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期,也是土地改革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根据实际调查在不断地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最终在1947年底的十二月会议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纠正了“左”倾错误,保证了土地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赢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关键词:转战陕北时期;土地改革;“左”倾错误;纠正
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开始走上转战陕北的道路。随着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为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党的主要领导成员在土改问题上也日益激进。1947年7月21日,毛泽东在榆林靖边小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中强调:土地政策的今天可以而且需要比五四指示更进一步,因为农民群众要求更进一步,如土地推平,平分土地是一个原则。在1947年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转战陕北佳县神泉堡最终公布在全国实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正式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按照《大纲》的精神,陕甘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进入平分土地阶段,但由于没有制订明确划分阶级的标准等诸多原因,各地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虽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很快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了“左”倾错误,但回顾这段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仍具有积极意义。
一、转战陕北时期土地改革中“左”倾错误的表现
1、在划分阶级的问题上,没有制定明确具体的标准,严重触犯了中农的利益。
在土改中没有把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作为划分阶级的依据,而是除了看有无剥削外,还以“摊摊大小”(即看其住房、穿戴、摆设好坏)、“政治态度”和“查三代”作为标准,甚至更着重于这三条,结果将大量的中农定为地主、富农,片面强调“彻底平分一切土地”和走“贫雇农路线”,选举农民代表会的代表或委员时,不要中农参加,严重损害了中农的利益。
2、在各个解放区,没有制定适宜的土地政策,采用暴力对富农、地主展开斗争,乱打乱杀现象相当严重。
在陕甘宁边区,一些土改方针强调:“地主阶级当中,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不管他是什么人,大家要怎样惩办,就可以怎样惩办。”“富农当中,罪大恶极的恶霸分子,大家要怎样惩办,就怎样惩办。”[1]转战陕北时期,“左”倾错误尤其表现在榆林佳县,有好几个村庄,连贫农、中农的东西都一律没收。凡订地富者,个个必斗,斗必打,打必拷,甚至对抗日时期与共产党合作的开明士绅也乱批乱斗,有的烈士家属也被扫地出门。更严重的是,一些地区干部对群众的报复主义情绪不加以制止,以致发生乱打乱杀现象。
二、转战陕北时期土地改革中纠“左”所采取的措施
1.召开“十二月会议”
为了正确阐明新形势下关于土改的各项具体政策和策略,纠正转战陕北时期土改中的“左”倾错误,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杨家沟召开会议(即十二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讲到:“在土地问题上反‘左’主要是反对对中农的冒险政策,哪怕只发生一户中农被错当作地主来整,我们也必须十分注意纠正。在农村中按户数计算,地主、富农只占百分之八左右,中农、贫农、雇农合占百分之九十,这个阵线不能混乱。”[2]
在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明确提出了土改总路线: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毛泽东强调,在贯彻这条总路线时,应当注意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2、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科学制定划分阶级的标准。
从1947年底到1948年3月,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必须按照实际情形去划分阶级,进行土改,决不可将本来不是地主富农的人们人为地划成地主富农,错误地扩大打击面,打乱革命阵线,帮助敌人,孤立自己。”[3]为了纠正在划分农村阶级问题上的“左”的错误,1947年11月29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将1933年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两个文件,经删节后发给各地参考。1948年2月16日,毛泽东起草了《关于土地改革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此文件的目的,是在纠正党内广泛地存在着的关于在观察及划分阶级问题上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及补足在土改中缺乏对各阶级区别对待。同时,进一步明确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根据人们对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来确定各种不同的阶级,而不是根据其它的因素。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这些指示明确了科学划分阶级的标准,对于正确划分阶级和纠正土改中阶级成分划分不明的问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央十二月会议后土改纠“左”奠定了基础。
3、对老区、半老区和新区的土地政策不能“一刀切”,应具体分析其实际情况。
十二月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不断深入米脂各农村调查、走访,讨论并制定符合实际的土改等各方面的具体政策。1948年一、二月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关于在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的指示》、《新解放区土改斗争策略》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规定了正确进行土改的一系列政策和方法,着重纠正了在许多地区发生的或多或少的“左”的偏向,使党的政策全部走上正轨。
1948年2月6日,毛泽东在米脂杨家沟科学地提出了分三类地区实行土改的基本原则:(l)日本投降以前的老解放区。这种地区大体上早已分配土地,只须调整一部分土地,而不是照《中国土地法大綱》再来分配一次土地。在这种地区,过去的贫农大多数已升为中农,中农已占乡村人口的大多数,所以必须吸收中农中的积极分子参加农村的领导工作。(2)大反攻后的半老区,即1945年9月至1947年8月两年内所解放的地区,完全实行《中国土地法大纲》,普遍地彻底地平分土地,并且应当准备一次分不好再分第二次,还要复查一两次。(3)大反攻后新解放的地区。这种地区应当分两个阶段实行《土地法》。第一阶段,中立富农,专门打击地主。第二阶段,将富农出租和多余的土地及其一部分财产拿来分配,并对前一阶段中分配地主土地尚不彻底的部分进行分配。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4]也正是由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共同努力,面对转战陕北的艰难形势,及时发现和纠正土改中“左”的错误,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最终使全国解放区的土改又回到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项目来源:
1、榆林学院院内科研项目:12YK06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期土改问题研究
2、榆林学院院内科研项目:12YK05毛泽东在杨家沟时期的革命理论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39-40
