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煤矿生产中,由于机电设备的种类较多,且数量较多,加上智能化程度较高,为促进其安全高效的运行,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就必须切实加强对其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更好地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这就需要企业在精细化管理中秉承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加强对其的规划,对管理流程、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以及制度管理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生产效益。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
1 精细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
现在的煤矿企业都使用了较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但是在管理方面并没有得到重视,一些管理理念仍然较为落后,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其理念和制度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专门的精细化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工作不能得到重视和落实。第二,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机电安全管理人员包括高层领导在思想上也没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设备损坏感觉修理价值不大就重新更换,最终使得还可以再利用的设备进入报废行列,造成资产的损失。第三,机电安全管理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先进的管理方式不能得到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设备也不能得到使用,这就给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其精细化管理也不能得到落实。
1.2 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监督力度较低
机电系统的运行有其独特之处,点多、面广、战线长,这些特点同时决定着监督具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机电管理的监督与检查通常会采用抽查的方式,这就导致了监督缺乏全面性和实际效用,甚至使得很多机电管理失察和失控。机电是一门极具复杂性和高难度的学科,在进行现场监管的过程中,一般仅仅可以对表面状态进行观察,但是对于煤矿的生产更深层次的具有更大影响的方面却无从检查。
1.3 机电设备的投入不足,设备水平比较落后
由于管理、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限制,很多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上的投入不足,很多设备已经超过了其应有的使用年限,其实际的能力已经被严重的削弱,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且很存在着很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老旧的机电设备并不能出色的完成生产任务。另外,机电设备的维护费用也较高,这样一来其耗费过多,而为公司创造的利益却逐渐降低。长久以来由于設备的投入力度不足,一些先进的设备不能得到引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精细化进程,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煤矿机电设备的长远发展,也为安全生产工作埋下了隐患。
1.4 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系到煤矿机电管理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机电管理人员素质存在很大缺陷,主要表现在煤矿机电管理人员在对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很不到位,在管理的专业素质上也存在很大欠缺。煤矿的机电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到很多个学科和专业的相关知识,这给机电管理人员提出了很多要求。不但要求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机电管理的重要性,还要求他们能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管理过程中难以把握、执行标准存在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
2.保证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落实的相关措施
2.1 管理流程精细化
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中,管理流程的精细化,就是确保设备管理流程不断的规范,对每个环节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不管是在设备的采购,还是维修和合同的签订,均需要加强对其的流程指导和规范约束。不管是设备台账,还是运行状态,以及生产效率等,均需要及时的巡查、记录和统计。所有机电设备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档案,确保设备所处的运行情况和检修记录等,均需要做到有记录可查,并登记在册。同时还要确保包机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所有设备都要明确到人,确保机电设备管理透明而又动态,避免管理工作重复开展,将机电设备的生产效率有效的提升。在进行设备采购与选型方面,都要有标准与规范指导,预防出现认证不达标和资质不清的情况,严防无证设备进入企业,且在设备运行之前需要加强对其的验收与试车,通过源头杜绝出现不合格设备投入生产的情况。验收的设备要符合国家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验收,确保设备产品承修职责得到高效的落实,以保障机电设备得到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行。
2.2 日常管理精细化
在日常管理中,为了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不断完善日常管理制度,确保其科学性和完善性。所有机电设备必须紧密结合设备类型与工种,对现场的作业标准进行制定,且根据工作实践,安排专业的技术人才强化工序和工种组偶尔规程的制定,以便于确保机电设备得到正常运行的同时,还能对作业情况进行考核,所以日常管理中必须确保安全生产得到有序而又良性的实施,尤其是要确保制度得到高效的执行,定期加强对制度培训和交流的开展,这样不同的部门之间就能有效的协调和配合,确保管理组织实施闭环控制,促进日常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2.3 安全管理精细化
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中,安全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必须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大对其的精细化管理力度。一是对安全管理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确保所有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得到有效的监督,以更好地对其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所以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对安全职责进行明确。二是在安全生产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所有机电设备纳入机电设备物联网之中,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其所处的运行状态,并结合其运行情况,针对性的进行调节和优化,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对其的安防建设,不断提升其安全管理的水平,确保安全生产任务得到高效的落实。四是引导全员参与到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之中,及时地上报机电设备安全生产中的问题,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地上报,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2.4 制度管理精细化
制度是确保任何工作得到高效实施的根本性前提。而精细化的管理又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所以必须在制度管理方面对其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发挥制度管人的作用,确保人员的职责得到高效的落实。所以首先第一步就必须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结合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的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的不足进行明确,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上需要完善,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其次是对现有的激励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为确保精细化管理得到高效的学习和贯彻,就必须在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上不断的完善,对激励奖惩机制进行明确,在考核制度方面,应将精细化管理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确保各级岗位责任制度得到高效的落实,切实注重工作标准与工作任务考核,在现场安全生产中进行现场考核,并将现场考核和常规考核以及月度考核等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此外,还要在制度管理精细化实施的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上转移到服务理念上,这样企业全员才能更加对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明确,遵守管理制度的同时,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服务,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成效,降低机电设备的管理成本,在企业全员的帮助和努力下提高机电设备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渗透,并在日常实践中得到不断地完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对于确保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和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必须在这一过程中注重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管理流程、日常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四个方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乐.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优化思路刍议 [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9):53-54.
