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期,因此,在保证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信息的前提下,教师还应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度阅读。为此,本文从“生生共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读书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师生共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等几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深度阅读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深度阅读;阅读兴趣;读书交流;阅读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102-1
当下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他们虽然进行了阅读,但只是一种浅层阅读。这种阅读的过程是片刻的、短暂的。阅读者的乐趣仅限于文本的表层,而没有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深度思考。所以,从小学阶段开始,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对此,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生生共读”激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的第一步,就像造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我认为,这种阅读兴趣的培养,应当越早越好。当一年级拼音教学结束后,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刚开始,我在班中图书角放置了一些读物,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能让一年级孩子静下心来阅读并非一件易事。多数学生选择的是绘本类读物,翻阅的时候看图不看字,一本绘本不到一分钟就“看完”了。只有小部分学生选择了拼音类读物,其中最受欢迎的一本是狐狸姐姐系列的《一年级的小豆豆》。经过调查我发现,班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想阅读这本书,只是有的学生苦于阅读困难而止步。我想,既然大家的阅读兴趣方向是一致的,何不全班共读一本书呢?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文学作品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孩子们商量后,我们选择了同系列的《一年级的小朵朵》一书,每天的午间阅读时间,全班共读此书。我还要求孩子每天晚上睡前再花二十分钟阅读。在家阅读,对于那些自控力差的孩子来说,很容易把老师布置的任务抛之脑后。于是我向家长“求助”,有时间的家长尽量做到“亲子共读”,并且让家长把孩子阅读的照片拍下来,每天发到班级QQ群中进行阅读打卡,这样也起到了家长之间互相督促的作用。
一学期坚持下来,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让家长买了《二年级的小朵朵》,自己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起来,由被动地完成阅读任务向主动阅读转变。班级阅读氛围越来越浓了,孩子们向深度阅读迈进了一小步。
二、“读书交流”引思考
一生酷爱读书的郑板桥先生认为,读书宜有三五好友,切磋读书心得,探讨书中道理,交流思想感悟,这便是读书的趣味所在。孩子们有了阅读兴趣,阅读量也上去了,那就不能再只顾着埋头读书了。对于书中所写内容,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开展读书交流会势在必行。
从二年级开始,我便利用每周五的午间阅读时间,在班中开展读书交流会。一开始,学生不知道该交流些什么,需要老师提出问题或抛出话题。简单的、多元开放式的话题,较能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如“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等,这样围绕一两个简单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会逐渐适应班级讨论交流会的形式,学会讨论交流的方法,不感到讨论交流的压力。渐渐的,读书交流会就变成了学生自发的就本周所读内容各抒己见。后来我又发现,交流会表面看似热闹,那些善于表达、善于思考的孩子滔滔不绝,而那些不善言辞的孩子总是成为倾听者,得不到锻炼,而且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得不到提高,这该怎么办?我想,我们作为教师,还是要提出一些能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到思想力量的话题。于是,我就设计了具体的读书交流会方案。
以《时代广场的蟋蟀》为例,我设计了这样的读书交流会方案:指名五位同学在全班面前讲述该故事,评出最佳者;根据书中描写的情景,为故事配上一幅插图,人人可参与,等到读书交流会时进行展示、解说;向身边的人推荐这本书,让其他学生模拟扮演角色,进行推荐。一些孩子自发把发言的内容写了下来,其中包含了自己的体会、感受,甚至是愿望。无形之中,读书交流的深度向前迈了一步,学生开始对阅读有深度的思考了。
三、“师生共读”拓视野
到了三四年级,如果学生还是只读一类书,那深度阅读也无从谈起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的阅读重心从儿童小说类、童话故事类逐渐向科普类等多方面转移。于是我尝试了“师生共读”的引领策略,此时,教师要起到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经过一番选择后,在四年级下学期,我和学生们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作为共读书目。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书本很厚,篇幅很长,粗略翻看发现密密麻麻全是小字连插图也是黑白色的。不用看具體内容,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已经想弃书不看了,我感到我的任务非常艰巨。在阅读之前,我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并将查到的资料在课上交流。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房龙这个作家的特长就是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这本《地球的故事》一经问世,便成为了畅销书。好奇心使然,已经有不少学生想“一探究竟”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书中内容,我在教室的图书角放置了一个地球仪。接着我要求学生对阅读时间作出安排,读完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进行精读,并向他们展示我自己的阅读安排。
