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与传统有巨大差异的要求。针对技校学生的理论课程薄弱的特点,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入技工学校中,使得学生从被动厌学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的状态,是一个技工学校的基础教育逐步发展的必要因素。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技工学校
相比中学的教育,技工学校中,理论课和实操课的比例比较得当,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但是理论课的问题也更严重了,因为技工生较大部分基础课程薄弱。根基不稳,则难以建筑。所以,技工生的理论课虽然少了,却也显得更重要了,因为每门课程的基础无不是需要在理论课中引导传授的。那如何对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理论的学习和探索中来呢?这就是要改变学生和老师的角色了,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老师的贴身带领为辅导。这里,笔者引入构建主义学习中的支架式教学法,经过多种教学模式试验,发现支架式教学法在理论课教学中非常有效。
一、 关于支架式教学法
从建构主义学习观来看,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此时,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任务是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分析资料和问题;通过联系与思考获得知识。而教师则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协作者。本文要讨论的就是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欧洲有的国家有一个习惯,遇到每件事都尝试问自己“为什么”,例如,吃饭这件事,就可以问自己:为什么要吃饭?既然一定要吃的话,应该怎样科学定餐?在哪儿吃?什么时间吃?等等。多问题的思考方式,往往更能带动自己的积极性。类似地,支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驱动学习,其特点为:
(1)整个教学过程以支架问题为主线,问题为中心,而问题的需求来源于教学内容;
(2)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作用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思考,起到了一个“拉”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法就是将所要学的新理论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支架问题中,然后再将支架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如图1所示),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然后再由老师进行综合、归纳,最后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其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分解到二级后的细化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布置作业:选择一个自己爱好的主题,找相关资料;自己设计一两个交互以上的作品,写出具体流程和分析,做一份报告上交。
笔者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各门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尚待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更好地针对每门课程的特点进行问题的确定及问题的细分,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提供多种激励方式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更完善对学生(小组)进行科学评价,如何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来改革好传统的理论课。另外,教师应该“教”、“研”两手抓,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将“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不断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 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03).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4.
[3]徐红彩,冯秀琪.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技工学校
相比中学的教育,技工学校中,理论课和实操课的比例比较得当,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但是理论课的问题也更严重了,因为技工生较大部分基础课程薄弱。根基不稳,则难以建筑。所以,技工生的理论课虽然少了,却也显得更重要了,因为每门课程的基础无不是需要在理论课中引导传授的。那如何对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理论的学习和探索中来呢?这就是要改变学生和老师的角色了,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老师的贴身带领为辅导。这里,笔者引入构建主义学习中的支架式教学法,经过多种教学模式试验,发现支架式教学法在理论课教学中非常有效。
一、 关于支架式教学法
从建构主义学习观来看,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此时,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任务是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分析资料和问题;通过联系与思考获得知识。而教师则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协作者。本文要讨论的就是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欧洲有的国家有一个习惯,遇到每件事都尝试问自己“为什么”,例如,吃饭这件事,就可以问自己:为什么要吃饭?既然一定要吃的话,应该怎样科学定餐?在哪儿吃?什么时间吃?等等。多问题的思考方式,往往更能带动自己的积极性。类似地,支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驱动学习,其特点为:
(1)整个教学过程以支架问题为主线,问题为中心,而问题的需求来源于教学内容;
(2)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作用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思考,起到了一个“拉”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法就是将所要学的新理论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支架问题中,然后再将支架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如图1所示),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然后再由老师进行综合、归纳,最后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其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分解到二级后的细化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布置作业:选择一个自己爱好的主题,找相关资料;自己设计一两个交互以上的作品,写出具体流程和分析,做一份报告上交。
笔者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各门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尚待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更好地针对每门课程的特点进行问题的确定及问题的细分,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提供多种激励方式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更完善对学生(小组)进行科学评价,如何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来改革好传统的理论课。另外,教师应该“教”、“研”两手抓,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将“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不断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 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03).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4.
[3]徐红彩,冯秀琪.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