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完善,但城市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本文关注了流动儿童教育发展的现状,就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提出了社会工作领域可供借鉴的五种发展方式。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教育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流动人口呈家庭化出现是近几年来人口流动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些逐渐成长起来的第二代城市移民即城市流动儿童便出现了。伴随而来的问题是这些流动儿童应该享受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却没有了保障,一时间他们仿佛成了这个社会的边缘人,享受不到本就属于他们的权利-接受平等的教育,越来越多流动儿童的未来关系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保障流动儿童接受平等教育成为了城市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现状
  (一)受教育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通过我国对青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城市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基本得到普及适龄儿童入学率升高,城市流动儿童与城市本地儿童的义务教育普及率没有太大差距,普及程度比较高。农民工子弟学校成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大多数父母选择让孩子在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的民办学校学习。因此,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并且随着年龄增长与城市本地儿童受教育程度差距不断扩大,超过一半的流动儿童在初中毕业后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
  (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分析
  流动儿童教育权的保护相对于城市儿童的弱势地位不言而喻。进城务工群体是城市里面的低收入群体,凭借他们自身的经济实力很难弥补和城市儿童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
  1、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城乡学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客观上拉开了流动儿童与城市本地儿童的差距。不少流动儿童在家乡念书中途跟随父母来到城市,有的跟随父母流连在各城市之间,城乡学校教育、不同的城市教育存在断层,来到城市学校就读后,他们很难适应新学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很难跟上班级进度,导致流动儿童成绩相比城市儿童相对偏低。进城务工流动人员工作的不稳定性和无序流动直接导致了流动儿童教育不能持续连贯进行。
  2、教育政策、财政制约
  流动儿童的学校教育是儿童成长、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免费义务教育在城市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而流动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免费受教育权利。公立学校数量有限使得城市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的机会非常少。即使有少数入读公立学校的机会,数额巨大的流动儿童的就学成本当地政府不愿承担,学校不愿买单,又因入读公立学校的各项赞助费对于流动儿童家庭相当高昂,这样便造成了流动儿童在城市学校入学难。
  3、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堪忧
  作为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民办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却不容乐观。由于生源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农民工子弟学校多处于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处,校舍条件简陋,缺乏教学设施,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教师的素质普遍比较低,部分教师甚至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相差甚远的教育质量,师资缺乏教学水平低,读书条件差,流动儿童教育不公平的待遇使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4、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接受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都是来自农村,自身的文化素质并不高没有家庭教育的意识,很多人认为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往往缺少良好的文化气息,甚至有些还会出现行为失范,对流动儿童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流动儿童在文化差异、社会排斥后,在家庭也无法宣泄,不仅阻碍了流动儿童向城市社会融入也导致这一群体向问题儿童发展。
  二、 社会工作专业干预
  从微观层面介入流动儿童个人和家庭,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对其进行在社会化、自助等方面的专业引导。进行客观、理性的自我评价。从中观层面,通过介入流动儿童生活的社区、学校进行了解,发现在流动儿童教育、成长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开展小组工作、社区活动,调动各种资源为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宏观层面来看,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政策倡导,教育者的角色,指出现存制度政策的弊端,可以利用社会工作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一)小组社会工作
  在流动儿童中开展打工子弟励志成长主题的小组活动,针对解决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人本主义强调被尊重,在小组活动中,社工通过正面增能和模仿,鼓励积极行为,让组员受到他们正面行为的刺激,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和模仿改进自己的行为,产生学习新的符合文化的适应性行为。在小组活动中,适当经常性的鼓励、称赞加强优秀行为出现,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探讨在城市生活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增强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的人际关系,增强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感,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社会工作
  在城市公立学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走进学校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环境。以社工的专业研究方法开展针对学生问题行为调查工作,通过在学校针对个别问题流动儿童开展个案工作和社工咨询帮助城市流动儿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纠正其偏差行为。在配合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用社工的独特的专业理念和技巧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个案社会工作
  流动儿童,边缘人的第二代这代人的社会角色、心理状态和价值系统不同于上一代他们的父母,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群体边界和主导心态还不明确。在对这些流动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对父母、对学校、对流动生活、对社会、对自己的态度也真是地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特殊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使得流动儿童比在城市或者农村生活的孩子经历的更多,相对更早熟。
  社工将流动儿童作为开展服务工作的案主,走进流动儿童生活,帮助他们分析发现自身的特点。与城市本地儿童相比,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大都比较懂事,更能理解父母在城市打工努力给他们创造生活学习环境的艰辛,流动家庭的孩子总有着不符合的责任和使命感。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习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被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能否给他们提供机会局限着,他们的教育选择权被剥夺了。
  (四)社区社会工作
  在NGO組织、社工服务站的帮助下,可以对服务对象提供各类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发展的社区服务资源。可以利用NGO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在这里创办供流动儿童进行文化娱乐的场所,定期开展心理辅导,组织讲座、图书、图片电影展等各项活动,丰富流动儿童校外教育活动。
  (五)家庭社会工作
  针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意识普遍薄弱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流动人口尤其针对流动儿童父母开展培训班,开办家长学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与同龄的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更需要父母的关怀和引导。社会工作者走进流动家庭,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流动儿童基本家庭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向父母宣传树立家庭教育意识,补充完善流动儿童应该接受的家庭教育。
  三、结语
  流动儿童教育是国家、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必须由来自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解决。作为社会工作者,助人自助,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7).
  [2]苏肖.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7).
  [3]黄敏红.流动儿童教育困境的反思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9,(16).
  作者简介:薛晶(1989.3-),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1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及社会组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经直肠超声对35例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组的前列腺迸行超声检查.结果 前列腺增生声像图表现:前列腺移形区增大回声不均
目的 近年来儿童水痘患者日益增多,且病情较重.极易被误诊为药物疹,通过掌握临床症状并对症护理,促进病愈.方法 在儿童水痘就诊病例中随机抽取31份进行分析.结果 31例儿童水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不同血糖情况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 对127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积极控制血糖2周,检测血糖控制前后UAER的变化
目的 探讨游泳对新生儿神经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781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接出生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2h~14d连续给予游泳训练1次/d:对照组
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开发饮食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吃出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助于实现我们“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基础教育目标。饮食教育作为一个新鲜
通过对穆尼和韦伯的组织理论的对比研究来论述两者的共同点:研究基础一致;把人放置在组织中的次要位置等等。同时找出两者关于组织理论的不同点:关于权威的分类和提高组织效
摘 要:对目前门窗玻璃热物性参数实验室测试方法与技术进行了介绍和综合分析,分别就可能应用于玻璃热物性测试的稳态热护板法、非稳态平面热源法、非稳态热线法、非稳态热带法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玻璃热物性测试常用的稳态法和非稳态平面热源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门窗玻璃热物性测试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明确的改进方案。论文结论可为门窗玻璃热物性参数实验室测试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1992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了一系列重要谈话,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指明了反向。2012年,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回头重读20年前的南方谈话,我看到的是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和憧憬。本文把重点放在南方谈话中关于人全面发展观点的论述,针对这些论述,结合实际谈谈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南方谈话;全面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