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为进一步减少感染发生率提供参考性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在普外科进行手术的990例患者,其中有45例发生了切口感染,将发生感染的45例患者作为第一组,未发生感染的945例患者作为第二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营养状况、慢性疾病、手术时机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性,做出统计学分析。
结果:年龄偏大、营养状况不良、有慢性疾病、急诊手术和住院时间较长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相关因素。
结论: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具有多方面影响因素,临床上要注意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普外科 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3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59-01
1 临床资料
选择在2012年2月-2013年4月在普外科进行手术的990例患者,患者年龄在14—81岁,平均年龄43岁,男性患者515例,女性患者475例,这990例患者均无过敏史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具有研究价值。
2 研究方法
2.1 相关因素分析。这99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45例发生了切口感染,将发生感染的45例患者作为第一组,未发生感染的945例患者作为第二组,统计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营养状况、慢性疾病、手术时机和住院时间的相应资料。
2.2 标准。发生感染的标准以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判断依据[1]。
2.3 统计学分析。对相关因素分析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评价标准。
3 研究结果
下面是对这990例患者的相关因素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相比,除了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年龄偏大、营养状况较差、慢性疾病、急诊手术和住院时间较长是引发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4 讨论分析
4.1 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4.1.1 年龄因素。年龄偏大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患者活动量过少,身体抵抗力较差,因此年龄较大患者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另外年龄较大的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经过手术治疗住院后,往往会由于身体上的痛苦,进一步增加患者承受的压力,导致许多患者产生了焦虑、紧张、消极的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治疗时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很容易发生感染。
4.1.2 营养状况因素。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免疫功能的强弱,当患者营养状况不良时,会导致身体所需的蛋白质供应不足,而且有时还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减弱,从而使切口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4.1.3 慢性疾病因素。许多患者在普外科进行手术时,身体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在患者患有慢性炎症时,需要长期服用抗菌药物,从而容易导致人体正常菌群的失调,进而引发感染[2]。
4.1.4 手术时机因素。急诊手术由于患者病情危急,时间非常紧迫,可能在手术开始阶段的皮肤消毒工作没有做好,而且一些医护人员为了救护患者而没有按照规范洗手,以至于在手术过程中将病菌带入到手术切口中,引起患者切口感染。
4.1.5 住院时间因素。患者在手术后的住院过程中,由于在病房内有较多的亲属探视,空气质量往往不高,而且一些病菌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导致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升高。
4.2 干预措施分析。
4.2.1 关注年龄较大患者。在年龄较大患者手术后,要及时记录患者生命特征数据,对患者密切观察。由于患者在发生感染后,非常容易导致身体多系统同时发生感染,引起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对此进行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感染。另外在龄较大患者手术后,要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通过讲解一些手术方面的知识,增强患者恢复的信心。另外对于一些术后身体恢复较慢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对这些患者定期进行走访,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讲述病情的恢复有一个过程,不必焦虑和着急,只要能够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康复只是时间的问题。
4.2.2 注意患者的营养。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合理饮食,使患者在手术前多吃一些高营养的食物,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A、E和微量元素硒的摄入,从而对患者的抵抗力能够有所增强,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3]。
4.2.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患者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住院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一定要经过医护人员的许可后才可以使用,医护人员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在患者长期服用无效时,应当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以选择最好的抗生素,不轻易选择广谱和最新的抗菌药物,从而预防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导致感染的发生。
4.2.4 注意手术时机。急诊手术是导致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一方面因素,因此医院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尽量安排择期手术,在手术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对于患者病情紧急的,医护人员要按照规范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准备,从而降低由于术前准备不充分引起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4.2.5 改善环境。护理人员要尽量控制住院病房内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感到舒适。另外要限制亲属探视的人数和次数,每日要进行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每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0分钟左右,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要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感冒。
5 结论
普外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切口容易发生感染,通过本文对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许多影响因素会导致感染的发生率升高,因此本文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从根源上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从而进一步减少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2] 杨锡瑶,惠锦林,李丹,等.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12):1560