在关于本书的读书交流会中,我切实跟他们一起交流并不断地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来孩子们只是对自己精读的部分感兴趣,后来听了我提的问题后,立马又找到相应章节,再次阅读,找寻答案。在二次、三次阅读中,学生深入思考,渐入佳境……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小学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大胆尝试,还要冷静、理性地思考。只有如此,深度阅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132)
关键词:深度阅读;阅读兴趣;读书交流;阅读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102-1
当下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他们虽然进行了阅读,但只是一种浅层阅读。这种阅读的过程是片刻的、短暂的。阅读者的乐趣仅限于文本的表层,而没有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深度思考。所以,从小学阶段开始,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对此,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生生共读”激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的第一步,就像造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我认为,这种阅读兴趣的培养,应当越早越好。当一年级拼音教学结束后,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刚开始,我在班中图书角放置了一些读物,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能让一年级孩子静下心来阅读并非一件易事。多数学生选择的是绘本类读物,翻阅的时候看图不看字,一本绘本不到一分钟就“看完”了。只有小部分学生选择了拼音类读物,其中最受欢迎的一本是狐狸姐姐系列的《一年级的小豆豆》。经过调查我发现,班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想阅读这本书,只是有的学生苦于阅读困难而止步。我想,既然大家的阅读兴趣方向是一致的,何不全班共读一本书呢?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文学作品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孩子们商量后,我们选择了同系列的《一年级的小朵朵》一书,每天的午间阅读时间,全班共读此书。我还要求孩子每天晚上睡前再花二十分钟阅读。在家阅读,对于那些自控力差的孩子来说,很容易把老师布置的任务抛之脑后。于是我向家长“求助”,有时间的家长尽量做到“亲子共读”,并且让家长把孩子阅读的照片拍下来,每天发到班级QQ群中进行阅读打卡,这样也起到了家长之间互相督促的作用。
一学期坚持下来,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让家长买了《二年级的小朵朵》,自己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起来,由被动地完成阅读任务向主动阅读转变。班级阅读氛围越来越浓了,孩子们向深度阅读迈进了一小步。
二、“读书交流”引思考
一生酷爱读书的郑板桥先生认为,读书宜有三五好友,切磋读书心得,探讨书中道理,交流思想感悟,这便是读书的趣味所在。孩子们有了阅读兴趣,阅读量也上去了,那就不能再只顾着埋头读书了。对于书中所写内容,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开展读书交流会势在必行。
从二年级开始,我便利用每周五的午间阅读时间,在班中开展读书交流会。一开始,学生不知道该交流些什么,需要老师提出问题或抛出话题。简单的、多元开放式的话题,较能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如“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等,这样围绕一两个简单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会逐渐适应班级讨论交流会的形式,学会讨论交流的方法,不感到讨论交流的压力。渐渐的,读书交流会就变成了学生自发的就本周所读内容各抒己见。后来我又发现,交流会表面看似热闹,那些善于表达、善于思考的孩子滔滔不绝,而那些不善言辞的孩子总是成为倾听者,得不到锻炼,而且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得不到提高,这该怎么办?我想,我们作为教师,还是要提出一些能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到思想力量的话题。于是,我就设计了具体的读书交流会方案。
以《时代广场的蟋蟀》为例,我设计了这样的读书交流会方案:指名五位同学在全班面前讲述该故事,评出最佳者;根据书中描写的情景,为故事配上一幅插图,人人可参与,等到读书交流会时进行展示、解说;向身边的人推荐这本书,让其他学生模拟扮演角色,进行推荐。一些孩子自发把发言的内容写了下来,其中包含了自己的体会、感受,甚至是愿望。无形之中,读书交流的深度向前迈了一步,学生开始对阅读有深度的思考了。
三、“师生共读”拓视野
到了三四年级,如果学生还是只读一类书,那深度阅读也无从谈起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的阅读重心从儿童小说类、童话故事类逐渐向科普类等多方面转移。于是我尝试了“师生共读”的引领策略,此时,教师要起到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经过一番选择后,在四年级下学期,我和学生们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作为共读书目。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书本很厚,篇幅很长,粗略翻看发现密密麻麻全是小字连插图也是黑白色的。不用看具體内容,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已经想弃书不看了,我感到我的任务非常艰巨。在阅读之前,我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并将查到的资料在课上交流。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房龙这个作家的特长就是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这本《地球的故事》一经问世,便成为了畅销书。好奇心使然,已经有不少学生想“一探究竟”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书中内容,我在教室的图书角放置了一个地球仪。接着我要求学生对阅读时间作出安排,读完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进行精读,并向他们展示我自己的阅读安排。
在关于本书的读书交流会中,我切实跟他们一起交流并不断地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来孩子们只是对自己精读的部分感兴趣,后来听了我提的问题后,立马又找到相应章节,再次阅读,找寻答案。在二次、三次阅读中,学生深入思考,渐入佳境……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小学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大胆尝试,还要冷静、理性地思考。只有如此,深度阅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