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地方高校办学风险增大,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步伐,来化解客观存在的就业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风险。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成熟等诸多问题。为了降低地方高校的办学风险,本文构建了“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联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希望通过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的有机体,推动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地方高校;办学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44-03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地方高校办学风险增大,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地方高校必须突破现有思维,真正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道路。推动地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战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2015年起我国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逐步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然而以现在的状况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论研究居多,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到教学每个环节的高校并不多。因此,地方高校应该意识到办学风险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創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每所地方高校生存的源动力。
一、地方高校办学风险发生转移,迫切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从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突破国内生产总值4%以后,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高校因贷款引发的财务风险。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校面临的竞争压力再次升级。虽然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紧缺局面没有根本好转,各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展开激烈竞争,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我国地方高校在国内外双重竞争压力下,办学风险依然存在,但是主要办学风险发生了变化。过去十年地方高校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降低,而市场风险和质量风险加大。
1.生源短缺引发的市场风险逐渐加大。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高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人,然后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2015年我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42万人,同2014年的939万人相比略有上升[2]。但仍然不能改变我国高考生源大幅下降、高校招生规模大幅上升、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的局面。在这种大背景下,使本来资源紧缺的地方高校又面临招生难的市场风险。如果国家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持续下降,市场就会促使一些没有办学特色、就业困难的地方高校退出市场。这无疑促使各地方高校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步伐。
2.忽视办学特色导致质量风险凸显。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振兴学校的根本。大学办得好不好,不在于办学规模有多大,而在于特色是否鲜明。然而,我国地方高校为了能够招收到足够的学生,盲目跟着市场走,通过设置热门专业来吸引学生入学,而忽视办学规律,造成一些专业“热一阵,冷一阵”,无法形成特色专业,企业对这些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也不认可[3]。其次,各地方高校相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几乎如出一辙,导致培养的学生能力出现“趋同化”,然而企业需要的却是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因此各地方高校忽视办学特色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一些地方高校质量风险迅速增大,危机一触即发,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
1.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我国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比较晚,很多地方高校根本没有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很多学校往往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看成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因此开设的相关课程很少,仅在就业指导课上讲授一点创业知识。多数教育管理者认为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没有教师会主动渗透一些创新创业的知识,甚至有些学生有创业想法,教师还认为他们是“瞎胡闹”,责令他们专心学习专业知识。这些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步伐。
2.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指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各地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目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然而,目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仍然延续采用老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把创新性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培养纳入教育总目标中,在整个教学环节安排上就更谈不上创新创业课程知识的传授了。
3.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成熟。课程是实施教育的载体。没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无从谈起。教育部早在2012年就针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要求各高校开发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并把这些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中。然而,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凌乱,且开设课程很少,一些学校仅仅开设了一门,且把这门创新创业课程开在了第二课堂[4]。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多数地方高校也是仅一年进行一次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而已。多数地方高校都没有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到必修课中,更谈不上形成完备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了,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基于办学风险防控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地方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机遇,通过建立并实施“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联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突破瓶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从而降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地方高校自身发展出现的风险。
1.政府引领系统。第一,政府应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通过理念的实施让整个社会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制定详细的计划,逐步培养出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第二,我国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支持地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而目前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多为宏观层面政策,缺乏配套实施方案。第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政策文件引导地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没有相应资金的支持,同时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也很少。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投入力度,同时通过政府力量组织企业和高校创立企业创新联合基金会,基金由专人负责,以保障资金的投资去向及正确投向,全面确保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开展。第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要想不断走向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比较成熟,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拥有切實可行的评估机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适合国情的评价体系[5]。我国要想真正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尽快制订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并将其纳入到地方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中来,作为判断地方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依据之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地方高校;办学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44-03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地方高校办学风险增大,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地方高校必须突破现有思维,真正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道路。推动地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战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2015年起我国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逐步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然而以现在的状况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论研究居多,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到教学每个环节的高校并不多。因此,地方高校应该意识到办学风险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創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每所地方高校生存的源动力。
一、地方高校办学风险发生转移,迫切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从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突破国内生产总值4%以后,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高校因贷款引发的财务风险。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校面临的竞争压力再次升级。虽然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紧缺局面没有根本好转,各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展开激烈竞争,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我国地方高校在国内外双重竞争压力下,办学风险依然存在,但是主要办学风险发生了变化。过去十年地方高校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降低,而市场风险和质量风险加大。
1.生源短缺引发的市场风险逐渐加大。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高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人,然后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2015年我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42万人,同2014年的939万人相比略有上升[2]。但仍然不能改变我国高考生源大幅下降、高校招生规模大幅上升、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的局面。在这种大背景下,使本来资源紧缺的地方高校又面临招生难的市场风险。如果国家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持续下降,市场就会促使一些没有办学特色、就业困难的地方高校退出市场。这无疑促使各地方高校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步伐。
2.忽视办学特色导致质量风险凸显。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振兴学校的根本。大学办得好不好,不在于办学规模有多大,而在于特色是否鲜明。然而,我国地方高校为了能够招收到足够的学生,盲目跟着市场走,通过设置热门专业来吸引学生入学,而忽视办学规律,造成一些专业“热一阵,冷一阵”,无法形成特色专业,企业对这些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也不认可[3]。其次,各地方高校相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几乎如出一辙,导致培养的学生能力出现“趋同化”,然而企业需要的却是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因此各地方高校忽视办学特色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一些地方高校质量风险迅速增大,危机一触即发,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
1.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我国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比较晚,很多地方高校根本没有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很多学校往往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看成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因此开设的相关课程很少,仅在就业指导课上讲授一点创业知识。多数教育管理者认为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没有教师会主动渗透一些创新创业的知识,甚至有些学生有创业想法,教师还认为他们是“瞎胡闹”,责令他们专心学习专业知识。这些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步伐。
2.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指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各地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目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然而,目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仍然延续采用老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把创新性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培养纳入教育总目标中,在整个教学环节安排上就更谈不上创新创业课程知识的传授了。
3.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成熟。课程是实施教育的载体。没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无从谈起。教育部早在2012年就针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要求各高校开发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并把这些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中。然而,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凌乱,且开设课程很少,一些学校仅仅开设了一门,且把这门创新创业课程开在了第二课堂[4]。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多数地方高校也是仅一年进行一次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而已。多数地方高校都没有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到必修课中,更谈不上形成完备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了,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基于办学风险防控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地方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机遇,通过建立并实施“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联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突破瓶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从而降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地方高校自身发展出现的风险。
1.政府引领系统。第一,政府应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通过理念的实施让整个社会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制定详细的计划,逐步培养出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第二,我国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支持地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而目前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多为宏观层面政策,缺乏配套实施方案。第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政策文件引导地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没有相应资金的支持,同时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也很少。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投入力度,同时通过政府力量组织企业和高校创立企业创新联合基金会,基金由专人负责,以保障资金的投资去向及正确投向,全面确保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开展。第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要想不断走向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比较成熟,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拥有切實可行的评估机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适合国情的评价体系[5]。我国要想真正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尽快制订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并将其纳入到地方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中来,作为判断地方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依据之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