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实际应用内容涵盖了行程、利率、调配、工程等各个方面,而这些应用中常常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综合性,这就需要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因此,解应用题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理念,本文从原因及一些实例上进行简单粗略地分析。
关键词:开放性;环境;情感;对比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实际应用内容涵盖了行程、利率、调配、工程等各个方面,而这些应用中常常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综合性,这就需要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因此,解应用题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年,除了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所面对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新面孔,使得孩子们在心理上也有很大不适应,最明显的是学习科目增多了,学习压力变大了。与小学的学习方式相比,在解应用题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课堂上知识容量和难度增加太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进入初中后全新的环境从主观上影响着学生
1.校园生活的期待和紧张
刚刚小学毕业的学生走进了中学校园。成为中学生,对他们来说也许有一点点新奇和兴奋,也有那么一点点紧张。与自己熟悉的操场、亲密的伙伴、和蔼的老师告别后,来到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适应成为他们最大的问题。校园生活的效应可能没有一张试卷表现得这么明了、清晰,不管是外在的环境变化、内在的情绪波动,它都是无声的、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状态。提前了解、做好学生的衔接工作,更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环境的适应和节奏
进入初中以后,你会发现,初中与小学有着很多的不同,比如:课程多,书本多,老师多,老师“盯”得反而少了。“多”说明初中阶段所学知识量增加了,学习节奏加快了;“少”说明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那样管得那么细了。这些变化,使得刚进入初中生活的学生面临很多问题,如初中由于课程多时间紧很少重复几遍,但部分学生却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失落感。同时数学实际应用的问题从小学低段开始接触,到了初中、高中、大学等还在继续学习,重要的是解应用题的常规思路是从七年级开始学习的,所以做好中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3.心理情感的起伏和成熟
一般而言,学生的小学是在“玩”中度过的,但上了初中,就要面临着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学习一下子紧张起来,他们在心理上一时承受不了。同时进入青春期后,一些生理上的变化也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有些学生不免恐惧。所以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准备。随着各科知识点难度则增大,如数学上的解应用题,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会感觉很“茫然”、很“累”,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帮助他调整好心态和细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减轻心理负担,要让他们感觉到家长和老师都在关心他们。
二、小学和七年级实际应用教学的对比
1.教材方面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材与七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材相比,教学目标、形式和内容都有较大变化。在小学阶段,教材内容简单、生动有趣,版面设计多姿多彩,学生所接触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是比较简单的,可直接列出算式,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要求不高。而初中数学教材知识面宽,知识的深度变深了,七年级的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所包含的数量关系要比小学阶段复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是密切联系着的,不是各自孤立的,在教学上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应用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在解题中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教法方法方面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小学生知识水平、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限制,应用题教学一般都结合操作、直观,通过灌输式的讲解方法,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3.学习方式方面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教学,相应的题型练习机会多,知识的巩固反复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而初中因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没有多少复习时间,因此知识就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加以掌握与巩固。中小学两种不同的課堂组织形式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刚进入初中的不适应。很多学生开始很不习惯教师指导内容减少,而是希望教师像小学一样在整个解题过程中“手把手”地引导他们。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存在着过分的依赖性,不管是在数学原理的学习上,方法的选择上还是在解题的步骤上都希望教师给出明确的方向。
三、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结合这几年的中考情况,数学成为拉开学生学习程度的科目,所以学生和家长逐渐重视起来。而在数学学习中,解实际应用题是一个大难点、灵活性高。回顾整个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初一是个很关键的过渡时期,课程增多,知识难度也一点一点地增加,再加上初中阶段的考试很频繁,学生要不断地复习、预习,占用很多的课余时间。由于应用题这类问题的特殊性(灵活性大、思维能力要求高),故从学生七年级解应用题时,我们要精讲、精练,结合学生小学时解题经验、习惯,分析其中的优劣,总结出更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解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1.关注细节,有目标地调整教学方式
借助学生的作业、课堂上表情、回答,了解、掌握他们的易错处,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做适当地调整,例如备课保证非常充足,事先准备好相应重、难点的一题多问、变式训练等,让学生从本质上真正理解问题。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学生独立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易受兴趣、情感的影响。平时通过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例如作业本,根据其作业情况,适当的写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Good!”、“这样做…..会更好!”、“做得不错!”、“加油!”,真诚地肯定他们的表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成功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3.强化学法和心理辅导
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别,但能力弱的学生或多或少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随着内容的加深,会有部分学生学着吃力,关注学生的状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强化常规的学法,通过练习、测试,不断落实到位。
