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对科学教育的着眼点,已从主张"是为了获得科学知识"逐渐转向主张"是为了获得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也就是鼓励学生去主动探究,获取科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阻碍,掌握所学的知识。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学生经过多方面的探究,就能够形成积极的探究态度和坚信自己探究的能力。
教学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而测试作为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定时期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测试如何在实施新理念方面有所突破,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海安县曲塘实验小学对此作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小学数学测试题的设计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评价理念为依据,定位于水平性测试,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为主旨,让试卷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测试,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命题形式体现人文关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
一是卷名的变换。可将"数学试卷"名称改名为"数学乐园欢迎你",再配上美丽的图片,激起学生答题的欲望、兴趣。让学生轻松地漫步在数学乐园中,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是题名的变式。将过去呆板枯燥的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试题名,用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做试题名。如选择题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判断题改为"仔细推敲、认真辨析";计算题改为"注意审题、细心计算";应用题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等。
三是卷末的变化。用加黑加粗的字写出"恭喜你全部完成,别忘了仔细检查呦!"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关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命题内容体现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一)注意体现生活性、情境性、开放性
传统测验中那种从数学体系出发而人为编出来的数学问题,如水管注水问题、行程中的相遇问题等,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学生通过这种测验所反映出来的结果,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因此,测试题的设计要注意体现生活性、情境性、开放性,我们可利用传统数学问题为我们提供的数学模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使之变成我们所需要的问题。
(二)为学生提供智力背景和创造空间
数学的教育价值,体现在"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与数学活动经验)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上,体现在"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上,尤其是后者,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设置测试题时应该把握好这个方向,根据情况合理设计。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以住的试卷中经常出一些学生生活中罕见的数学原形,判断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谁的面积大。学生没有体验、没有感悟,因而很难作出较好的解答。教师不得不搞题海战术。如今不妨通过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发现规律,而后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
综合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的趋势。命题也应该体现这一点,应该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人类命运。
(四)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以往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作检测时,常将概念、计算法则作为测试内容。例如,学生学习了周长后,为了考查学生对周长概念是否掌握,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围成一个图形的()边长的(),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这道题,看似抓住了周长概念的重点──"所有"与"总和",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对周长概念的实质理解和掌握了。如果给出一个不规则图形各条边的长度,让学生求出该图形的周长,学生对周长概念掌握与否便一目了然,其鉴别度更强。又如:将多位数的乘法法则编成一个填空题,让学生把法则填写完整,这不仅违背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而且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评价也根本无从谈起。这些都是没有把握住数学内容的本质而导致评价信度低下。对概念的真正理解,表现在学生能够根据概念的内涵,列举出一定数量的正例和反例;表现在能够将概念从文字转换成符号的、图形的或口头的表述;表现在能够在几个概念之间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认识到这些不同概念所对应的不同解释。以分数意义的检测为例,为了考查学生是否获得对分数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应用这一概念,在更大的范围内表示出各种分数。
三、命题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要通过知识建构,充分展开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问题解决,让数学思维在这种展开的过程中附着在典型的知识和问题上,并通过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数学教学过程,诱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教师把教材中的素材从原来的"23减2得多少?23减7呢?改变为向学生提供2、4、6、7、9一组数字,让学生选择以上三个数字构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目:49-7、26-4、64-6、46-7、97-6、92-4……然后对自己构造的题目进行"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比较和整理、讨论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退位减法的算式是从何而来?如何计算退位减法?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等等问题,在解决如此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取了数学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测试题的研制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做法还不够成熟,我们会在鲜活的实践中继续探索,使之不断完善。
教学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而测试作为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定时期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测试如何在实施新理念方面有所突破,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海安县曲塘实验小学对此作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小学数学测试题的设计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评价理念为依据,定位于水平性测试,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为主旨,让试卷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测试,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命题形式体现人文关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
一是卷名的变换。可将"数学试卷"名称改名为"数学乐园欢迎你",再配上美丽的图片,激起学生答题的欲望、兴趣。让学生轻松地漫步在数学乐园中,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是题名的变式。将过去呆板枯燥的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试题名,用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做试题名。如选择题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判断题改为"仔细推敲、认真辨析";计算题改为"注意审题、细心计算";应用题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等。
三是卷末的变化。用加黑加粗的字写出"恭喜你全部完成,别忘了仔细检查呦!"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关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命题内容体现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一)注意体现生活性、情境性、开放性
传统测验中那种从数学体系出发而人为编出来的数学问题,如水管注水问题、行程中的相遇问题等,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学生通过这种测验所反映出来的结果,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因此,测试题的设计要注意体现生活性、情境性、开放性,我们可利用传统数学问题为我们提供的数学模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使之变成我们所需要的问题。
(二)为学生提供智力背景和创造空间
数学的教育价值,体现在"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与数学活动经验)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上,体现在"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上,尤其是后者,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设置测试题时应该把握好这个方向,根据情况合理设计。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以住的试卷中经常出一些学生生活中罕见的数学原形,判断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谁的面积大。学生没有体验、没有感悟,因而很难作出较好的解答。教师不得不搞题海战术。如今不妨通过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发现规律,而后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
综合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的趋势。命题也应该体现这一点,应该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人类命运。
(四)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以往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作检测时,常将概念、计算法则作为测试内容。例如,学生学习了周长后,为了考查学生对周长概念是否掌握,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围成一个图形的()边长的(),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这道题,看似抓住了周长概念的重点──"所有"与"总和",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对周长概念的实质理解和掌握了。如果给出一个不规则图形各条边的长度,让学生求出该图形的周长,学生对周长概念掌握与否便一目了然,其鉴别度更强。又如:将多位数的乘法法则编成一个填空题,让学生把法则填写完整,这不仅违背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而且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评价也根本无从谈起。这些都是没有把握住数学内容的本质而导致评价信度低下。对概念的真正理解,表现在学生能够根据概念的内涵,列举出一定数量的正例和反例;表现在能够将概念从文字转换成符号的、图形的或口头的表述;表现在能够在几个概念之间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认识到这些不同概念所对应的不同解释。以分数意义的检测为例,为了考查学生是否获得对分数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应用这一概念,在更大的范围内表示出各种分数。
三、命题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要通过知识建构,充分展开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问题解决,让数学思维在这种展开的过程中附着在典型的知识和问题上,并通过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数学教学过程,诱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教师把教材中的素材从原来的"23减2得多少?23减7呢?改变为向学生提供2、4、6、7、9一组数字,让学生选择以上三个数字构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目:49-7、26-4、64-6、46-7、97-6、92-4……然后对自己构造的题目进行"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比较和整理、讨论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退位减法的算式是从何而来?如何计算退位减法?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等等问题,在解决如此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取了数学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测试题的研制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做法还不够成熟,我们会在鲜活的实践中继续探索,使之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