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让学生保持探索历史的好奇心、感受历史课神奇的体验、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其保持对历史课永不减退的新鲜感。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匠心独具的课堂设计。作者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实践“优教乐学”的思想,将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 优教乐学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历史教学 学习热情
学校在教学中一直倡导“优教乐学”的理念,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要凸显这一理念内涵。历史教学要围绕三维目标,陶冶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素养。要想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就要使平时的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使其想学历史、爱学历史。下面我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将实践“优教乐学”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犹如一部影片的序幕。一个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注意力立即指向教师,指向教学内容,并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例如:在学习《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课时,我用20世纪20年代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导入:“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纽约往地狱里冲!”据此设计问题:“梅隆、胡佛当时在美国是什么职位?华尔街发出了什么信号?为什么纽约要往地狱里冲呢?”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胃口大开”,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多找方法,保鲜学生的学习心态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历史课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保持对这门课的兴趣。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因人因课而异,我略举一二说明。
1.创设情境,体验历史。
历史情境教学是通过对历史情境的模拟、再造等形式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的真实,因其形象直观,在教学中使用此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参观展厅,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热情高涨,课堂设计很合理到位,组织的形式也很新颖。具体形式如下:
把隋唐文化分成四个展厅,分别是:
(1)建筑展——赵州桥、唐大明宫。
(2)印刷展——雕版印刷术。
(3)医学展——孙思邈和《千金方》。
(4)文学展——唐诗及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请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观展的顺序,然后根据顺序逐个“参观”。每个展厅选出一名学生做导游进行详细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学生即“游客们”可以提问,导游进行解答,解答不出其他学生可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围绕主题实现教学目标。
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并且设计要有思维含量,提炼的问题必须具有思维价值,不可流于形式,失去其原有的意义。
2.运用史料,理解历史。
历史学科讲究“论从史出”,用史实说话是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史料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也凸显出来。史料运用得好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可以选用的史料很多,我在讲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用了这样一段材料。
女大学生:我认为文言文比白话文更加简洁,这是事实。
胡适:请举例。
女大学生:先生,就好像无能为力这句成语,所表达的含义不是比白话更简洁么?
胡适:无能为力是四个字,改用白话,三个字足够
女大学生:怎样讲?
胡适:干不了。
学生读后会心一笑,很快理解了新文学的精妙。
3.重视阅读,积累历史。
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考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这需要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内容,并有较强的分析力和思辨力,阅读无疑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最好方法。我经常给学生灌输重视阅读的理念,在课堂上,大量运用史料辅助教学,实际上也是在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在推荐书目给学生时,我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目录、明确阅读重点、放慢阅读速度等;课外,我还组织学生交流阅读过的好书,成立乐读乐学兴趣小组等;阅读使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增加,课堂上回答问题,很多学生有话说、想要说,无形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大大提高。
三、愉悦心境,呵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和心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劲头。愉悦的心境可以激发积极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又会使人迸发出学习的热情,热情越高学习的效果也越好。怎样呵护学生的热情和劲头呢?这需要老师由衷地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和蔼的微笑,一道期待的目光,抑或一番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感到温暖和。积极、健康、愉悦的情感,才会使学生学习劲头十足,使教学活动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优教乐学已经是教育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具体怎样操作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构想和设计,很多人有很多切实有效的方法,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寻求,让学生“乐学”历史,尽情享受学习历史的幸福和快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安健.复式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优教乐学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历史教学 学习热情
学校在教学中一直倡导“优教乐学”的理念,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要凸显这一理念内涵。历史教学要围绕三维目标,陶冶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素养。要想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就要使平时的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使其想学历史、爱学历史。下面我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将实践“优教乐学”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犹如一部影片的序幕。一个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注意力立即指向教师,指向教学内容,并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例如:在学习《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课时,我用20世纪20年代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导入:“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纽约往地狱里冲!”据此设计问题:“梅隆、胡佛当时在美国是什么职位?华尔街发出了什么信号?为什么纽约要往地狱里冲呢?”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胃口大开”,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多找方法,保鲜学生的学习心态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历史课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保持对这门课的兴趣。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因人因课而异,我略举一二说明。
1.创设情境,体验历史。
历史情境教学是通过对历史情境的模拟、再造等形式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的真实,因其形象直观,在教学中使用此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参观展厅,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热情高涨,课堂设计很合理到位,组织的形式也很新颖。具体形式如下:
把隋唐文化分成四个展厅,分别是:
(1)建筑展——赵州桥、唐大明宫。
(2)印刷展——雕版印刷术。
(3)医学展——孙思邈和《千金方》。
(4)文学展——唐诗及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请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观展的顺序,然后根据顺序逐个“参观”。每个展厅选出一名学生做导游进行详细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学生即“游客们”可以提问,导游进行解答,解答不出其他学生可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围绕主题实现教学目标。
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并且设计要有思维含量,提炼的问题必须具有思维价值,不可流于形式,失去其原有的意义。
2.运用史料,理解历史。
历史学科讲究“论从史出”,用史实说话是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史料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也凸显出来。史料运用得好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可以选用的史料很多,我在讲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用了这样一段材料。
女大学生:我认为文言文比白话文更加简洁,这是事实。
胡适:请举例。
女大学生:先生,就好像无能为力这句成语,所表达的含义不是比白话更简洁么?
胡适:无能为力是四个字,改用白话,三个字足够
女大学生:怎样讲?
胡适:干不了。
学生读后会心一笑,很快理解了新文学的精妙。
3.重视阅读,积累历史。
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考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这需要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内容,并有较强的分析力和思辨力,阅读无疑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最好方法。我经常给学生灌输重视阅读的理念,在课堂上,大量运用史料辅助教学,实际上也是在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在推荐书目给学生时,我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目录、明确阅读重点、放慢阅读速度等;课外,我还组织学生交流阅读过的好书,成立乐读乐学兴趣小组等;阅读使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增加,课堂上回答问题,很多学生有话说、想要说,无形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大大提高。
三、愉悦心境,呵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和心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劲头。愉悦的心境可以激发积极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又会使人迸发出学习的热情,热情越高学习的效果也越好。怎样呵护学生的热情和劲头呢?这需要老师由衷地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和蔼的微笑,一道期待的目光,抑或一番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感到温暖和。积极、健康、愉悦的情感,才会使学生学习劲头十足,使教学活动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优教乐学已经是教育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具体怎样操作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构想和设计,很多人有很多切实有效的方法,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寻求,让学生“乐学”历史,尽情享受学习历史的幸福和快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安健.复式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