理情况。结果: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两组患者病灶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
称群G的子群H在G中π-闭-sylolow塔-s-可补的,如果存在G的子群K,使得G=HK且K/K∩HG为π-sy-low塔群,此时,K被称为H在群G中的π-闭-sylow塔-s-补.讨论了π-闭-sylow塔群的性质
本文主要说明了预应力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运用方式,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相关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路桥建设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受不同因素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变形裂缝较为常见,对于车辆行驶安全性的保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并给出
全自主智能机器人采用多超声波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的环境信息,并利用卡尔曼滤波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融合,从而达到对前方障碍方位的准确判断,以完成机器人避障功能.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读江泽民同志的题词,论述了伟人邓颖超的革命精神.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投资管理,分析当前高速公路投资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金来源不稳定、筹资渠道狭窄问题等;再对如何解决高速公路投资体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深化鼓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