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立交桥”如何更畅通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职与本科贯通培养,以及专业硕士的设立,我国职业教育衔接融通的“立交桥”初具雏形,职业教育的“断头教育”魔咒开始破解。
  探索与发展
  由于缺乏成熟的上下衔接、普职融通的“立交桥”机制,我国职业教育因长期限于专科层次而被称为“断头教育”,甚至被人戏称为“一入职教深似海,从此深造是路人”。
  近年,“立交桥”成为职业教育界的“热词”,但职业教育“立交桥”的建设并非始于现在。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已提出“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随后,《关于同意试办三所五年制技术专科学校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少数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的暂行规定》《关于推荐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发布,五年一贯制专科教育、本科培养中职师资、中高职(3 2)贯通培养、中高职“3 3”一体化贯通培养等模式的探索逐步开展起来。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职教“立交桥”建设逐渐加速。2010年以后,多省开展了中职毕业生的对口升学通道,包括中职-本科贯通培养(3 4)、专科-本科衔接培养(专科起点3 2)、五年制专科-本科衔接培养(5年制专科起点5 2)、专科-专业学位衔接培养(专科起点3 4)等,职业教育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硕士衔接贯通的体系建设路径逐渐明了,上下衔接、普职融通的“立交桥”初具雏形并不断拓宽。
  2016年,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比例达25.10%,比2015年增加5.08个百分点,高职学校升入本科院校就读的学生比例也在不断增长,如2015年浙江省这一比例为10%左右。
  未来职业院校学生升学渠道还会进一步拓宽。例如,上海提出到2020年,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要提高到50%左右,专科高职院校毕业生升入普通本科高校的比例要提高到10%以上,应用技术本科专业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普高毕业生的比例大体相当;贵州提出到2020年,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高职学生升入本科院校要分别达到35%和20%的目标。
  “通而不畅”的窘境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开始打通,但还面临“通而不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职业教育“立交桥”已经打通但还比较狭窄。当前我国已打通了中职升高职、中职升本科、高职升本科、专升本考研究生的纵向上升通道,但目前仅中职升高职的比例相对较高,中职、高职升本科的比例还非常低。很多省份高职升本科的比例维持在5%左右,近年虽有所提升,但大多不超过10%。中职升本科仅一些省市开展试点,且中职毕业生选择的学校受限,如2017年重庆参与“3 4”试点的18所国家中职示范学校衔接9所本科院校、招生规模1400人,这已经是规模较大的尝试。
  其次,职业教育“立交桥”入口方式不利于大部分职教学生。与国外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立交桥”具有入学方式多样的特点,例如对口高考、自主招生、免试注册、技能人才免试入学、贯通培养等。目前,对口高考仍是主要方式。尽管多省市采取了“知识 技能”的考试方式,但语、数、外等传统考试内容及组织方式,以及过于简单的技能测试,使一批不擅长传统知识体系学习,但能在实践中迅速掌握技能的学生难以获得深造机会。
  第三,职业教育“立交桥”对在职人员不畅通。当前的职教“立交桥”主要是针对在校学生而言,一旦毕业离开学校,想重新进入“立交桥”非常困难。
  目前,在职人员重新进入“立交桥”的方式只能选择成人高考、自考等形式,而这些形式主要还是基于知识体系构建的学历教育,学习时限长,无法满足在职人员的个性化需求。正如一位受访企业负责人所言:“我只有专科学历,但我在编程能力上不输于硕士,如果能通过补修编程以外的其他课程而获得相应的学历或职业资格,对我这类人是很适用的,但目前并没有这样的渠道”。
  第四,职业教育“立交桥”面临课程不衔接问题。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载体。当前,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存在课程重复甚至倒挂的情况。高职院校生源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课程体系设计也是基于普通高中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中职生源所占比例极小,单独编班教学耗费大、成本高,因此多数高职院校都将中职学生编入普高班混合教学,这样中职毕业生就不得不浪费大量時间,重复学习很多技能课。另外,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周期短、环境变化繁复等综合原因,职业院校间办学水平不均衡,甚至会有个别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不如中职学校的现象。
  职教与普教的课程衔接也存在很大问题。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进入普通高校以后,由于课程设置不衔接,很多优秀的中职人才可能很快会被普通高校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构建的课程体系挫败,甚至产生自卑感。
  亟待完善畅通路径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立交桥”,应着眼于国家资格框架的统一规划,以及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系统的支撑。
  国家资格框架是将学历与职业资格划分为不同等级,每一等级对该等级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和态度等进行明确规定,从而实现不同层次教育之间、职教与普教之间的互认与转换。
  截至2015年2月,欧洲已建立了42个国家资格框架,29个已被正式采用。欧洲各国的资格框架确定了5到12个不等的资格等级,为普通教育的学历和职业教育职业资格之间的转换提供了统一标准。如德国的学术学士与技工硕士相对应,同属于国家资格框架的第6级。
  目前,我国学生在“立交桥”中的转换主要采用“考试”方法来实现,但“考试”内容缺乏国家资格框架的规范,使得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衔接、职教与普教之间的转换难以顺畅。
  缺乏国家资格框架的统一规划,也是不同层次教育、职教与普教之间课程不衔接的重要原因。普通教育主要遵循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主要遵循以职业、专业、岗位能力为基础来构建课程体系,两者天然存在代沟。近年来国家鼓励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政策导向,使得一批高校更加鲜明地提出了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理论上讲,应用型高校与高职专科院校都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原来的天然代沟应该缩小。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国家资格框架的统一规划指导,两者的课程体系各自为政,致使课程重复、倒挂、脱节等现象十分严重。
  因此,要让我国的职业教育“立交桥”畅通起来,首先需要统一规划国家资格框架,研制国家资格框架的等级数量和等级指标,详细说明不同等级资格之间的衔接标准,包括职业教育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教育学历证书之间的衔接标准。这是一个庞大工程,也是促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行不悖、使学习者受益无穷的工程。
