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21世纪对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为宗旨,以更好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自主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对培养创新精神来说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顺应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所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创建自主、有意义的课堂呢?
1.激发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学习的成功和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教师必须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方法。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和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
2.明确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调节、参照的功能,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要有具体性,才能使学生自己把握学习的方向,自主控制学习的节奏。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如《詹天佑》一课,教师问:“詹天佑是怎样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这就理清了学生学习的思路,明确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学生通过反复研读课文,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路线”三方面具体了解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深刻体会到詹天佑不怕困难,认真求实,讲求科学的高尚品格。
3.大胆放手,让学生“学”有机会
学生学习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需要强调。。如在教学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一课中,课前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教学时从实物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全方位感受各种水果的特点,然后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爱吃的水果,可以从样子、颜色和味道等方面入手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方式让全班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积极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自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4.鼓励质疑,让学生“学”有创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有创见,必须从教师问学生走向学生问教师、问学生、问自己,最终能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刘胡兰》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质疑。学生纷纷提问:“刘胡兰真的不怕死吗?”“刘胡兰是怎样对付敌人的?”“刘胡兰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敌人还要杀她?”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句话怎么理解?”……学生们提出了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价值的问题。课方始,趣亦生。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思维活跃起来,这为新课的学习埋下好的伏笔。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收稿日期:2011-05-16
1.激发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学习的成功和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教师必须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方法。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和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
2.明确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调节、参照的功能,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要有具体性,才能使学生自己把握学习的方向,自主控制学习的节奏。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如《詹天佑》一课,教师问:“詹天佑是怎样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这就理清了学生学习的思路,明确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学生通过反复研读课文,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路线”三方面具体了解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深刻体会到詹天佑不怕困难,认真求实,讲求科学的高尚品格。
3.大胆放手,让学生“学”有机会
学生学习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需要强调。。如在教学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一课中,课前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教学时从实物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全方位感受各种水果的特点,然后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爱吃的水果,可以从样子、颜色和味道等方面入手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方式让全班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积极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自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4.鼓励质疑,让学生“学”有创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有创见,必须从教师问学生走向学生问教师、问学生、问自己,最终能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刘胡兰》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质疑。学生纷纷提问:“刘胡兰真的不怕死吗?”“刘胡兰是怎样对付敌人的?”“刘胡兰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敌人还要杀她?”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句话怎么理解?”……学生们提出了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价值的问题。课方始,趣亦生。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思维活跃起来,这为新课的学习埋下好的伏笔。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收稿日期:201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