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从一种准备到一种常态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js1989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尽管每天都在备课,但关于备课,其实我们应该有许多追问:诸如备课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语文备课的原点和归宿究竟在哪里?……在层层追问式的批判性思考中,我们逼近的可能是教学的核心,探寻的可能是教学的本质。
  一、备课: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又是对学生学习的准备,更是对学生成长的准备
  1.备课应是多层次的准备,立体化的建构。
  备课应是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乃至学生成长的一种准备。这是我们心中对于备课终极目的的理解与主张。从教学的流程来审视备课,备课无疑是为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地展开而作的充分准备。但仅限于此,肯定是不全面的,也是肤浅的,因为这样的备课仅仅是为教师的教作了准备,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而备课的根本性变革,就应该体现在“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上。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21世纪的国际教育进行大范围的调研后,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中明确指出的那样:“应该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进而,让备课成为对学生成长的精心准备,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
  基于上述判断,备课既为准备,充分却未必精细,分明却未必丰满,在立体化的建构中,给课堂提供无限的可能性。故而,备课虽应有整体的框架,却可能是一个略显粗糙的半成品;虽有高楼大厦的结构,却可能是未能精装修的毛坯房。因为,只有半成品、毛坯房式的备课,才能让老师在备课的历程中,立足整体性的思考、拥有框架性的结构,留给课堂值得期待的生长点,留给孩子充分学习的时空,留给师生可以预约的无限精彩。
  2.备课的实质应该是建构学生学习的路径。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论述过这样的观点:“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实际上,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他得学会让他们学。”既然“让学”、“让学生学”是教学的核心指向,那也一定是备课的终极目标。这是确信无疑的。
  那么,语文备课在立足课标、立足教材、立足文本的基础上,一定要有大的跨越、一定要有新的尝试,更要有质的突破。尤其是让备课实现从教到学的转轨,实现从基于教到设计学的转身。在备课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研究学、设计学、展开学、交流学、评价学、激励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备课就是对学生成长的准备,因为“学”应该是为学生一生而准备的;备课就是研究学生、研究儿童、研究生活的一次次旅程,在美妙的旅程中,我们发现儿童,唤醒儿童,追寻儿童。
  因此,备课中落实学的过程,设计学的过程,彰显学的过程,放大学的过程,让儿童发出自己的、真实的、独特的声音,留有他们提问的时间,给予他们评价的空间,教师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应该是合理而恰当地组织,教师也从高高在上的“主导者”转身成为温文尔雅的“组织者”。备课的实质应该是建构学生学习的路径。
  二、备课:在破除中不断重构与确立,着力建构一种语文备课的常态模式
  1.备课:把握语文的核心价值。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只有在备课中发掘语文的核心价值,这样的综合性、实践性才是有价值的。因此,备课应建立在对文本深入的研究与准确的把握之上。基于语文的学科特质,追寻语文的核心价值,针对文本的醒目特征,确立年段的不同特点,在纵横交错之中、在多元视角里,把握文本最核心的语文价值。
  备课中要展现对学的设计。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具体展开学、怎么学得更灵动、怎么准确评价学,都应当是备课的要义。所以,对学的研究和设计应是备课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备课的转身仅仅是让学是不够的,如何才能在备课中体现利于学、促进学才是最需要的。只有立足于学的设计,语文的核心价值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才能成为理想中的事实。
  备课既要有整体的设计,更要体现备课的常识性、知识性、缜密性。适合的资料备考,深入的资料论证,准确的难点解读,都应该是备课覆盖的领域。这才能真正确保把语文的核心价值脚踏实地地加以体现。
  2.备课:呼唤个性的应运而生。
  备课在常规之中,理应呼唤个性。个性化的备课,应是对执教老师有用的备课,应是满足自身需要的备课。
  在个性化备课中,我们尊重一线老师的创造性备课,只要能为自己所用、为课堂所用、为学生所用,我们对备课体例、模式、环节等的管理应该是开放式的;我们鼓励教师申报尝试新型备课样式,如提纲式备课、纲要式备课、即时贴备课、活页卡备课等,让备课成为行动研究、实证研究的一种方式、一个平台,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彰显。
  3.备课:倾听儿童的真实之音。
  既然以学定教,那么备课的过程中,就需要倾听儿童的声音,和儿童进行对话、研讨,找到学的起点、学的视域,而不只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接触、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互动。向儿童学习,与儿童对话,甚至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组成备课小组备课、上课。语文课堂,让学生走上讲台,大胆地尝试、实质地操作,不是噱头,而是实验,让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儿童达到应有的状态。
  在备课中,我们要提供适宜的时空,捕捉灵动的生成,这样方可生成智慧的火花。在学生困难、困顿、困惑之处,教师因地制宜、适时点拨,让儿童成为锦缎上艳丽的花朵,教师去做一个幸福的织锦人,成了绚丽锦缎上的背景,那留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白,则是那花朵背后的适时点缀。一种隐喻,给教师和学生以合理的角色定位,给备课和教学以恰当的关系定位,给教与学以科学的内涵定位。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中,通常是把写生课和创造课程分开进行教学的,且比较重视造型基础和技法的训练,无形中割裂了写生和创造的关系。我们所进行的水彩风景写生是利用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手法反映生活、表现社会的一种形式或者手段,创作出具有真善美的作品才是最终目的。如何在水彩风景写生中培养创作意识,成为文章研究的重点,尝试在水彩风景写生中加入创作意识,使小幅水彩写生作品也能趋向于创作作品,力求水彩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例2的教学分两个层次,一是弄清一共有6张牌,任意摸一张,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这其实是例1的巩固、延伸;二是学会用几分之几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
插花艺术这门课不但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可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很快找准自己的位置,为社会贡献力量.
会计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抓好实践性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各高校在实施会计学科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改进设想.
文章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学生重读的主要原因,并阐述了现行重读制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以及修订的必要性.
摘 要:张大千的《人间乞食图》作于1973年。文章详细分析阐述了历史上《乞食图》的作品收集以及意义解读,分析了《人间乞食图》的创作背景、绘画风格,以此对张大千作为一个具有文人情怀“职业画家”内心所经历的种种情愫以及心态的变化进行研究,揭示其内心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张大千;职业画家;乞食;人间乞食图  一、历史上《乞食图》的作品收集以及意义解读  在中国文人传统中,“乞食”一词具有多种含义
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教学实际,介绍了一套学习英语词汇的科学记忆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它们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两者
名师档案    一年大病,二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1998年定心做教师,2008年获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1998年发了第一块“豆腐干”,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5月,出版“管建刚
教师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画图和读图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