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和改革,学生处于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逐步优化和完善差异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学习,整体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将以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地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育;物理课堂;差异化教学;应用策略
在初中教育中,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突显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若教师依旧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会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无法达到学生整体性发展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呈现出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具有针对性地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策略,逐渐形成完善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
一、制定分层学习目标
在新课改的初中物理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是主流的教学环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潜能,逐步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灵活地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
在物质密度章节的学习中,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将物理教材中重点知识点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将其作为制定分层学习目标的理论依据,同时根据学生在物理课堂的表现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主要学习内容。对于物理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其自主学习的目标是理解和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公式,能够准确计算基础性物理习题。比如,某种物质的质量为50克,体积为2立方厘米,其密度分布均匀,求解该物质的密度。学生能够运用物体密度的求解公式,将相关数值带入其中,准确计算出结果。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其能够跟上教师课堂教学的脚步,但其物理能力并不突出,其学习目标在于掌握章节内容与已学物理知识的关联性。比如,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求解公式,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推动学生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框架,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然而,对于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其自主学习的重点不在于教材理论知识,而是掌握物理公式推导过程、物理思想等。比如,思考“同种类物质和不同种类物质之间,密度和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等衍生问题。以分层学习目标的方式,推动每一位学生物理能力的发展,提高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质量。
二、优化分层教学环节
在初中物理教学环节中,课堂提问是考查学生物理能力和引导学生融入物理课堂的主要方式,在传统教学环节,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通常选择成绩优秀、专注课堂听讲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并不能发挥出课堂提问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将差异化教学策略渗透到课堂提问环节,推动每一位学生仔细听讲,跟着教师的进度逐步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解题方法。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以其为中心,设计不同难度、层层递进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顺着清晰地思路,逐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挑选物理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回答理论性问题,比如速度、加速度、路程、位移等物理概念,是否是矢量性等,一方面帮助全班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对低层次的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考查。然后,教师展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详细分析和讲解,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公式,如匀变速运动位移求解公式,并设计经典物理习题,引导学生将其灵活地运用到物理习题的解答中。比如,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加速度为2米每秒,问6秒后其位移为多少?选择中等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代入相关公式加以计算。最后,教师结合历年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具有针对性地设计物理习题,为学生打下预防针,避免学生习题解答中出现错误。例如,学生经常忽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矢量性,设计“一个物体的起始速度为2米每秒,其加速度为1米每秒,问其3秒后行驶的位移和路程?”的物体习题,教师选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解题,学生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默认起始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一致,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进行求解,进而存在物理思维的偏差,教师通过位移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向学生提出“位移和路程之间是否会不相同?”的引导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不同的情况,分析其运动的过程,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代入物理公式,完成物理习题的解答,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發展。
三、布置分层物理作业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其作为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依靠课堂学习和练习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逐步提升自身的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灵活运用能力,教师以差异化教学理念布置不同难度、练习重点不同的课后作业,推动每位学生在自身的物理基础上有效地提升物理能力和核心素养。
比如,为物理能力差的学生所布置的物理作业以概念理解、公式运用等基础性习题为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程度,同时适当为其提供进阶性物理习题,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尽自身所能来完成,逐步缩减学生之间的差距。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在做一些物理基础性题型之外,做一些综合性的物理习题,引导其掌握各种物理习题的类型,逐步学习其中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设计拓展性强的衍生性物理习题,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打破固定思维的局限性,通过分层物理作业的设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进步的空间。另外,教师转变自身物理作业布置的观念,不注重数量而注重质量,引导学生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对于不同类型的物理习题展开详细地思考,对其中所考查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推动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物理习题解题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分层教学评价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学习的成就感,若无法得到会产生自卑、不自信等负面心理。然而,在初中物理传统课堂评价中,教师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对于能力差的学生,其长期达不到教师的学习要求,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无法坚定信念展开物理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采用差异化的评价方式,给予每一位学生鼓励和认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热情。
在物理考试之后的课堂评价中,教师改变自身的评价观念,避免仅从物理成绩角度开展评价,而是根据学生在物理试卷中的做题情况、日常课堂表现情况等方面展开多元化、分层化评价。比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其试卷中基础性习题大多都做对了,综合性习题也能做对几道,但物理成绩并不好,教师对其给予鼓励性评价和认可,并向其制定进阶性的努力目标,推动学生逐步摆脱后进生的头衔。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其拓展性、高难度的习题都能准确解答,但在基础性习题上出现错误,教师对其进行适当地批评,引以为戒,避免其出现学习舍本逐末现象的发生。另外,教师将日常作业完成程度、课堂表现情况融入课堂评价环节,保证物理课堂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充分发挥出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质量。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环节中,教师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多个方面渗透差异化教学理念,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自身不同提升教学能力,借鉴先进的差异化教学策略,更多的关注后进生,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进步的平台,逐步达到事半功倍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竞.刍议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7):2-4.
[2]刘万江.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3-6.