[3] 曾智.103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2,(30):12
方法:回顾分析在普外科进行手术的990例患者,其中有45例发生了切口感染,将发生感染的45例患者作为第一组,未发生感染的945例患者作为第二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营养状况、慢性疾病、手术时机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性,做出统计学分析。
结果:年龄偏大、营养状况不良、有慢性疾病、急诊手术和住院时间较长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相关因素。
结论: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具有多方面影响因素,临床上要注意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普外科 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3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59-01
1 临床资料
选择在2012年2月-2013年4月在普外科进行手术的990例患者,患者年龄在14—81岁,平均年龄43岁,男性患者515例,女性患者475例,这990例患者均无过敏史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具有研究价值。
2 研究方法
2.1 相关因素分析。这99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45例发生了切口感染,将发生感染的45例患者作为第一组,未发生感染的945例患者作为第二组,统计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营养状况、慢性疾病、手术时机和住院时间的相应资料。
2.2 标准。发生感染的标准以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判断依据[1]。
2.3 统计学分析。对相关因素分析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评价标准。
3 研究结果
下面是对这990例患者的相关因素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相比,除了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年龄偏大、营养状况较差、慢性疾病、急诊手术和住院时间较长是引发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4 讨论分析
4.1 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4.1.1 年龄因素。年龄偏大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患者活动量过少,身体抵抗力较差,因此年龄较大患者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另外年龄较大的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经过手术治疗住院后,往往会由于身体上的痛苦,进一步增加患者承受的压力,导致许多患者产生了焦虑、紧张、消极的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治疗时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很容易发生感染。
4.1.2 营养状况因素。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免疫功能的强弱,当患者营养状况不良时,会导致身体所需的蛋白质供应不足,而且有时还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减弱,从而使切口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4.1.3 慢性疾病因素。许多患者在普外科进行手术时,身体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在患者患有慢性炎症时,需要长期服用抗菌药物,从而容易导致人体正常菌群的失调,进而引发感染[2]。
4.1.4 手术时机因素。急诊手术由于患者病情危急,时间非常紧迫,可能在手术开始阶段的皮肤消毒工作没有做好,而且一些医护人员为了救护患者而没有按照规范洗手,以至于在手术过程中将病菌带入到手术切口中,引起患者切口感染。
4.1.5 住院时间因素。患者在手术后的住院过程中,由于在病房内有较多的亲属探视,空气质量往往不高,而且一些病菌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导致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升高。
4.2 干预措施分析。
4.2.1 关注年龄较大患者。在年龄较大患者手术后,要及时记录患者生命特征数据,对患者密切观察。由于患者在发生感染后,非常容易导致身体多系统同时发生感染,引起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对此进行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感染。另外在龄较大患者手术后,要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通过讲解一些手术方面的知识,增强患者恢复的信心。另外对于一些术后身体恢复较慢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对这些患者定期进行走访,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讲述病情的恢复有一个过程,不必焦虑和着急,只要能够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康复只是时间的问题。
4.2.2 注意患者的营养。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合理饮食,使患者在手术前多吃一些高营养的食物,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A、E和微量元素硒的摄入,从而对患者的抵抗力能够有所增强,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3]。
4.2.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患者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住院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一定要经过医护人员的许可后才可以使用,医护人员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在患者长期服用无效时,应当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以选择最好的抗生素,不轻易选择广谱和最新的抗菌药物,从而预防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导致感染的发生。
4.2.4 注意手术时机。急诊手术是导致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一方面因素,因此医院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尽量安排择期手术,在手术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对于患者病情紧急的,医护人员要按照规范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准备,从而降低由于术前准备不充分引起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4.2.5 改善环境。护理人员要尽量控制住院病房内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感到舒适。另外要限制亲属探视的人数和次数,每日要进行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每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0分钟左右,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要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感冒。
5 结论
普外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切口容易发生感染,通过本文对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许多影响因素会导致感染的发生率升高,因此本文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从根源上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从而进一步减少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2] 杨锡瑶,惠锦林,李丹,等.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12):1560
[3] 曾智.103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