(作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
1 精细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
现在的煤矿企业都使用了较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但是在管理方面并没有得到重视,一些管理理念仍然较为落后,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其理念和制度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专门的精细化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工作不能得到重视和落实。第二,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机电安全管理人员包括高层领导在思想上也没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设备损坏感觉修理价值不大就重新更换,最终使得还可以再利用的设备进入报废行列,造成资产的损失。第三,机电安全管理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先进的管理方式不能得到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设备也不能得到使用,这就给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其精细化管理也不能得到落实。
1.2 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监督力度较低
机电系统的运行有其独特之处,点多、面广、战线长,这些特点同时决定着监督具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机电管理的监督与检查通常会采用抽查的方式,这就导致了监督缺乏全面性和实际效用,甚至使得很多机电管理失察和失控。机电是一门极具复杂性和高难度的学科,在进行现场监管的过程中,一般仅仅可以对表面状态进行观察,但是对于煤矿的生产更深层次的具有更大影响的方面却无从检查。
1.3 机电设备的投入不足,设备水平比较落后
由于管理、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限制,很多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上的投入不足,很多设备已经超过了其应有的使用年限,其实际的能力已经被严重的削弱,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且很存在着很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老旧的机电设备并不能出色的完成生产任务。另外,机电设备的维护费用也较高,这样一来其耗费过多,而为公司创造的利益却逐渐降低。长久以来由于設备的投入力度不足,一些先进的设备不能得到引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精细化进程,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煤矿机电设备的长远发展,也为安全生产工作埋下了隐患。
1.4 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系到煤矿机电管理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机电管理人员素质存在很大缺陷,主要表现在煤矿机电管理人员在对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很不到位,在管理的专业素质上也存在很大欠缺。煤矿的机电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到很多个学科和专业的相关知识,这给机电管理人员提出了很多要求。不但要求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机电管理的重要性,还要求他们能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管理过程中难以把握、执行标准存在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
2.保证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落实的相关措施
2.1 管理流程精细化
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中,管理流程的精细化,就是确保设备管理流程不断的规范,对每个环节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不管是在设备的采购,还是维修和合同的签订,均需要加强对其的流程指导和规范约束。不管是设备台账,还是运行状态,以及生产效率等,均需要及时的巡查、记录和统计。所有机电设备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档案,确保设备所处的运行情况和检修记录等,均需要做到有记录可查,并登记在册。同时还要确保包机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所有设备都要明确到人,确保机电设备管理透明而又动态,避免管理工作重复开展,将机电设备的生产效率有效的提升。在进行设备采购与选型方面,都要有标准与规范指导,预防出现认证不达标和资质不清的情况,严防无证设备进入企业,且在设备运行之前需要加强对其的验收与试车,通过源头杜绝出现不合格设备投入生产的情况。验收的设备要符合国家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验收,确保设备产品承修职责得到高效的落实,以保障机电设备得到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行。
2.2 日常管理精细化
在日常管理中,为了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不断完善日常管理制度,确保其科学性和完善性。所有机电设备必须紧密结合设备类型与工种,对现场的作业标准进行制定,且根据工作实践,安排专业的技术人才强化工序和工种组偶尔规程的制定,以便于确保机电设备得到正常运行的同时,还能对作业情况进行考核,所以日常管理中必须确保安全生产得到有序而又良性的实施,尤其是要确保制度得到高效的执行,定期加强对制度培训和交流的开展,这样不同的部门之间就能有效的协调和配合,确保管理组织实施闭环控制,促进日常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2.3 安全管理精细化
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中,安全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必须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大对其的精细化管理力度。一是对安全管理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确保所有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得到有效的监督,以更好地对其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所以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对安全职责进行明确。二是在安全生产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所有机电设备纳入机电设备物联网之中,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其所处的运行状态,并结合其运行情况,针对性的进行调节和优化,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对其的安防建设,不断提升其安全管理的水平,确保安全生产任务得到高效的落实。四是引导全员参与到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之中,及时地上报机电设备安全生产中的问题,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地上报,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2.4 制度管理精细化
制度是确保任何工作得到高效实施的根本性前提。而精细化的管理又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所以必须在制度管理方面对其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发挥制度管人的作用,确保人员的职责得到高效的落实。所以首先第一步就必须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结合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的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的不足进行明确,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上需要完善,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其次是对现有的激励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为确保精细化管理得到高效的学习和贯彻,就必须在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上不断的完善,对激励奖惩机制进行明确,在考核制度方面,应将精细化管理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确保各级岗位责任制度得到高效的落实,切实注重工作标准与工作任务考核,在现场安全生产中进行现场考核,并将现场考核和常规考核以及月度考核等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此外,还要在制度管理精细化实施的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上转移到服务理念上,这样企业全员才能更加对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明确,遵守管理制度的同时,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服务,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成效,降低机电设备的管理成本,在企业全员的帮助和努力下提高机电设备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渗透,并在日常实践中得到不断地完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对于确保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和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必须在这一过程中注重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管理流程、日常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四个方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乐.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优化思路刍议 [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9):53-54.
(作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