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我们的住所福山路进发,走过王村路。又转过一个弯,便到中山公园的后门。马路两旁,都是几丈高矮,绿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的大树。并且层层匝匝,一直蔓延到路基的下面,与路下斜坡所生的树林相连结。马路两边枝叶相交,形成了一条蜿蜒无穷的碧巷,也可以说是一片波涛起伏的绿海。树的枝叶既如此之密而且厚……”。1935年,来青岛避暑的著名女作家苏雪林曾写下了这样的“福山路印象”。
在青岛,福山路与福山支路因为住过洪深、沈从文、巴金、吴伯萧、成仿吾、苏雪林等众多近代名人,被誉为岛城名副其实的“名人街”。福山路如同许多条青岛的老路一样“往事知多少”。但在都市钢筋铁骨的丛林里。有的老路已被时尚的浮躁所掩,没了光彩。而福山路这样一条百年老街,就像是寻旧怀古的附着物和不期而遇的故交旧知,一直保有一个个与文化、与名人相关的有故事的老房子。使这些沉甸甸的名人故居和曾在此留痕的历史名人为都市文化添抹了厚重的一笔。如今。我们的城市中的许多老景致已变成了“消逝的风景”。福山路是为数不多还能守住自己的文化底线的地方。
与福山路3号、著名作家沈从文故居毗邻的福山路2号是一幢有近百年历史的德式风格的老楼。这里曾经是山东大学教职员宿舍,那个时候的山东大学在全国也是名声响亮。集聚了不少当时在全国十分知名的学者在此执教。以他们为“引力”。无数名人都来到过青岛,拜会在山大教学的朋友,在这座老楼里住过的最有名的人堪称现代文学史上享年最长的作家苏雪林。上世纪30年代。苏雪林以《绿天》、《棘心》等作品蜚声文坛。被阿英称之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与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和丁玲一起并称为上世纪30年代五大女作家。女作家苏雪林来青岛避暑曾经住在这里,并且写下了《岛居漫兴》20篇和《劳山二日游》9篇,其中《岛居漫兴》中有一章的名字就叫“福山路二号”。
在《岛居漫兴》的开头,她自己说:“逃到哪里好呢?牯岭我曾去过。再去无昧;莫干山邻近京沪。大人先生太多;只有青岛一水之便,十年前康赴平津之际曾在那里耽搁过几天,现又有熟人周承佑夫妇在彼,可任招待;所以我们便选取了青岛做我们逃热的目标之地。”在青岛,苏雪林和先到的丈夫康一起住到了福山路2号。对这幢很朴素很精雅的石楼,苏雪林描述得很详细:“屋前左右有两座圆式尖顶塔,全部建筑看去好像西洋中世纪时代的古堡。屋子所占据的地势很高,站在屋的前面。我们可以望见跑马场新建的罗马式运动场和碧浪际天的大海。”宿舍屋后是八关山。清晨日出以前或晚餐以后。苏雪林和康可以随意上去,“眺望海面初升的旭日和金光灿烂的云霞”。
据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介绍,虽然苏雪林在青岛居住的时间不过一个多月,但她却是上世纪30年代直接记录青岛文字最多的作家之一。她对福山路、汇泉海水浴场、湛山精舍与水族馆、中山公园、太平山、万国公墓、太平角、栈挢和北九水、王哥庄、白云洞、明霞洞、上清宫都有很美的描写。“苏雪林的文学不仅有不俗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我这么大岁数了,也未曾见过她笔下的太平角。”鲁海认为,苏雪林在青岛的留痕有着相当大的人文价值。她所居住的福山路2号之所以被遗漏为名人故居,是出于名人故居的最初的定义——“居住需在一年以上”,苏雪林在此只住了一个多月,因此只能称其为“旧居”。“不过,从苏雪林的名声和她为青岛留下的文字来看,福山路2号应该被列为青岛名人故居的一部分、”鲁海说。
