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之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意义,切实落实新课标要求,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高中语文学习若仅限于学习教材中有限的文章,是绝无可能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的。基于此,新课标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直接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能增强其语言积淀,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2.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途径
新课标提出“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的确,“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课外阅读优秀读物能让学生视野得以开阔,心灵得以充实,从而促进他们精神的成长。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策略与方法
1.构建正确的阅读价值观
要落实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让学生及家长有正确的阅读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语文素养及人格成长的重要意义。笔者一方面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结合我省高考对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要求,让家长理解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给学生讲述名人嗜好读书的故事,既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匡衡凿壁偷光之类典故,也有梁家辉因酷爱读书被誉为“当今香港影坛最富艺术气质的影星”等励志故事,使学生确信广泛阅读,不仅有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更有益于终生发展。
2.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当学生对阅读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其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较容易激发起来。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对阅读产生愉悦的情感,积极主动地阅读。因此,教师要巧抓契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采取课内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拓展、经典片段介绍、影视对比阅读、时文佳作推荐等方式。
3.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高中学习课程多,学业负担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难以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挤出阅读时间,以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笔者主要采取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方式,即每周抽出一课时安排学生到阅览室自由阅读。此外,还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周末等学生相对自由空闲的时间布置开放性阅读作业。这些措施确保了学生有一定量的阅读时间,有了时间的保证就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地阅读。
4.加强课外阅读内容的引导
课外阅读提倡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但不等于教师就可放任自流,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笔者依据新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并结合学校藏书情况,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在推荐书目中除文学类读物外,还有不少人文学科及自然科技类读物。此外,笔者还结合课内阅读教学及热点时事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散文》2011年第3期特别安排了“灵魂的事:史铁生纪念小辑”表达对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追思,当笔者阅读到这期杂志后,就将“纪念小辑”中的四篇文章印发给学生,向学生介绍史铁生,并推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灵魂的事》《活着的事》《病隙碎笔》等著作供学生选读,以弥补语文版教材没有编选史铁生作品的缺憾,同时也让学生感触到史铁生所言的“灵魂”及他的“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5.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具备了阅读时间、读物等条件,但还不能确保课外阅读的成效。要想课外阅读高质、高效,还必须讲究阅读方法。
新课标提出:“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因此,笔者一方面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中,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及读物特点运用适宜的阅读方法,如语言精美的读物或经典之作就应精读,以丰富知识为目的的阅读就可速读或浏览。此外,还注重指导学生培养读记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让学生真正做到从阅读中汲取提升素养的精华元素。
6.实施多元评价,促进课外阅读的可持续开展
新课标指出“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发展的功能”。
课外阅读的最终成效如何取决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否真正被激发起来、能否持之以恒地阅读。为此,笔者努力构建以激励为主、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如建立读书卡检查制度,结合写作评价阅读成效,意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以促进课外阅读的可持续开展。
★作者单位:福建福鼎四中。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高中语文学习若仅限于学习教材中有限的文章,是绝无可能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的。基于此,新课标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直接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能增强其语言积淀,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2.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途径
新课标提出“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的确,“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课外阅读优秀读物能让学生视野得以开阔,心灵得以充实,从而促进他们精神的成长。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策略与方法
1.构建正确的阅读价值观
要落实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让学生及家长有正确的阅读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语文素养及人格成长的重要意义。笔者一方面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结合我省高考对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要求,让家长理解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给学生讲述名人嗜好读书的故事,既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匡衡凿壁偷光之类典故,也有梁家辉因酷爱读书被誉为“当今香港影坛最富艺术气质的影星”等励志故事,使学生确信广泛阅读,不仅有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更有益于终生发展。
2.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当学生对阅读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其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较容易激发起来。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对阅读产生愉悦的情感,积极主动地阅读。因此,教师要巧抓契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采取课内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拓展、经典片段介绍、影视对比阅读、时文佳作推荐等方式。
3.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高中学习课程多,学业负担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难以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挤出阅读时间,以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笔者主要采取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方式,即每周抽出一课时安排学生到阅览室自由阅读。此外,还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周末等学生相对自由空闲的时间布置开放性阅读作业。这些措施确保了学生有一定量的阅读时间,有了时间的保证就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地阅读。
4.加强课外阅读内容的引导
课外阅读提倡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但不等于教师就可放任自流,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笔者依据新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并结合学校藏书情况,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在推荐书目中除文学类读物外,还有不少人文学科及自然科技类读物。此外,笔者还结合课内阅读教学及热点时事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散文》2011年第3期特别安排了“灵魂的事:史铁生纪念小辑”表达对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追思,当笔者阅读到这期杂志后,就将“纪念小辑”中的四篇文章印发给学生,向学生介绍史铁生,并推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灵魂的事》《活着的事》《病隙碎笔》等著作供学生选读,以弥补语文版教材没有编选史铁生作品的缺憾,同时也让学生感触到史铁生所言的“灵魂”及他的“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5.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具备了阅读时间、读物等条件,但还不能确保课外阅读的成效。要想课外阅读高质、高效,还必须讲究阅读方法。
新课标提出:“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因此,笔者一方面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中,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及读物特点运用适宜的阅读方法,如语言精美的读物或经典之作就应精读,以丰富知识为目的的阅读就可速读或浏览。此外,还注重指导学生培养读记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让学生真正做到从阅读中汲取提升素养的精华元素。
6.实施多元评价,促进课外阅读的可持续开展
新课标指出“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发展的功能”。
课外阅读的最终成效如何取决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否真正被激发起来、能否持之以恒地阅读。为此,笔者努力构建以激励为主、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如建立读书卡检查制度,结合写作评价阅读成效,意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以促进课外阅读的可持续开展。
★作者单位:福建福鼎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