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右美托咪定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血流动力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的影响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ebing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在全身静脉麻醉下行胃癌D2根治术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在全身静脉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0.6 μg/kg右美托咪定,15 min后剂量改为0.4 μg/kg,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插管后(T3)、切片时(T4)、拔管后即刻(T5)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变化,术后1 h及4 h的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术中麻醉维持药物的用量。

结果

观察组T1、T3~T5时的心率、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4 h的VAS、Ramsa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964±251)mg、(3.1±0.8)mg,均少于对照组[(1 485±425)mg、(4.8±0.8)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13,P<0.01;t=9.834,P<0.01)。

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麻醉中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强镇静镇痛效果,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的IBD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KD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2499例IBD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9 ± 18)个月,CKD 151例,总体患病率为6.04%。克罗恩病(CD)患者
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高压氧治疗克罗恩病(CD)肠造口旁溃疡的病例。采用高压氧治疗CD肠造口旁溃疡的案例国内少有报道。
克罗恩病术后常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和再手术率。随着对肠系膜认识的加深,术中肠系膜的处理在改善克罗恩病预后中的作用愈发受到关注。本文总结并讨论肠系膜对CD外科治疗的影响。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手术(TPC-IPAA)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行TPC-IPAA术的61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随访信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将患者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消化道炎症性疾病,半数以上的CD患者可出现肛周克罗恩病(pCD)。瘘管型肛周克罗恩病是最常见的肛周病变,临床治疗困难,复发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磁共振成像(MRI)已经作为肛管及肛周病变常规的检查方法。我们将围绕MRI在瘘管型pCD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进行阐述。
克罗恩病(CD)外科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急诊手术,而CD急诊手术的情形较为复杂,常合并诸多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因此对CD急诊手术的特点和处理方式进行总结极有必要。损伤控制外科虽源于严重腹部创伤的救治,但在CD急诊手术的处理方面也具有广阔前景,如何尽可能用最小的创伤缓解患者急诊症状,保证CD急诊手术安全性是外科医生所关注的,本文就CD急诊手术的种类和优化治疗措施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初发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变化及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初发型UC患者30例(轻度UC 21例,中度UC 9例)及健康对照者25例。UC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健康对照者于入组后就收集血样,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治疗后所
近期的研究表明肠系膜是具有独立解剖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器官,其在炎症性肠病的病理生理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肠系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脂肪组织、淋巴管、血管和神经均与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有关。肠系膜和炎症性肠病的关系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疾病诊断、疾病表型、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药物治疗和手术策略等。肠系膜病变与肠道炎症的因果关系尚不明了。以肠系膜为靶点进行药物和手术的干预,有可能改变炎症性肠病的疾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病,影像学检查在CD诊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影像新技术逐渐应用于CD领域以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我们总结了常规CT肠道成像、MR肠道成像、多种新兴的功能和定量影像新技术在CD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也简单介绍了影像-菌群组学和人工智能应用于CD领域等研究热点的概况。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致间质性肺炎(ILD)好转后成功再用同类药物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例肺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致ILD治疗好转后成功再用同类药物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为53岁男性患者,因转移性肺腺癌应用吉非替尼治疗50 d后出现喘憋,结合肺部CT及血气分析结果诊断为EGFR-TKI相关ILD,停用靶向药物并予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