如今,从福山路的主干道来看,福山路2号依旧如苏雪林曾描述的,是一幢很有味道的德式风格的老楼,但如若进入到院子中。见到的却是老楼的斑驳与破败。一侧塔楼尖顶上的红瓦已经坍塌过半,碎瓦、碎墙皮和檐板成堆搁置,老楼已经不堪经年风雨侵蚀,即使如此,福山路2号院落里的冬青树、丁香花和青青翠竹,盘绕红瓦黄墙外的爬墙虎依然充满生机,隐隐地与这幢老楼达成了某种默契,等待它的光鲜重现。
在青岛,福山路与福山支路因为住过洪深、沈从文、巴金、吴伯萧、成仿吾、苏雪林等众多近代名人,被誉为岛城名副其实的“名人街”。福山路如同许多条青岛的老路一样“往事知多少”。但在都市钢筋铁骨的丛林里。有的老路已被时尚的浮躁所掩,没了光彩。而福山路这样一条百年老街,就像是寻旧怀古的附着物和不期而遇的故交旧知,一直保有一个个与文化、与名人相关的有故事的老房子。使这些沉甸甸的名人故居和曾在此留痕的历史名人为都市文化添抹了厚重的一笔。如今。我们的城市中的许多老景致已变成了“消逝的风景”。福山路是为数不多还能守住自己的文化底线的地方。
与福山路3号、著名作家沈从文故居毗邻的福山路2号是一幢有近百年历史的德式风格的老楼。这里曾经是山东大学教职员宿舍,那个时候的山东大学在全国也是名声响亮。集聚了不少当时在全国十分知名的学者在此执教。以他们为“引力”。无数名人都来到过青岛,拜会在山大教学的朋友,在这座老楼里住过的最有名的人堪称现代文学史上享年最长的作家苏雪林。上世纪30年代。苏雪林以《绿天》、《棘心》等作品蜚声文坛。被阿英称之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与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和丁玲一起并称为上世纪30年代五大女作家。女作家苏雪林来青岛避暑曾经住在这里,并且写下了《岛居漫兴》20篇和《劳山二日游》9篇,其中《岛居漫兴》中有一章的名字就叫“福山路二号”。
在《岛居漫兴》的开头,她自己说:“逃到哪里好呢?牯岭我曾去过。再去无昧;莫干山邻近京沪。大人先生太多;只有青岛一水之便,十年前康赴平津之际曾在那里耽搁过几天,现又有熟人周承佑夫妇在彼,可任招待;所以我们便选取了青岛做我们逃热的目标之地。”在青岛,苏雪林和先到的丈夫康一起住到了福山路2号。对这幢很朴素很精雅的石楼,苏雪林描述得很详细:“屋前左右有两座圆式尖顶塔,全部建筑看去好像西洋中世纪时代的古堡。屋子所占据的地势很高,站在屋的前面。我们可以望见跑马场新建的罗马式运动场和碧浪际天的大海。”宿舍屋后是八关山。清晨日出以前或晚餐以后。苏雪林和康可以随意上去,“眺望海面初升的旭日和金光灿烂的云霞”。
据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介绍,虽然苏雪林在青岛居住的时间不过一个多月,但她却是上世纪30年代直接记录青岛文字最多的作家之一。她对福山路、汇泉海水浴场、湛山精舍与水族馆、中山公园、太平山、万国公墓、太平角、栈挢和北九水、王哥庄、白云洞、明霞洞、上清宫都有很美的描写。“苏雪林的文学不仅有不俗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我这么大岁数了,也未曾见过她笔下的太平角。”鲁海认为,苏雪林在青岛的留痕有着相当大的人文价值。她所居住的福山路2号之所以被遗漏为名人故居,是出于名人故居的最初的定义——“居住需在一年以上”,苏雪林在此只住了一个多月,因此只能称其为“旧居”。“不过,从苏雪林的名声和她为青岛留下的文字来看,福山路2号应该被列为青岛名人故居的一部分、”鲁海说。
如今,从福山路的主干道来看,福山路2号依旧如苏雪林曾描述的,是一幢很有味道的德式风格的老楼,但如若进入到院子中。见到的却是老楼的斑驳与破败。一侧塔楼尖顶上的红瓦已经坍塌过半,碎瓦、碎墙皮和檐板成堆搁置,老楼已经不堪经年风雨侵蚀,即使如此,福山路2号院落里的冬青树、丁香花和青青翠竹,盘绕红瓦黄墙外的爬墙虎依然充满生机,隐隐地与这幢老楼达成了某种默契,等待它的光鲜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