  其次,需要国家级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系统的支撑。在这个系统下,学习者积累相应的学分后就可以换取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学习者尤其是在职人员避免重复学习,节约大量资源。目前,国家开放大学、上海、江苏等省市都在探索“学分银行”的建设。截至2017年8月,上海“学分银行”已经制定423个非学历证书转化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指导标准,八所院校九个专业的课程经“学分银行”认定,可替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理论考核项目,112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转换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共有6.1万人进行了学分转换,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但国家层面涵盖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与培训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系统建设仍任重道远。
  最后,还要落实到课程衔接上来。在国家资格框架的指导下,我国课程体系的衔接可以基于行业企业需求,按照职业分类、职业标准与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开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最终确定从初级到高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不同层次教育的衔接。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这些核心课程,职业教育也需要精心设计通识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未来,随着职业教育“立交桥”的逐步完善,以及劳动力市场对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定会有更好的光明前景。(作者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博士)
  (本组文章摘自《瞭望》新闻周刊2018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日本纤维中融入铂的新材料的服装,俄罗斯的黑鱼子酱,巴西甘蔗酒、坚果,新西兰的牧场鲜奶,阿根廷的红酒,澳大利亚的低升糖钢切燕麦……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食品和农产品展馆里,来自各国的美酒佳肴不断挑动着客商的味蕾。  11月5日—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一连几天,通往“四叶草”的天桥上总是拥挤着各种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参展商、采购商。“四叶草”型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你做过哪些举手之劳的好事呢?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阿喂:每次下晚自習我都会多留一会儿,最后一个走。离开教室的时候,我会顺手把空教室和走廊的灯都关掉。  @嫦小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都会买两个肉饼,一个自己吃,一个悄悄地喂超市门前的那条狗。那条萨摩耶犬大部分时间都被主人关在超市门口的笼子里,它很友善,懂事得让人难过。  
石红许,1967年出生,江西鄱阳人,中国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青葱岁月》《河红万里》《风语西河》等。散文见诸《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安徽文学》《北方作家》《万象》《人民日报》等,入选高考试卷及各种选本、教材教辅。  我们惊喜地在怀玉山深处发现了一株千年香榧。不,应该还有一株或以上。  这株香榧结满椭圆形的绿色果实,泛着迷人的光泽。它们随风悠荡,像一颗颗小脑袋探出来,向前来参观的人热情打招呼。  
7月19日至29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阿联酋、塞内加尔、卢旺达和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过境毛里求斯并进行友好访问。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力量格局深度调整,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展望未来10年,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处于关键期,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将加速演变,全球治理体系将深刻重塑。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夯实合作共赢的基础,积极主动
我的名字叫长城,我的名字叫长征。我们是龙的传人用生命和热血浇铸的一对双子星座,我们共同见证和演绎了文明古国的沧海桑田。  我是长城,可我也是一次不朽的长征。我的足迹曲曲折折蜿蜿蜒蜒。秦砖汉瓦,记录着我岁月的远行。于是,我就生动着山海关的蓝天白云,风流着八达岭的崇山峻岭。  我是长征,可我也是一座不朽的长城。我的身躯伟伟岸岸绵绵延延。千山万水,沸腾着我的热血忠诚。于是,我就美丽着遵义城的千古绝唱,永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短短两代人的时间里,有7亿多中国人摆脱了绝对贫困,预计还将于2020年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这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在举世惊叹赞慕之际,值得问一问,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今天,思考和回应这些问题,绝非无关未来的多余之举。  贫困不只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环境、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减贫,
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青山倚碧海,朋自远方来。6月的青岛,花木葱茏,生机勃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黄海之滨,共商合作大计。上合进入“青岛时刻”,世界期待“上合智慧”。  “这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回顾上合组织不平凡
中国的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  战略(strategy)是“对军事力量运用与建设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关于战略的定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认为,战略亦称军事战略,强调战略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在军事安全领域,战略与战争密切相关。  战略的概念也被广泛运用于非军事领域,以研究重大问题的规律以及解决
景物描写是记叙类或说明类文体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写作方法,那么,如何让笔下的景物描写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例子,为同学们介绍一些景物描写技法:    一、运用多种感官,让画面富有动感    要让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就要善于调动你的感觉器官,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景物,这样才能使所描写的景物富有动感。换句话说,即要求同学们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充分运用自己的“五觉”。比
共享单车占道影响交通、小贩当街摆摊屡禁不绝、城中村脏乱差难整治……如今,随着我国城市的数量、规模、人口不断扩张,以及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城市系统的运行管理越来越复杂,对城市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不仅是当下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关系着如何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