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班会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nxi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湖南省第二届中学生主题班会竞赛活动在张家界市举行。会场上,600多个生命相遇,气氛热烈而又和谐。本次大赛,既是一次德育工作者的风采展示,又是一次直抵学生心灵的精神之旅,更是一次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的行动研究。作为大赛的评委之一,全程观摩下来,笔者可谓感受良多,思考不少。
  一、参赛班会呈现的主要特点
  任何竞赛都是一种引领,班会竞赛亦然。虽然参赛课都是“做”出来的,且必然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但如此“做课”,往往“做”出了我们探讨的样板。因此,归纳“样板”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当下中学生主题班会的品质和效率。笔者认为,此次参赛班会课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主题鲜明。本次参赛的14堂班会课,堂堂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诸如“Hold住幸福”“战胜挫折”等。活动中,同学们都是围绕这些主题或唱或演,或思或议,因而重点突出,效果良好。
  第二,贴近实际。从主题的确定,到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多数参赛课都能以学生的生活为原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直面现实问题。所以活动中,学生大多激情参与,有话可说,且能畅所欲言。
  第三,推进有序。班会设计符合学生生活逻辑和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层次性强,并能逐步推进,显得有序、自然、流畅,让人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感,从而保证了活动的实效性。
  第四,触及心灵。本次大赛中,几乎每堂课都有自己的亮点或高潮。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活动触及到学生心灵的深处。例如,“Hold住幸福”班会课上,学生在做“谁是最重要的人”这一游戏时,3名学生泪流满面,情染全场;“向幸福出发”班会上,某学生朗读父亲的来信,接着其父现身课堂,父子拥抱,感人至深;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可以说,这些特点,为我们平时召开班会提供了一个基本而又清晰的思路。
  二、本次大赛引发的思考
  本次大赛带给我们一些兴奋,同时,它也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那么,中学生的主题班会到底应该怎样开才能“更上一层楼”?笔者结合大赛课例,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在目标达成上,班会应做到既能深化认知,更能震撼心灵。
  班会都是有主题的,而对于这些“主题”,如“幸福”“宽容”“感恩”等,学生虽然并不陌生,但一般都识之甚浅。因此,班会应围绕主题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同时走进学生的心田,在其心灵深处播种善良、爱恋与希望。
  例如,长沙市曹老师执教的“Hold住幸福”这堂课设计了认识幸福(讨论)、感受幸福(故事)、传递幸福(互助)、珍惜幸福(游戏)四个活动,从而让学生远离麻木,理解幸福,热爱生活;湘潭市余老师执教的“向幸福出发”这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我把幸福弄丢了(反思与述说)、谁“偷”走了我的幸福(情景剧)、敲开幸福的大门(探究——找秘诀),从而让同学们明白了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心态才是关键,懂得了“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幸福”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因此,从主题的确定,到情境的创设,班会一定要有冲击力,能够震撼学生的灵魂,使课堂上呈现出:回首往事时的深度反思,发言交流时的争先恐后,情到深处时的泣不成声,憧憬未来时的豪言壮语,等等。
  第二,在价值取向上,班会应重视学生个体的幸福生成和班集体的文化建设。
  幸福与道德具有一致性,良好的道德,即是幸福获得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享有的欢乐和幸福”。所以,班会课上,学生德性养成的过程中,既要有沧桑在肩的厚实与沉重,又要有清风拂面的惬意与畅快。培养学生的道德,便是引领学生创造幸福。班会是一种灵魂的洗礼,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更是一种价值的提升。同时,班会应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当然,这里的“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软文化”,包括班级规约、价值观念以及言谈举止等,如向上的精神状态、合作的团队意识、求真的探索品质、爱美的人格魅力,等等。
  例如,益阳市彭老师执教的“放飞理想”这堂课通过认识理想(相声《谈理想》)、畅谈理想(成长路线图)、放飞理想(现场采访)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想,明确不同的理想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并能为理想的实现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坚持不懈。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的幸福感,又有利于创建富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使道德教育与文化传承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三,在内容选择上,班会应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性的培养。
  班会同其他德育活动的功能一样,主要是引领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实现道德自觉,以及人格的成长与完善。丰子恺先生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分别为思想的真、品德的善、情感的美,可见,一个人要具备完善的人格,这三者缺一不可。
  大赛中,有一堂班会课的主题是“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活动中所涉及的案例有天津许云鹤案、南京彭宇事件、广东小悦悦事件等。整堂课中,学生多数时间都处于一种无助、伤心、恐惧和冷漠之中,因而无法达成班会课的目标——传递温暖。
  班会内容包括主题的确定、素材的选取,应尽可能突出思想性、正面性和愉悦性,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同时,班会还应着眼于学生品性的培养,因为品德教育在培养人的“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英国思想家罗素认为,品性教育的功能与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品性教育应基于现实并归于现实;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应重视健康教育(身体和心理)——增强学生的活力,重视技能教育——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大赛中有一堂涉及到中学生生日聚会且大额消费的问题,同学们只谈“消费”,而老师却没有给予正确的价值引领。德成于行,学生的品性是否养成,关键看学生怎么做。当前,中学生的生日聚会相当普遍,其实是很有必要引导的。此外,有些专业性太强(如“食品安全”)、学科特征非常明显(如“消费”)的内容不宜作为班会的主题。
  第四,在方法运用上,班会应重视主体对于生活情境的体验与反思。
  毫无疑问,班会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所以,应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增强体验,深入反思。这样的道德课堂才可能有学生德性的自主建构。长期以来,班会课中,尤其是德育故事或案例的教学,往往存在以附带刻板结论替代思辨的现象,从而试图将需要宣扬和确立的价值观直接植入学生头脑。显然,这样的德育课堂是低效的。品德立于生活,源于反思。所以,班会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和他人经历过的生活,反思教师提供的成年人的生活情境,从而获得感悟和认知。
