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设网络伦理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t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以及网络生活中伦理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愈发迫切。在多方位分析网络伦理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伦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施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网络伦理课;必要性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生活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网络信息的无所不包,网络万象的新奇刺激,网络沟通的快捷方便,足以让渴望自由、追求时尚、注重感官刺激的青年大学生找到放松自我、自由遨游的世界。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常态,但随之而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缺失导致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使得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变得日益迫切。2015年底,在第二届乌镇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旨演讲时作出了“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的重要指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时代将开展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高度。
  高校开展网络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空间是现代人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异常活跃和热衷的思想文化生活场域。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空间已经与传统校园媒体共同构成了他们重要的思想文化生活场域。但网络的隐蔽性、自由性以及“他人在场”的缺失性,使得大学生伦理道德责任感弱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现实中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干扰。因此,网络空间也变成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战场。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网络伦理教育,亦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空间不仅是一个道德空间,而且也是一个法治空间。为确保网络的畅通和健康发展,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首次针对计算机犯罪作出了明确规定。2003年,我国又颁布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更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6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法律能够对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进行硬性的规范和约束,但是由于互联网发展速度过快以及现实中立法流程的限制,法律条文无法完全覆盖网络空间中人们的活动类型和行为方式,还必须借助道德伦理从根本上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式。完备的法律和成熟的伦理相辅相成,才能共同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良的网络行为和缺失的网络道德,势必诱发网络空间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也成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网络在开阔大学生视野、拓展生活和学习空间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他们尚未成熟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网络成瘾、人际交往障碍、人格障碍等。因此,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引导正常的上网行为和生活方式,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4.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
  正确地使用网络和计算机,已经成为大学生走向职场的重要前提。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尊重他人隐私,预防计算机犯罪等,需要每个大学生都能够牢记在心,并能够身体力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也相应地带来了新的伦理冲突。开设网络伦理学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深切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同时明确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
  国内外网络伦理教育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网络伦理教育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美国的大学生计算机网络伦理教育是起步最早,也是最完善的。在国内,200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是国内首个开设“计算机导论与计算机伦理学”课程的计算机院系,授课对象是刚入学的本科一年级新生。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们从计算机网络伦理教育的角度,对传统社会、社会道德、社会伦理学、哲学的影响展开了广泛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实施
  1.课程开设的基本原则
  首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伦理教育课程,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课程;其次,坚持本土化,结合中国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历史,反映当代中国大学生网絡使用状况实际,不照搬国外模板;最后,坚持普及化,通识化。要根据高校大学生实际,既要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开设相应的必修课,提升到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高度,还要面向广大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开展选修课或专题教育,作为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2.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
  让高校大学生理解互联网的价值负荷、责任伦理道德意义和价值意义,了解网络信息安全概念和自我保护技能,了解网络安全隐私保护,了解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在网络空间的正确的行为规范,正确掌握登录上网、网络参与和网络表达等技能,有效避免网络失范行为,做到能自觉地践行网络伦理与社会责任,培养其成为高素质网民。
  3.课程教材的编制
  目前,国内虽然有了网络伦理或计算机伦理方面的教材,但多是从伦理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方面编撰的,或者是从宏观层面提出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具体的、微观操作层面的教材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因此,开设网络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还需要从操作层面上,结合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征,开发有针对性的教材。但根据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及其影响,网络伦理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是网络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每个上网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同时也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信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而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认知教育及其对自身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技能教育等。