[3]宋平.论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情感读本,2020,(11):9-11.
【关键词】初中教育;物理课堂;差异化教学;应用策略
在初中教育中,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突显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若教师依旧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会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无法达到学生整体性发展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呈现出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具有针对性地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策略,逐渐形成完善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
一、制定分层学习目标
在新课改的初中物理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是主流的教学环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潜能,逐步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灵活地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
在物质密度章节的学习中,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将物理教材中重点知识点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将其作为制定分层学习目标的理论依据,同时根据学生在物理课堂的表现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主要学习内容。对于物理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其自主学习的目标是理解和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公式,能够准确计算基础性物理习题。比如,某种物质的质量为50克,体积为2立方厘米,其密度分布均匀,求解该物质的密度。学生能够运用物体密度的求解公式,将相关数值带入其中,准确计算出结果。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其能够跟上教师课堂教学的脚步,但其物理能力并不突出,其学习目标在于掌握章节内容与已学物理知识的关联性。比如,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求解公式,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推动学生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框架,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然而,对于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其自主学习的重点不在于教材理论知识,而是掌握物理公式推导过程、物理思想等。比如,思考“同种类物质和不同种类物质之间,密度和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等衍生问题。以分层学习目标的方式,推动每一位学生物理能力的发展,提高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质量。
二、优化分层教学环节
在初中物理教学环节中,课堂提问是考查学生物理能力和引导学生融入物理课堂的主要方式,在传统教学环节,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通常选择成绩优秀、专注课堂听讲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并不能发挥出课堂提问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将差异化教学策略渗透到课堂提问环节,推动每一位学生仔细听讲,跟着教师的进度逐步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解题方法。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以其为中心,设计不同难度、层层递进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顺着清晰地思路,逐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挑选物理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回答理论性问题,比如速度、加速度、路程、位移等物理概念,是否是矢量性等,一方面帮助全班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对低层次的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考查。然后,教师展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详细分析和讲解,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公式,如匀变速运动位移求解公式,并设计经典物理习题,引导学生将其灵活地运用到物理习题的解答中。比如,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加速度为2米每秒,问6秒后其位移为多少?选择中等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代入相关公式加以计算。最后,教师结合历年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具有针对性地设计物理习题,为学生打下预防针,避免学生习题解答中出现错误。例如,学生经常忽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矢量性,设计“一个物体的起始速度为2米每秒,其加速度为1米每秒,问其3秒后行驶的位移和路程?”的物体习题,教师选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解题,学生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默认起始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一致,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进行求解,进而存在物理思维的偏差,教师通过位移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向学生提出“位移和路程之间是否会不相同?”的引导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不同的情况,分析其运动的过程,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代入物理公式,完成物理习题的解答,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發展。
三、布置分层物理作业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其作为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依靠课堂学习和练习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逐步提升自身的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灵活运用能力,教师以差异化教学理念布置不同难度、练习重点不同的课后作业,推动每位学生在自身的物理基础上有效地提升物理能力和核心素养。
比如,为物理能力差的学生所布置的物理作业以概念理解、公式运用等基础性习题为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程度,同时适当为其提供进阶性物理习题,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尽自身所能来完成,逐步缩减学生之间的差距。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在做一些物理基础性题型之外,做一些综合性的物理习题,引导其掌握各种物理习题的类型,逐步学习其中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设计拓展性强的衍生性物理习题,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打破固定思维的局限性,通过分层物理作业的设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进步的空间。另外,教师转变自身物理作业布置的观念,不注重数量而注重质量,引导学生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对于不同类型的物理习题展开详细地思考,对其中所考查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推动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物理习题解题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分层教学评价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学习的成就感,若无法得到会产生自卑、不自信等负面心理。然而,在初中物理传统课堂评价中,教师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对于能力差的学生,其长期达不到教师的学习要求,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无法坚定信念展开物理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采用差异化的评价方式,给予每一位学生鼓励和认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热情。
在物理考试之后的课堂评价中,教师改变自身的评价观念,避免仅从物理成绩角度开展评价,而是根据学生在物理试卷中的做题情况、日常课堂表现情况等方面展开多元化、分层化评价。比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其试卷中基础性习题大多都做对了,综合性习题也能做对几道,但物理成绩并不好,教师对其给予鼓励性评价和认可,并向其制定进阶性的努力目标,推动学生逐步摆脱后进生的头衔。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其拓展性、高难度的习题都能准确解答,但在基础性习题上出现错误,教师对其进行适当地批评,引以为戒,避免其出现学习舍本逐末现象的发生。另外,教师将日常作业完成程度、课堂表现情况融入课堂评价环节,保证物理课堂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充分发挥出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质量。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环节中,教师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多个方面渗透差异化教学理念,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自身不同提升教学能力,借鉴先进的差异化教学策略,更多的关注后进生,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进步的平台,逐步达到事半功倍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竞.刍议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7):2-4.
[2]刘万江.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3-6.
[3]宋平.论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情感读本,2020,(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