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乐义,今年72岁,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虽身患癌症,但以共产党人的忘我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他发明推广的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技术,不仅改变了本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三元朱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村,而且在我国北方地区引发了一场“菜篮子革命”。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扑下身子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部,中共山东省委联合组织的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王乐义作了名为《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的报告。
“知党情就得报党恩”
“1978年5月,我动了直肠癌切除手术。9月份,正赶上村支部班子换届,全村党员一致推选我当村支部书记。当时,我一下子犯了难:一怕身体吃不消,误了乡里乡亲事;二是身上挂着个粪袋子,不方便,总觉得到不了人脸前。”下午3时,王乐义走上主席台发言,质朴的语言立刻引来阵阵掌声。
当时家人都不愿意他再干了:为了多活几年,不能当这个村支书。然而,他翻来覆去想了很久,还是把村支部书记的重担挑了起来。
“当初,我做手术,还是公社党委出的钱。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给的。水有源,树有根,知党情就得报党恩!”
“能活一年干一年”
“能活一年干一年,能活十年干十年!”当时,王乐义就向伙计们表了态。不过,他上任时,三元朱村年总收入17万元,人均101元。根据当地情况,王乐义觉得他们村适合发展蔬菜大棚。于是,“我和伙计们跑了北京、天津、河南、河北、陕西、安徽等很多省市,考察蔬菜种植。回来后,反复查阅资料,到处向人请教。弄明白后,就天天蹲在大棚里,和伙计们试验了不知多少次,也搞了一些小发明,虽然是土办法,但解决了大问题。”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就号召村民建蔬菜大棚,可没人响应。他就发动17名党员干部带头。为了让乡亲们早日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必须带这个头、冒这个险!
“农民兄弟都富了才算富”
王乐义说,1989年8月13日,17个大棚破土动工。当年12月24日,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市场交易价每公斤20元。最后平均每个大棚收入2.7万元,村里一下子冒出了17个“双万元户”,全是党员!
有了这样的成果,全村群众跟着王乐义干了起来。“现在,全村蔬菜大棚已发展到492 亩,相当于家家户户开了个‘绿色银行’。去年,我们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4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580元。”王乐义说,一村富了不算富,农民兄弟都富了才算富。他决定把他们的技术向外界推广。
“我责任更重了”
王乐义的名气大了,全国各地请他传授技术的人多了起来。从南到北,一路走、一路传授技术,王乐义的足迹遍布10多个省市。
“这几年,以我的名字注册的‘乐义’商标,被很多人看好。专家们估算,品牌价值已经过亿元。有的企业就开始跟我们合作,多的给我20%的股份,少的也不低于10%。按这个比例分红,用不了几年,我就能变成千万富翁。但我明确表态:分红的钱我一分不拿,全是乡亲们的!我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是乡亲们支持了我,这个牌子不是我个人的,理应全部回报乡里乡亲!”
胡锦涛总书记到他们村视察时嘱咐他要把蔬菜技术一如既往地向全国传授,促进农民增收。王乐义说,总书记的嘱托给了他巨大的鞭策和动力,也使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扑下身子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部,中共山东省委联合组织的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王乐义作了名为《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的报告。
“知党情就得报党恩”
“1978年5月,我动了直肠癌切除手术。9月份,正赶上村支部班子换届,全村党员一致推选我当村支部书记。当时,我一下子犯了难:一怕身体吃不消,误了乡里乡亲事;二是身上挂着个粪袋子,不方便,总觉得到不了人脸前。”下午3时,王乐义走上主席台发言,质朴的语言立刻引来阵阵掌声。
当时家人都不愿意他再干了:为了多活几年,不能当这个村支书。然而,他翻来覆去想了很久,还是把村支部书记的重担挑了起来。
“当初,我做手术,还是公社党委出的钱。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给的。水有源,树有根,知党情就得报党恩!”
“能活一年干一年”
“能活一年干一年,能活十年干十年!”当时,王乐义就向伙计们表了态。不过,他上任时,三元朱村年总收入17万元,人均101元。根据当地情况,王乐义觉得他们村适合发展蔬菜大棚。于是,“我和伙计们跑了北京、天津、河南、河北、陕西、安徽等很多省市,考察蔬菜种植。回来后,反复查阅资料,到处向人请教。弄明白后,就天天蹲在大棚里,和伙计们试验了不知多少次,也搞了一些小发明,虽然是土办法,但解决了大问题。”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就号召村民建蔬菜大棚,可没人响应。他就发动17名党员干部带头。为了让乡亲们早日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必须带这个头、冒这个险!
“农民兄弟都富了才算富”
王乐义说,1989年8月13日,17个大棚破土动工。当年12月24日,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市场交易价每公斤20元。最后平均每个大棚收入2.7万元,村里一下子冒出了17个“双万元户”,全是党员!
有了这样的成果,全村群众跟着王乐义干了起来。“现在,全村蔬菜大棚已发展到492 亩,相当于家家户户开了个‘绿色银行’。去年,我们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4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580元。”王乐义说,一村富了不算富,农民兄弟都富了才算富。他决定把他们的技术向外界推广。
“我责任更重了”
王乐义的名气大了,全国各地请他传授技术的人多了起来。从南到北,一路走、一路传授技术,王乐义的足迹遍布10多个省市。
“这几年,以我的名字注册的‘乐义’商标,被很多人看好。专家们估算,品牌价值已经过亿元。有的企业就开始跟我们合作,多的给我20%的股份,少的也不低于10%。按这个比例分红,用不了几年,我就能变成千万富翁。但我明确表态:分红的钱我一分不拿,全是乡亲们的!我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是乡亲们支持了我,这个牌子不是我个人的,理应全部回报乡里乡亲!”
胡锦涛总书记到他们村视察时嘱咐他要把蔬菜技术一如既往地向全国传授,促进农民增收。王乐义说,总书记的嘱托给了他巨大的鞭策和动力,也使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