  例如,常德市刘老师执教的“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一课就做得非常好。这堂课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再现生活——爸爸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二是反思生活——两个连续的情景剧(《一碗面,两句话》《两行泪,一颗心》);三是践行生活——(孝敬与感恩父母);四是升华生活(师生同唱歌曲《母亲》)。遗憾的是,本次大赛中只有少数几堂课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多数课堂上,学生作为道德生成的主体,往往置身“事”外,成为他人道德的旁观者和评判者。其实,只有经过反思和内省的道德,才可能具有力量,才可能被真正内化,才可能蕴含新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在活动设计上,班会应坚持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的有机统一。
  从活动内容来看,班会应坚持“三贴近”原则,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本次大赛上,有一堂高中班会选择“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就显得不够贴近学生;有的班会课中让学生体验的故事情境,都是古代成人的经历,显然既不贴近生活,又没有贴近时代;有一堂主题为“战胜挫折”的初中班会课上,学生活动——表演小品《招聘》,就明显没有贴近学生,也没有贴近生活。
  从活动形式来看,常见的班会活动形式有情景剧、小品、故事会、讨论交流、访谈、朗诵、讲座、竞赛,等等,主要由学生主持,也有教师主持。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主题应有好的形式,无论什么内容的班会都不能硬套形式,牵强附会。班会,其实就是要利用这种特定的德育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所以,采用何种形式,一是看内容的需要,二是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本次大赛有一堂“放飞理想”的主题班会上,有一个“相声”活动——“谈理想”,根据其内容,角色应是两位男生,但课堂上实际表演时则是一男一女,显然,内容与形式就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
  总之,我们要以生为本,选择恰当的主题,采用合适的形式,经过精心的设计,让主题班会成为一种心灵教育,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性,对于社会现象的公正心,对于异质事物的宽容度,对于个体生命与基本人权的伦理观,对于个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与自制力等,从而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心灵和人性,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常德市教科院
  湖南常德 4150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幸福无法用语言完美诠释,但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拥有孩子们真诚的爱,无疑便拥有了心灵的幸福。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对于教师来说,能否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事实上很多教师都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首先,我认为,选择了教师
魏慈瑛:不提倡在危情下未成年人见义勇为    关于维护园安全的问题,浙江省少先队总辅导员魏慈瑛的建议是,除了加强校园保卫力量,家长和老师还要给孩子灌输安全意识教育,进行自护知识学习和自护技能训练。此外,也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重要的是,未成年人首先要保护好自己。魏慈瑛指出,自我保护的第一步:在学校里碰上歹徒,要先护住自己的要害,如果背着书包,就赶紧用书包挡住头和胸;第二步:瞅准机会,赶紧逃跑,假
随着教学辅助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如多媒体教室、网络电视、电子白板软件等已被广泛运用到日常教学,它们在开拓课程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传统的课堂关系。在品德教学中,引入平板电脑(IPAD),借助强大的互联网资源,可以实现资源开发的即时性,而且IPAD特有的交互性给予学生自主操作、表达观点、展示作品的机会,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点对点”的传授方式,让品德课堂更加开放,实现了课堂中
设计理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除了学习,就是人际关系。很多学生在与人交流时表达不当,从而引发冲突,导致自己人际关系紧张。分析原因:有些学生不会从积极的方面看待问题,有些学生没有真正体会过换位思考。  为此,本设计从学生自身体验入手,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脑力激荡,呈现学生对人对事表达的“原生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宽以待人、欣赏他人的积极心态,掌握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数字    40.65%的小学生上网以学习为目的    新华网2009年12月22日消息,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和武汉的1200名小学生中,使用过互联网的人数为1079人,小学生上网的目的重在娱乐,以学习为目的的也达到四成。   报告显示,被访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多项选择中,将近一半(49.85%)的被访小学生选择了“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为其上
2011年12月30日,本刊记者走进了金太史巷4号,原清知府吴云故居旁的一座小楼。这里古朴而清幽,是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所在地。这个安静的所在却有着不一般的影响力。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第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 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等殊荣,网站日均访问量达3万多人次、遍及全国所有省份并覆盖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切,都无疑验证了苏州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创设故事情境,也都懂得故事情境对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性。为此,就如何创设故事情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定的探索与尝试。现以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播种友情》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课,应使学生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因此,我们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速,已然成为我国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但教育层面的滞后导致旅游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这便要求教育产业要紧跟时代步伐,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策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旅游业;高职院校;英语教育  【作者简介】张垚(199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就职于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其中,高职教育重在培养技
教学目标  1.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的创造力,树立唯物主义发展观,激发对汉字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白学科整合的意义;能借助网络和其它相关途径了解关于汉字的知识;能通过猜想、探寻、研究、体验等活动体会到一切事物都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3.简单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小时候在赣西铁路一个单位长大,那时出门,望去尽皆平房,邻里不仅可以互串,出门的时候,要么不锁门,要么将钥匙寄放在邻居家,以方便家人回来取用。那时候,虽非家徒四壁,但大都家中菲薄,邻里有何财产,那也是旁人洞若观火的,且一波接一波的运动袭来,财产本身并非荣耀而成斗争的目标。  而今,楼房阻隔了邻里的互串与亲近,现实的人际存在变化巨大,家庭缩小,工作忙碌,闲暇时间多掷在影视、上网、郊游而不再是串门上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