研究中小学数学实际应用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地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2]罗宣存.现代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科学教育》2003年第3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黄宅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开放性;环境;情感;对比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实际应用内容涵盖了行程、利率、调配、工程等各个方面,而这些应用中常常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综合性,这就需要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因此,解应用题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年,除了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所面对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新面孔,使得孩子们在心理上也有很大不适应,最明显的是学习科目增多了,学习压力变大了。与小学的学习方式相比,在解应用题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课堂上知识容量和难度增加太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进入初中后全新的环境从主观上影响着学生
1.校园生活的期待和紧张
刚刚小学毕业的学生走进了中学校园。成为中学生,对他们来说也许有一点点新奇和兴奋,也有那么一点点紧张。与自己熟悉的操场、亲密的伙伴、和蔼的老师告别后,来到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适应成为他们最大的问题。校园生活的效应可能没有一张试卷表现得这么明了、清晰,不管是外在的环境变化、内在的情绪波动,它都是无声的、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状态。提前了解、做好学生的衔接工作,更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环境的适应和节奏
进入初中以后,你会发现,初中与小学有着很多的不同,比如:课程多,书本多,老师多,老师“盯”得反而少了。“多”说明初中阶段所学知识量增加了,学习节奏加快了;“少”说明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那样管得那么细了。这些变化,使得刚进入初中生活的学生面临很多问题,如初中由于课程多时间紧很少重复几遍,但部分学生却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失落感。同时数学实际应用的问题从小学低段开始接触,到了初中、高中、大学等还在继续学习,重要的是解应用题的常规思路是从七年级开始学习的,所以做好中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3.心理情感的起伏和成熟
一般而言,学生的小学是在“玩”中度过的,但上了初中,就要面临着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学习一下子紧张起来,他们在心理上一时承受不了。同时进入青春期后,一些生理上的变化也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有些学生不免恐惧。所以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准备。随着各科知识点难度则增大,如数学上的解应用题,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会感觉很“茫然”、很“累”,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帮助他调整好心态和细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减轻心理负担,要让他们感觉到家长和老师都在关心他们。
二、小学和七年级实际应用教学的对比
1.教材方面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材与七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材相比,教学目标、形式和内容都有较大变化。在小学阶段,教材内容简单、生动有趣,版面设计多姿多彩,学生所接触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是比较简单的,可直接列出算式,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要求不高。而初中数学教材知识面宽,知识的深度变深了,七年级的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所包含的数量关系要比小学阶段复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是密切联系着的,不是各自孤立的,在教学上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应用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在解题中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教法方法方面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小学生知识水平、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限制,应用题教学一般都结合操作、直观,通过灌输式的讲解方法,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3.学习方式方面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教学,相应的题型练习机会多,知识的巩固反复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而初中因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没有多少复习时间,因此知识就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加以掌握与巩固。中小学两种不同的課堂组织形式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刚进入初中的不适应。很多学生开始很不习惯教师指导内容减少,而是希望教师像小学一样在整个解题过程中“手把手”地引导他们。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存在着过分的依赖性,不管是在数学原理的学习上,方法的选择上还是在解题的步骤上都希望教师给出明确的方向。
三、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结合这几年的中考情况,数学成为拉开学生学习程度的科目,所以学生和家长逐渐重视起来。而在数学学习中,解实际应用题是一个大难点、灵活性高。回顾整个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初一是个很关键的过渡时期,课程增多,知识难度也一点一点地增加,再加上初中阶段的考试很频繁,学生要不断地复习、预习,占用很多的课余时间。由于应用题这类问题的特殊性(灵活性大、思维能力要求高),故从学生七年级解应用题时,我们要精讲、精练,结合学生小学时解题经验、习惯,分析其中的优劣,总结出更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解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1.关注细节,有目标地调整教学方式
借助学生的作业、课堂上表情、回答,了解、掌握他们的易错处,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做适当地调整,例如备课保证非常充足,事先准备好相应重、难点的一题多问、变式训练等,让学生从本质上真正理解问题。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学生独立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易受兴趣、情感的影响。平时通过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例如作业本,根据其作业情况,适当的写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Good!”、“这样做…..会更好!”、“做得不错!”、“加油!”,真诚地肯定他们的表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成功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3.强化学法和心理辅导
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别,但能力弱的学生或多或少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随着内容的加深,会有部分学生学着吃力,关注学生的状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强化常规的学法,通过练习、测试,不断落实到位。
研究中小学数学实际应用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地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2]罗宣存.现代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科学教育》2003年第3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黄宅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