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者发现,3到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形成积极的阅读兴趣和自主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幼儿顺利阅读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早期阅读 阅读环境 选购图书 阅读规则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而进行的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幼儿早期的阅读,能促进其语言发展,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可见阅读对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呢?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年纪小,各方面发展得都不够好,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日就能养成,并非靠进行教学活动,更多的还是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因此,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是为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创造条件。
  (一)为幼儿构建温馨园内阅读环境。在进行环境创造时,教师应注意阅读区位置的科学合理,将图书角设置在墙角,避免和喧闹的建构区及表演区相邻,并且保证有充足的光源。另外,在设置图书角的大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人数。在进行“三味书屋”的创设时,将书屋创设在最靠近太阳的那个窗户下面的两片瓷砖上。这样不管何时,“三味书屋”都很明亮;在书屋的墙上,我贴了一些看书时应注意的事项,并要求幼儿看书的时候将鞋子脱去;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在书屋里放些靠垫,让幼儿身心愉悦,感受到阅读的无穷乐趣。
  (二)为幼儿创造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家庭阅读环境同样影响幼儿对于阅读图书的兴趣、选择及持续时间。父母的阅读习惯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若身为父母喜欢阅读,孩子就会从小模仿,容易养成早期阅读习惯。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科学地为幼儿选购图书
  图书是幼儿的阅读对象,图文并茂的图书琳琅满目,面对如此多的图书,不少家长和教师都会挑花眼,该如何帮助幼儿选择呢?
  (一)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选择图书。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才能让幼儿感兴趣。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较低,对事物缺乏分辨能力,教师和家长必须把好选书关,对人物丑恶、荒诞不合科学的鬼怪故事则要抵制。小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看一些画面大、色彩鲜明、内容具体简单又生动有趣的图书,有利于孩子理解。对求知欲旺盛和语言、智力迅速发展的中、大班幼儿,则可让其选择从图画过渡到文字,书中每页可同时出现几幅图,图书内容略高于孩子本身发展水平的书籍。只有让幼儿喜欢上书,才有可能逐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二)挑选图书时,应重视书本中的内容。教师在为图书角配置图书时,还可围绕班级活动的主题,将阅读活动与其他区域的活动联系起来,同时培养幼儿在书本中寻找所需信息的习惯。例如大班活动主题是“动物王国”,我就在图书角张贴各类动物的图片,摆放一些相关的配有精美插图的绘本,以动物为主要角色的童话或故事书,以昆虫为主要角色的诗歌及儿歌,还可以请幼儿收集关务动物的谜语进行讲述。
  (三)图书应定期更换,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为保持幼儿对图书的兴趣,教师要定期更换图书,最好每周更换一次,也可依据班级活动的主题更换。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图书,或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每本书的受欢迎程度考虑是否更换,还可鼓励幼儿把家里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交换和共享,不仅使幼儿阅读的范围大大拓展,而且加强同伴间的交往。
  三、为幼儿制定合适的阅读规则
  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场景:图书角的书被撕得破破烂烂;几名幼儿争抢同一本书;一些幼儿想看书,却被周围打打闹闹的幼儿吵得没了兴致,弃书而去……制定适合幼儿的阅读规则是必要的,不仅能帮助营造一种适合阅读的气氛,保证阅读效果,而且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幼儿在规则中学会了交往、协商、尊重他人等个性品质,对培养幼儿好的阅读习惯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在阅读中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可以利用每天吃过午饭后的十分钟分别请小朋友轮流讲述幼儿喜爱的童话故事,讲完故事后,提出相应问题,让幼儿在引导下培养分析和评价能力。在幼儿听故事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绘。因此,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氛围,鼓励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敢想、敢说、敢做。
  (二)在阅读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仿编、续编、改编、自编故事,引发幼儿的想象力,训练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如在进行儿歌《问答歌》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让幼儿模仿问答歌的语言结构,进行仿编。又如在续编故事《轰隆隆来了》这一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前教师可以给幼儿提出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轰隆隆来了,他还会去哪些地方呢?”这样引入问题引发幼儿积极地观察画面,分析思考,进而推测轰隆隆会去多个地方的可能性。在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想出了很多种结果。
  (三)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前阅读技能。《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在阅读中,故事丰富的形象、动人的情节深深地印在了幼儿的脑海里。在讲述完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动手绘画故事情节,鼓励幼儿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画成一幅一幅的画,装订成册,讲给老师、同伴听,或投放到图书角里,供大家阅读、欣赏。
  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无怨无悔的爱心,更要有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幼儿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
  [2]学前教育学.
其他文献
海萝藻(Gloiopeltis furcata)为-年生海藻,属于红藻门内枝藻科海萝属。虽然从海萝藻的醇提物和水提物中发现了部分具有活性的小分子以及蛋白类物质,但海萝多糖被认为是其中主
学位
摘 要: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活动。器乐教学走进音乐课堂,能否正常进行,能否贯彻普及于广大中学生,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竖笛的学习融入音乐课堂的整体教学中,用竖笛演奏表现优美的旋律,是激发学生学习竖笛兴趣的关键,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 竖笛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 循序渐进 试唱教学 学生学习  《音乐课程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高速公路建设里程逐年增加,高速公路企业收费还贷压力剧增,同时社会舆论对收费公路的偏见,使得企业需要不断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加强预算管理是高速公路企业优化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高速公路企业能够通过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经营进行整体规划控制,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
摘 要: 小学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与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及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创新口号的提出,小学音乐教学更加应该融入创新教育的元素,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出发,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的举措进行了探究,希望进一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创新教育 融入举措  1.小学
摘 要: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怎样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工程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重用保证。尤其是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施工企业只有在保障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把施工的成本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工程成本,才可以为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升创造良好的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 L.var.longifo lia(Bert.) Yu et 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主要产于东北、内蒙
摘 要: 创新能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创造丰富、开放的环境,激发创新思维等方面,对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动手动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科学活动 创新能力  幼儿天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但由于年龄小、自身知识储备少、思维容易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期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培养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