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显示出其独特的内在魅力。将网络技术与阅读教学进行整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网络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化、平面化的局限,给学生充分地读、自主地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实践中,我们依托网络的优势,把教学分成感知、感悟、拓展三个阶段。
一、感知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网络教学突破了教学环境的空间限制,将丰富的外部世界引入课堂,它呈现出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以动静结合和可触可感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外部刺激,向学习者展示了巨大的学习舞台。
例如,上网络课《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首先制作出可以使学生进行个别化阅读的网络课件,将阅读材料输入电脑,组成文本部分,在文本中设置“热字”,点按“热”字,即进入声音、图形、影像、动画以及提问、练习等界面。学生登陆网站后,教师启发引导思考:你最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根据兴趣和需要,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内容,自由进入各个热区进行独立阅读。有的选择学习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有的去了解与文章相关的知识,如圆明园的建设过程、历史现状、园中景物等等;还有的从文章的内容入手,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图片、动画的展示,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文意。
在感知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自主地去学习,可以通过提出“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等浅层次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在感性层面上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学生也可以利用这次反馈的机会向大家报告自己的最新发现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老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自读情况,而且还可以从中筛选出下一阶段要组织同学重点研读的问题。
二、感悟
感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介,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课文的重要标准。网络的交互性使学习者不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还是发送者,为学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问题研读,而后进行网上交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具体指导。
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将感知环节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送到编辑区,对搜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把它发送到讨论区,使学生个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全班同学共享的知识资源;最后学生点击讨论区,就可以进入课堂讨论阶段。这时,学生可以浏览学习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在网上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在网上展示得非常充分,也激起了许多思维的火花,值得借鉴。这样,一篇篇讨论稿不仅使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过去的耻辱和今天的现状有了一个全面且深刻的了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老师可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等问题来了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程度,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在感悟阶段,教师要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点拨,使之深化;要在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拨正,避免错误;要在学生情绪不高的时候鼓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而且要在悟性的层面上开发灵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它必须使学生敞开心扉,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这一任务就要在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来完成。教师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交互通讯技术特性,为学生创新作品的展示、交流提供平台。
例如,学习了《新型玻璃》一文后,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篇演示文稿,图文并茂地介绍各种新型玻璃,以此来说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还可以录制解说词图片,向大家介绍各种新型玻璃;甚至可以开辟一个比武场,举行想象其他新型玻璃的写作比赛……形式丰富多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创设一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环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网络技术将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掌握信息技术、从事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就一定能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多赢。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网络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化、平面化的局限,给学生充分地读、自主地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实践中,我们依托网络的优势,把教学分成感知、感悟、拓展三个阶段。
一、感知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网络教学突破了教学环境的空间限制,将丰富的外部世界引入课堂,它呈现出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以动静结合和可触可感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外部刺激,向学习者展示了巨大的学习舞台。
例如,上网络课《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首先制作出可以使学生进行个别化阅读的网络课件,将阅读材料输入电脑,组成文本部分,在文本中设置“热字”,点按“热”字,即进入声音、图形、影像、动画以及提问、练习等界面。学生登陆网站后,教师启发引导思考:你最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根据兴趣和需要,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内容,自由进入各个热区进行独立阅读。有的选择学习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有的去了解与文章相关的知识,如圆明园的建设过程、历史现状、园中景物等等;还有的从文章的内容入手,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图片、动画的展示,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文意。
在感知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自主地去学习,可以通过提出“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等浅层次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在感性层面上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学生也可以利用这次反馈的机会向大家报告自己的最新发现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老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自读情况,而且还可以从中筛选出下一阶段要组织同学重点研读的问题。
二、感悟
感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介,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课文的重要标准。网络的交互性使学习者不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还是发送者,为学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问题研读,而后进行网上交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具体指导。
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将感知环节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送到编辑区,对搜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把它发送到讨论区,使学生个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全班同学共享的知识资源;最后学生点击讨论区,就可以进入课堂讨论阶段。这时,学生可以浏览学习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在网上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在网上展示得非常充分,也激起了许多思维的火花,值得借鉴。这样,一篇篇讨论稿不仅使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过去的耻辱和今天的现状有了一个全面且深刻的了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老师可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等问题来了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程度,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在感悟阶段,教师要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点拨,使之深化;要在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拨正,避免错误;要在学生情绪不高的时候鼓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而且要在悟性的层面上开发灵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它必须使学生敞开心扉,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这一任务就要在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来完成。教师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交互通讯技术特性,为学生创新作品的展示、交流提供平台。
例如,学习了《新型玻璃》一文后,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篇演示文稿,图文并茂地介绍各种新型玻璃,以此来说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还可以录制解说词图片,向大家介绍各种新型玻璃;甚至可以开辟一个比武场,举行想象其他新型玻璃的写作比赛……形式丰富多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创设一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环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网络技术将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掌握信息技术、从事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就一定能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多赢。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