  二是网络行为教育。网络行为教育主要用于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规范的依据可以参考国外一些比较成熟的制度要求,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所制定的著名的“计算机伦理十诫”,具体内容为: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你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你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文件里去窥探;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盗;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作假证;你不应该拷贝或合作你没有购买的软件;你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作出了补偿;你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你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你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你对你的人类同胞的理解和尊敬。又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关于网络伦理的声明指出了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类型: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联的系统;商业性地或欺骗性地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偷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伪造电子邮件信息。
  三是网络法规教育。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的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立案侦查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已超过10万件,其中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案件的70%以上,在这70%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7%,且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高发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精神欠缺、法制观念不强以及学校管制上的过于压制有关。学校应该立足于学生,切实建立一套科学的引导管理机制,强化网络伦理课中的法规教育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的法律框架,是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了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定了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重大指导思想、理念,建立了国家网络安全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因此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宣传教育应该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
  四是网络隐私教育。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个人信息、网上个人活动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传播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网上热炒的艳照门、人肉搜索等都是侵犯网络隐私的典型行为。因此,网络隐私教育也必须成为网络伦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网络隐私教育,使大学生明白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知悉网络隐私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同时尊重他人隐私,从而整体提高全社会的隐私权保护意识。
  五是最新网络技术的科普。新的网络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导致整个网络空间发生重大变革,势必影响到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结果。课程不要求大学生掌握这些最新技术的原理和细节,但必须对这些最新技术有着基本了解,才能够正确地接受、应用这些新技术来开展学习和工作。
  同时,在课程教学方法上应注重案例分析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摒弃理论式的灌输和放羊式的实践,结合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实际,通过案例的剖析和网络生活的体验,注重网络伦理与社会责任的道德践履和道德自觉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自觉性,加大对网络失范行为的抵制。教学形式注重互动多样,采取课堂面授、线上讨论,参观调研等。在课程实施上,要使网络伦理教育与相关课程实现联系互动。网络伦理教育涉及计算机科学、社会学、法学、哲学、史学、文学、伦理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综合性较强,授课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学科任课教师讲授不同章节。也可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课程的教育中,授课教师同步开展涉及网络伦理的教育内容,与网络伦理课教育内容形成呼应,共同营造网络伦理教育氛围,倡导学生在各种环境下做出合乎法律与伦理的技术与信息使用行为。
  网络伦理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理应加强对网络伦理教育的重视。开设网络伦理课程作为大学生伦理教育的重要手段,必将全面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得他们自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社会、他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无论在实际的社会空间还是在虛拟的网络空间都能做出合乎法律与伦理的技术与信息使用行为。
  参考文献:
  [1] 魏英敏.关于国民公德建构的思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4-29.
  [2] 王正平. 计算机伦理:信息与网络时代的基本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1(1):36-39.
  [3] 何广寿.中外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122-124.
  [4] 杨正鸣.网络犯罪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50-71.
  [5]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7(2):14-18.
  [6] 韩洪生.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控机制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8-60.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有一种石神信仰,即民众对体形巨大的山体岩石的崇拜。如羌族有白石崇拜,仡佬族有巨石崇拜,壮族有逢年过节向石神烧香致祭的习俗,白族民间则流传有“白岩天子”的神话。石神信仰源于山体崇拜,正如乌丙安先生所指出:“首先是人们敬奉那些奇异的巨大的山岩之石。以后随着人们利用和制造石器,或从石块中取火、取金属,对石的崇拜逐渐加深,以至于把巨大的岩石雕制成神佛偶像加以膜拜,形成了对于石神、石像
期刊
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自发现以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相关研究正在开展。清水江文书何以能够在那个特定的时空广泛流行开来呢?答案可以是多样的,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核心要素是信任。可以说,清水江文书本身就是信任的一种物化的存在。清水江文书自有一套独特的信任体系,本文力在揭示这一信任体系的精神内核、文化属性及其在特定时空领域的展开方式。  信任的时间维度:简化功能与寻求确定  清水江文书流行于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学校戏剧教育不以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的学习为目的,而是注重通过戏剧方式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增强艺术修养的教育,是一种教育性质的戏剧活动,或者说是戏剧方式的教育活动,目的是把戏剧活动引入教育领域,利用戏剧的情境实现教育的目的。  1.学演精品剧目  学演精品剧目是学校戏剧教育的重要内容,打破了学科边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學演大型音乐剧《马兰花》。《马兰花》讲述了主人公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用中华文化精神做教育,不仅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所在,而且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方案所在。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抓住中华文化精神;二是要尊重中华文化固有结构;三是要以体验为主;四要与现代教育体系形成良好沟通。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中心粹空间在传统文化的体验教育上就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生动化的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积累了不少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培养拥有“健康身心、友好交往、自主学习”三个好习惯的阳光学子,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课程与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1.借助杨柳书院,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我们邀请相关专家走进学校杨柳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