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民行检察监督职能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f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化和利益调整导致的民事纠纷激增,各种民事、行政矛盾纠纷日益凸显。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民行检察职能不断的拓展,监督方式和监督领域也不断完善。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出发,更加注重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努力实现办案力度、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阐明了民行检察是检察机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央提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行检察监督,充分发挥民行检察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法律监督属性、职能定位和基本要求,根据基层检察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找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始终坚持把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放在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
  一、牢固树立抗诉与和解、息诉并重的观念,深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一)畅通民行申诉渠道,加大民行办案力度。与司法行政机关、律师所、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广泛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民行职能宣传,畅通申诉渠道。坚持把抗诉作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中心任务,带动民行检察工作全面发展,充分运用抗诉手段监督纠正错误的裁判,把“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贯穿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贯穿始终,逐步扩大办案规模。突出抓好抗诉工作,需要严格把关,保障抗诉质量不断提高。质量是保障,是民行检察立身之本。
  (二)要牢固树立和解、息诉与抗诉并重的观念。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把民行检察监督职能向化解矛盾纠纷延伸,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把和解、息诉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树立正确的绩效观,积极化解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民行申诉案件调处工作,逐步构建检调对接机制,防止矛盾叠加、升级,向防范次生矛盾延伸,强化说理工作。对不立案、不提请抗诉、终结审查等案件,耐心释疑解惑,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当事人服判息诉。
  (三)积极探索申诉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及时对各类案件可能导致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必要的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明确提出意见,及时向领导汇报有关案件情况,制定处理预案,妥善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防止在民行检察环节因执法不当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注重把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相统一,把民行检察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相统一,发挥民行检察工作对诉讼纠纷的“润滑剂”、“减震器”作用。
  二、通过行政诉讼监督,逐步建立民行检察与行政执法的衔接机制,推进严格执法,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新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法治国家方略的不断推进,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由于行政执法机关缺乏依法行政理念,加上执法水平有限,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问题客观存在,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人民群众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利益诉求呈上升的态势。因此,要着力延伸和发挥民行检察职能,建立健全完善对行政执行和法院执行活动监督的对接接体系,加强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
  (一)要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民商事和行政纠纷案件既涉及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社会组织,还涉及到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教育管理、金融管理等各个方面。检察机关通过开展民行诉讼监督,并针对发现的社会管理漏洞提出检察建议,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职责,核心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通过对个案的审查,发现行政主体对于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而对于不需要移送的,向有关行政主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重点监督以罚代刑行为;发现具体行政行为程序不合法,提出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检察建议,重点监督程序违法行为;发现具体行政行为的实体内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错误或不充分,提出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检察建议,重点监督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行为;发现行政主体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活动中有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渎职侵权行为的,启动司法调查程序,对有违法行为的,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给予纪律处分的检察建议,涉嫌犯罪的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积极开展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工作,进一步拓展人民检察院依职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方式,突出民行检察工作解决社会管理问题的针对性。在规范工作程序和准确把握条件的前提下,对于国有资产、社会公共利益等遭受损失而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不行使或者怠于履行职责的,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和支持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向债务人主张权利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重点针对国有土地出让金收缴、财政周转金追偿、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过程中债权催收等案件加强监督。继续稳妥开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逐步扩大涉嫌罪种范围。为此,要进一步密切與公诉、林检等部门的配合,采取互通信息、适时介入、联合出庭等方法,对因刑事犯罪造成国家、集体财产损失的案件,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积极代表公共利益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维护国家集体财产权益,全面履行监督职责。
  三、强化法律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一)民行检察部门应当加强对自身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树立接受监督的意识,学会和适应在有效的监督下开展工作,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民行检察依法公正行使,加强内部制约,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总之要把自身监督作为推动和改进民行检察工作的动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要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要准确把握民行检察工作的制度功能,健全制度规范,细化工作流程,明确执法条件,强化办案责任。在办案过程中应当注重案件审查与法制宣传和释法说理的有机结合,尊重当事人的主体性,完善对申诉案件审查程序、审查依据以及申诉风险的告知制度和解释工作,促进廉洁公正执法。
