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俭朴是为官的基本操守与重要作风。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做到去奢崇俭是每一位官员的必修之道。唐代李商隐在其《咏史》中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真正做到政治清廉,生活必须节俭,即“欲教以廉,先使之俭”。生活俭朴是为官清廉的前提,只有艰苦勤俭的生活方式才能铸就与保持清正廉洁的优良品格,不追求奢侈,不放纵欲望。
【原文节选】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论语·八佾》
【重点注释】
1.林放:鲁国人,字子邱,以知礼著称。
3.易:治,整治。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
3.戚:心中悲哀,赋予情感。
【原文释义】
林放问孔子何为礼的根本。孔子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原文节选】
我有三宝①,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②,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③;俭故能广④;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⑤。今舍慈且⑥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重点注释】
1.三宝:三样宝贝,或三条法则。
2.俭:节俭,节省,有而不尽用。
3.勇:勇敢,勇武,因为仁慈所以勇敢。
4.广:大方,大度,因为俭啬所以大方有气度。
5.器长:万物的首长。器,指万物。
6.且:追求,获得。
【原文释义】
我有三件宝贝,需要持久保持: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拥有慈爱所以能勇敢;懂得俭朴所以大度;不居于天下人之先,才能成为万事万物之首。舍弃慈爱追求勇武,丢掉俭朴追求大度,舍弃退让追求领先,结果会走向消亡!所以拥有慈爱,征战就能胜利,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慈爱来保卫。
【原文节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①志,非宁静无以致②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淫慢④不能励精⑤,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⑥,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集·诫子书》
【重点注释】
1.明:表明,展现,明确。
2.致:实现,达到。
3.成学:学习上取得成绩,学有所成。
4.淫慢:过度享乐与懒惰懈怠散漫。
5.励精:奋发向上,振奋精神。
6.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原文释义】
君子的品质与行为,应该以内心宁静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作风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所以学习必须做到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做到博学刻苦,不刻苦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学有所成。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悲凉守在破房子里,又怎么来得及呢?
【古今联读】
如何切实做到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必须做到“慎独”。《中庸》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微小的东西最能显示一个人的气质,所以当一个人独处时就应该更加谨慎,内心反省,遵守规范,坚守正道。孔子讲:“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为官理政讲的就是“正”,只要为官者自己做正,下面的臣民百姓就自然正了。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政绩卓著,但是为政清廉,一生清贫,严于正己,越是位高禄厚,越是崇尚节俭,恪守清廉俭朴的家规。读书时有人见他每天喝粥,便拿了些食物给他,等到食物腐烂范仲淹也没吃一口。并告知:“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很久以来已经吃惯粥了,现在突然享受这样丰盛的佳肴,日后怎么能吃下这粥呢?”即使做了朝廷的副相,范仲淹仍然非有宾客决不吃两样荤菜。真可谓“虽位高禄厚而以贫终其身”。
同时,当官理政不仅要求自己俭朴律己,还应该管理好自己身边的人,警惕家人的腐败行为。古代周公姬旦曾把清廉正直作为考察官吏的最主要标准,并提出“省其交友,观其任廉”,通过观察他的朋友、亲信、家人等来决定官职任用与否。一代廉吏于成龙清廉俭朴,获得百姓爱戴,以“天地良心”自居,他摒绝馈送,拒收一切亲戚朋友的请托,官至总督时仍坚持每天以青菜为食,有“于青菜”之名,被康熙褒称为“古今第一廉吏”。苏轼为官40年,清廉俭朴,精打细算,为了开支有度,他将所有的钱平均分成十二份,再将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用一份。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早晨取用一包,仔细权衡计划一天的开支。俭朴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日常消费、兴趣爱好等,养成全面节俭的好习惯。如果现代官员都能够做到像古代为官者一样生活俭朴,严格要求自己与家人,一定能够实现政治清明,减轻现代“裸官”的潜在危害。
【原文节选】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论语·八佾》
【重点注释】
1.林放:鲁国人,字子邱,以知礼著称。
3.易:治,整治。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
3.戚:心中悲哀,赋予情感。
【原文释义】
林放问孔子何为礼的根本。孔子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原文节选】
我有三宝①,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②,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③;俭故能广④;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⑤。今舍慈且⑥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重点注释】
1.三宝:三样宝贝,或三条法则。
2.俭:节俭,节省,有而不尽用。
3.勇:勇敢,勇武,因为仁慈所以勇敢。
4.广:大方,大度,因为俭啬所以大方有气度。
5.器长:万物的首长。器,指万物。
6.且:追求,获得。
【原文释义】
我有三件宝贝,需要持久保持: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拥有慈爱所以能勇敢;懂得俭朴所以大度;不居于天下人之先,才能成为万事万物之首。舍弃慈爱追求勇武,丢掉俭朴追求大度,舍弃退让追求领先,结果会走向消亡!所以拥有慈爱,征战就能胜利,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慈爱来保卫。
【原文节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①志,非宁静无以致②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淫慢④不能励精⑤,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⑥,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集·诫子书》
【重点注释】
1.明:表明,展现,明确。
2.致:实现,达到。
3.成学:学习上取得成绩,学有所成。
4.淫慢:过度享乐与懒惰懈怠散漫。
5.励精:奋发向上,振奋精神。
6.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原文释义】
君子的品质与行为,应该以内心宁静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作风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所以学习必须做到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做到博学刻苦,不刻苦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学有所成。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悲凉守在破房子里,又怎么来得及呢?
【古今联读】
如何切实做到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必须做到“慎独”。《中庸》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微小的东西最能显示一个人的气质,所以当一个人独处时就应该更加谨慎,内心反省,遵守规范,坚守正道。孔子讲:“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为官理政讲的就是“正”,只要为官者自己做正,下面的臣民百姓就自然正了。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政绩卓著,但是为政清廉,一生清贫,严于正己,越是位高禄厚,越是崇尚节俭,恪守清廉俭朴的家规。读书时有人见他每天喝粥,便拿了些食物给他,等到食物腐烂范仲淹也没吃一口。并告知:“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很久以来已经吃惯粥了,现在突然享受这样丰盛的佳肴,日后怎么能吃下这粥呢?”即使做了朝廷的副相,范仲淹仍然非有宾客决不吃两样荤菜。真可谓“虽位高禄厚而以贫终其身”。
同时,当官理政不仅要求自己俭朴律己,还应该管理好自己身边的人,警惕家人的腐败行为。古代周公姬旦曾把清廉正直作为考察官吏的最主要标准,并提出“省其交友,观其任廉”,通过观察他的朋友、亲信、家人等来决定官职任用与否。一代廉吏于成龙清廉俭朴,获得百姓爱戴,以“天地良心”自居,他摒绝馈送,拒收一切亲戚朋友的请托,官至总督时仍坚持每天以青菜为食,有“于青菜”之名,被康熙褒称为“古今第一廉吏”。苏轼为官40年,清廉俭朴,精打细算,为了开支有度,他将所有的钱平均分成十二份,再将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用一份。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早晨取用一包,仔细权衡计划一天的开支。俭朴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日常消费、兴趣爱好等,养成全面节俭的好习惯。如果现代官员都能够做到像古代为官者一样生活俭朴,严格要求自己与家人,一定能够实现政治清明,减轻现代“裸官”的潜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