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设问例谈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问题”?即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等。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可谓无处不在。正因为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才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教学也是如此。问题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法中的一种,也是操作性比较强,效果比较明显的一种教学法。然而,通过平时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我们发现很多老师问的问题不仅浅显、重复,缺少思维含量,而且不容易激起学生思考的冲动与回答的欲望。这样长此以往,必然渐渐磨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关于历史学科教学问题有效设计的几个问题。
  一、设问维度
  在设计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明确好这样三个维度:
  1.问什么。即主题。你想提问学生什么内容,哪一方面。教师提问不能没有明确目标,不能随口所说,随意而为。如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之类的问题还是少问些为好。只有主题突出鲜明的问题才有思考价值,才有回答必要。反之,则是浪费时间,降低课堂教学实效。
  2.为什么问。即理由。你为什么要提问这方面的内容,你想考查的目的是什么,对此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提问的过程其实也是用好教材,研读课标的过程。
  3.怎么问。即方式。你打算怎样发问,以什么形式呈现。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相同的内容,不同的问法,学生接受的程度不一样,效果也自然不同。这些在设问前都要有所考虑。切忌拍脑袋,想到哪问到哪。
  二、设问原则
  要想使问题的设计更加规范,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教师在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针对历史学科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学性。任何问题的设置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对所附的答案也不能让人产生歧义。即便开放性的问题也要力求做到主题明确,切忌天马行空,漫无边际。
  2.逻辑性。问题设计以及各问题之间要体现逻辑性,要相互关联,避免各自孤立,零零散散。
  3.趣味性。这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特点。因此历史问题设计要有较强的趣味性,可读性。要能够激起学生回答的兴趣与思考的欲望。
  4.梯度性。梯度似台阶,只有逐级而上,才能登高望远。问题设计也是如此,要有一定的梯度,体现层次性。既不要太简单,也不能难到底。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如果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也就失去思考的欲望与回答的价值。总之,问题设计应体现心理学上“最近发展区”原理。
  5.简洁性。问题设计或表述一定要简洁明了,题干要简短,不要兜圈子、绕弯子,不要让学生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不能让人产生歧义。
  6.人文性。问题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不要难为学生,要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让学生一看就懂,还要让学生找到自信与成功的台阶。从而使得他们愿意思考,敢于回答。若如此便是好的问题。
  三、设问技巧
  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本人作了简要归类与梳理,我觉得历史问题设计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与技巧。
  1.抓关键词语追问。认真阅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语言非常精炼,用词也非常准确到位。细细品味很有启发。基于此,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抓住教材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进行发问或追问就是很好的问题设计。这里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略举一二。如必修一第1课依据书中小标题以及教材内容可以这样来设问:为什么分封制等级森严?为什么说宗法制要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第4课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第8课为什么说美国独立之初的形势非常严峻?第9课为什么说法兰西共和之路异常艰难?第12课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一课都能举出若干,而且有一定趣味性,问题的答案也基本都能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我觉得这是设计历史问题最常见也是最简便、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不妨尝试使用。
  2.依思维顺序整合。我们知道,事物发展一般遵循这样三个层次,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而历史事件通常要具备这样三要素,即“背景、经过、结果”。基于此,我们在设计历史问题时就可依此思路,精心设计。如必修二《第5课开辟新航路》这一课教材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走向会合的世界。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地作了这样的尝试,有几个班级是按照教材顺序以及标题进行分析讲解,发现效果一般。另几个班我将教材内容设计成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发现学生参与踊跃,讨论热烈,效果也比我预期的好得多。问题如下:
  ①什么是旧航路?②什么是新航路?③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④凭什么开辟新航路?⑤怎样开辟新航路?⑥新航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其实,这几个问题就是围绕教材提到的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结果等三个方面设计。经过简单的包装整合,其效果大不一样。通过实践,我越发感觉到问题设计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中的作用与影响。
  3.从熟知现象入手。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教师要善于从身边学生熟知的现象入手来设计教学问题,这样便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也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可以这样设问:2010年5月11日,在英国伦敦,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前发表讲话,卡梅伦当晚接任首相职务,他应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要求着手组建新一届政府。请问卡梅伦就任首相需要经过哪几道程序?享有哪些权力?自然引入本课正题。
  4.用事例引出结论。事例往往具有一定的情节性与趣味性,可读性较强。学生爱听,容易接受,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而结论常常比较抽象,若教师直接陈述,学生难于理解。如教师在讲述必修三思想史模块时,若直接呈现这样一个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等,学生肯定会难以理解与接受。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列举几个事例来说明,也许就容易多了。
  比如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一位副总统。另一个家族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
  不难看出,一个人有无文化修养对其后代将会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若经常使用其效果不言而喻。基于此,教师在设问时可通过相关事例的讲述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自然引出相关结论,帮助学生轻松掌握。
  四、结语
  总而言之,问题的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巧妙地设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这样的设问应该成为教师努力追寻的方向。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问题的三个维性,即心理学维度;思维学维度;语言学维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总结反思,善于学习别人长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敢于大胆创新实践,不断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实际、体现学科特点、具有较强思考与探讨价值的问题,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探寻一条新路。也许爱因斯坦的话能给我们以些许启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其他文献
房屋建造是建筑工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房屋时其屋面建筑又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屋面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房屋的使用寿命与居民的居住水平,在进行施工时对其有着较为严格的要
摘 要 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和运行机制的分析,深入探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建设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策略。  关键词 校内生产性实训 运行机制 教学模式 策略  专业实训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实训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职业体验,按照真实的生产任务制造产品
“于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待,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喷涌而出.一批“特而强、精而美”的特色小镇在浙江的城乡间
临海,是庄河最大的特点。海洋经济使庄河经济发展极具活力。庄河也把海洋经济作为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来加以培植,构筑规范、高素质、强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增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企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建筑工程资料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
英语是一门以声响为根底的语言。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是第二性的。换言之,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说则是口头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说的能力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目的之一。可是,英语学了几年,仍是“有口难言”,这是当今中学生的通病。目前有许多中学生能在考试的笔试中获得高分,书面表达能力也不错,但在英语的实际
期刊
凡事都有度,养生也不例外。“不过度”意味着要节制,国家级名老中医、湖北省中医院涂晋文教授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只要长期坚持并且把握好度,就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具有50年的化工生产历史,现有重庆、贵州、广西三省四块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经营磷酸盐、甲酸盐、精细化工三大类产品。其产品主
期刊
期刊
长江日报与市科技局联合举办的“青桐计划进校园”活动走进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这是该活动第十次走进高校。从码字到卖字,湖北大学学生柯琦从写作中发现商机并创业--做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