  (二)突出抗诉对于履行民行检察监督职责的中心作用,通过办理抗诉案件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司法公正。坚持把抗诉作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中心任务,充分运用抗诉手段监督纠正错误的裁判,通过抗诉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产生有益的约束作用和导向作用,启动再审程序和纠正违法情形,纠正诉讼违法和裁判不公问题,以实现维护司法公正和保障司法权威的统一。办理抗诉案件,应当遵循公开、公正、高效的原则,提高抗诉案件质量,减轻当事人诉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正廉洁执法的司法期待。 在办理抗诉案件过程中发现并查办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行为。无论是通过抗诉等纠正错案、纠正违法行为,还是发现和移送违法办案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既是解决群众诉求,促进定分止争的过程,也是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机关公信力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在西方国家的证据立法中早已出现并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我国新近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弥补了国内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方面的空白,有利于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但是该规定同真正意义上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还有差距,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在不久修改刑事诉讼法之时能够得以完善。  关键词:非法取证;非法证据;刑讯逼供    《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国家要从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加大对农村投人,这就为农村经济的新飞跃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新机遇,但是,随着新农村村级管理事务不断扩大,一些敛财者权力易于物化,权钱交易机会将会增多,村官经济犯罪将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为了惩治和预防发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务犯罪,有必要对此类犯罪进行剖析,并及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期刊
一、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缺陷  我国的相关法律对现行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作出了规定,民事检察监督工作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不能就此认为该制度已经是完善的了,恰恰相反,我国现行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均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立法形式存在纰漏。从立法形式上看,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规定呈现出封闭性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分则的
期刊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检察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又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检察机关只有准确把握新型社会矛盾的特点和动向,才能更好的地行使检察职能,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前检察环节社会矛盾的主要特点  2010年以来,修水县检察院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19件21人,批准逮捕565人;提起公诉539人,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0
期刊
摘 要: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一种针对轻罪案件作非犯罪化处理的措施,其在国外已有长足的发展,由于其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而备受刑事诉讼领域关注。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这产生了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与域外立法和司法实践相比较之,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仍存在再完善的余地。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入法意义;适用范围;完善    一、 附条件不起诉入法的意义  (一)
期刊
罚金的执行是指执法机关为使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所确定的罚金付诸实施而进行的刑事司法活动。1997年刑法修订后,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罚金刑的条文有147个,约占整个刑法条文的1/3。随着罚金刑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罚金刑的适用频率也大幅提高,罚金刑执行难成为困扰刑事司法的难题之一。本文以路桥法院近年来罚金刑执行情况为样本,分析现状,探究原因,并提出应对建议。  一、罚金刑执行情况的现状分析  
期刊
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体系中,刑法由于其所保护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其对违法制裁的特殊严厉性,对人权的全面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人权的涵义  人权观念源于自然法学派的天赋人权。在与神权观念对立中,自然法学家的天赋人权论认为,人具有某些天生而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它们是与生俱来的、天生地存在于人的特殊本性之中的权利。十七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推动了人权思想的发展,以理性基础构建人权观念。近现代,随着人
期刊
一是公正与效益的关系。公正与效益是执法活动中不可回避的永恒主题。在效益和公正发生冲突时,理应是公正优先,兼顾效益。这与纯粹的经济活动不同。在执法活动中,不光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但公正优先并不意味着更多地去追求社会效益,而忽视或忽略成本的投入。以前,在我国的执法实践中,包括检察执法实践中,在追求公正或者社会效益或者“政治效益”的倡导下不计成本的做法并不少见。即使在今天,在具体的执法实践
期刊
制作笔录是检察机关办案工作的重要部分,职务犯罪案件讯问、询问笔录是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证据的物质载体,是具有证据效力的法律文书,同时也是反映检察机关执法质量和办案人员执法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重要的证据载体,笔录质量直接影响案件的质量。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在办案中已普遍使用电子笔录。电子笔录除了具有一般手写笔录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独特性,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结合办案
期刊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载体,基层检察机关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结合点,必须从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局出发,客观认识当前基层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薄弱环节,坚持以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立足点,以执法办案工作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真正做到在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中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