[2]《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31
[3][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1,1298
关键词:转战陕北时期;土地改革;“左”倾错误;纠正
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开始走上转战陕北的道路。随着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为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党的主要领导成员在土改问题上也日益激进。1947年7月21日,毛泽东在榆林靖边小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中强调:土地政策的今天可以而且需要比五四指示更进一步,因为农民群众要求更进一步,如土地推平,平分土地是一个原则。在1947年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转战陕北佳县神泉堡最终公布在全国实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正式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按照《大纲》的精神,陕甘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进入平分土地阶段,但由于没有制订明确划分阶级的标准等诸多原因,各地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虽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很快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了“左”倾错误,但回顾这段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仍具有积极意义。
一、转战陕北时期土地改革中“左”倾错误的表现
1、在划分阶级的问题上,没有制定明确具体的标准,严重触犯了中农的利益。
在土改中没有把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作为划分阶级的依据,而是除了看有无剥削外,还以“摊摊大小”(即看其住房、穿戴、摆设好坏)、“政治态度”和“查三代”作为标准,甚至更着重于这三条,结果将大量的中农定为地主、富农,片面强调“彻底平分一切土地”和走“贫雇农路线”,选举农民代表会的代表或委员时,不要中农参加,严重损害了中农的利益。
2、在各个解放区,没有制定适宜的土地政策,采用暴力对富农、地主展开斗争,乱打乱杀现象相当严重。
在陕甘宁边区,一些土改方针强调:“地主阶级当中,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不管他是什么人,大家要怎样惩办,就可以怎样惩办。”“富农当中,罪大恶极的恶霸分子,大家要怎样惩办,就怎样惩办。”[1]转战陕北时期,“左”倾错误尤其表现在榆林佳县,有好几个村庄,连贫农、中农的东西都一律没收。凡订地富者,个个必斗,斗必打,打必拷,甚至对抗日时期与共产党合作的开明士绅也乱批乱斗,有的烈士家属也被扫地出门。更严重的是,一些地区干部对群众的报复主义情绪不加以制止,以致发生乱打乱杀现象。
二、转战陕北时期土地改革中纠“左”所采取的措施
1.召开“十二月会议”
为了正确阐明新形势下关于土改的各项具体政策和策略,纠正转战陕北时期土改中的“左”倾错误,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杨家沟召开会议(即十二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讲到:“在土地问题上反‘左’主要是反对对中农的冒险政策,哪怕只发生一户中农被错当作地主来整,我们也必须十分注意纠正。在农村中按户数计算,地主、富农只占百分之八左右,中农、贫农、雇农合占百分之九十,这个阵线不能混乱。”[2]
在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明确提出了土改总路线: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毛泽东强调,在贯彻这条总路线时,应当注意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2、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科学制定划分阶级的标准。
从1947年底到1948年3月,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必须按照实际情形去划分阶级,进行土改,决不可将本来不是地主富农的人们人为地划成地主富农,错误地扩大打击面,打乱革命阵线,帮助敌人,孤立自己。”[3]为了纠正在划分农村阶级问题上的“左”的错误,1947年11月29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将1933年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两个文件,经删节后发给各地参考。1948年2月16日,毛泽东起草了《关于土地改革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此文件的目的,是在纠正党内广泛地存在着的关于在观察及划分阶级问题上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及补足在土改中缺乏对各阶级区别对待。同时,进一步明确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根据人们对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来确定各种不同的阶级,而不是根据其它的因素。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这些指示明确了科学划分阶级的标准,对于正确划分阶级和纠正土改中阶级成分划分不明的问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央十二月会议后土改纠“左”奠定了基础。
3、对老区、半老区和新区的土地政策不能“一刀切”,应具体分析其实际情况。
十二月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不断深入米脂各农村调查、走访,讨论并制定符合实际的土改等各方面的具体政策。1948年一、二月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关于在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的指示》、《新解放区土改斗争策略》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规定了正确进行土改的一系列政策和方法,着重纠正了在许多地区发生的或多或少的“左”的偏向,使党的政策全部走上正轨。
1948年2月6日,毛泽东在米脂杨家沟科学地提出了分三类地区实行土改的基本原则:(l)日本投降以前的老解放区。这种地区大体上早已分配土地,只须调整一部分土地,而不是照《中国土地法大綱》再来分配一次土地。在这种地区,过去的贫农大多数已升为中农,中农已占乡村人口的大多数,所以必须吸收中农中的积极分子参加农村的领导工作。(2)大反攻后的半老区,即1945年9月至1947年8月两年内所解放的地区,完全实行《中国土地法大纲》,普遍地彻底地平分土地,并且应当准备一次分不好再分第二次,还要复查一两次。(3)大反攻后新解放的地区。这种地区应当分两个阶段实行《土地法》。第一阶段,中立富农,专门打击地主。第二阶段,将富农出租和多余的土地及其一部分财产拿来分配,并对前一阶段中分配地主土地尚不彻底的部分进行分配。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4]也正是由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共同努力,面对转战陕北的艰难形势,及时发现和纠正土改中“左”的错误,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最终使全国解放区的土改又回到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项目来源:
1、榆林学院院内科研项目:12YK06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期土改问题研究
2、榆林学院院内科研项目:12YK05毛泽东在杨家沟时期的革命理论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39-40
[2]《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31
[3][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1,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