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必须首先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也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根据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首先在心理上“征服”学生。让他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个老师,从而喜欢上这门学
科,而不能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是关爱以及他所教授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一方面,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尊重他们,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和他们的心贴得更近,成为他们的朋友;但是这种“爱”不代表溺爱、骄纵、姑息、放任,对于学生的错误必须严肃批评,而且批评的方式往往比批评的内容更重要,绝不能挖苦讽刺,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表扬是一样的,是出于对他们的爱。只有让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同时包含有对师长的敬畏和对朋友的喜爱,才能让整个教学井然有序、轻松愉快,从而事半功倍。
二、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比如初三所学的《展望未来》第二册Unit 4 PartⅡ “leaving”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设置悬念,使教学内容层层深入。首先可以通过复习的方式提出:Julia has made an important decision.What is it?What is her boss Tom’s reaction?Is Julia popular in the company?Has she got a lot of friends?So,if she wants to leave,what can her colleagues do for her?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口语得到一定的练习,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带着疑问进行下面的学习:the preparation for the leaving party,Tom’s speech at the party…
三、创设情境的教学
如在讲“Buying things”时,就可以在课前准备好道具,创设出一个简易的商店,让同学们扮演课本中的角色,来进行商品的买卖。有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在这种轻松并真实的情境下,学生们的表现会比老师预期的好很多。比如,“customer”会很生气地说:It’s much more expensive than that in the supermarket.而“shop assistant”则会毫不示弱地说:You can go the supermarket instead,but you will spend an hour going there.这充分说明,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会了学以致用。
四、对比中西文化背景
如中西方人在接受赞扬时,就有明显区别。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场景:甲同学买了条新裙子,乙同学就赞美道:“Your skirt is so beautiful!”然后让学生以中国人的习惯来回答:“Where?Where?It’s just so so!”这样生硬的回答肯定会让学生捧腹大笑,他们就会对正确的回答方式铭刻在心。
五、通过顺口溜记忆
在英语学习中,初中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英语单词和语法方面的规律,比如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规律、后面只接动名词或动词不定式的特殊动词等。这些知识相当的枯燥无味,却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顺口溜让这些无趣的东西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名词前面如果有多个形容词形容,那么排列顺序是怎样的呢?我让学生这样记:“好美小高状(其)新,彩色国料(最难寻)。”名词单数变复数,以字母o结尾需要加es的,我让学生记住的顺口溜是:“黑人(Negro)英雄(hero)爱吃土豆(potato)番茄(tomato)。”特殊动词接“动名”的可以记为:“放弃(give up)享受(enjoy)可后悔(regret),坚持(insist)练习(practise)必完成(finish),延期(delay)避免(avoid)非介意(remind),掌握它们今必行。”通过记忆这些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便可笑对学习中最枯燥且并无规律的知识点。
六、开展活动,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活动是为了巩固扩充知识,为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该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因此,在安排活动时,必须先全盘考虑周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择切实可行的方式,不然活动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初一的学生思想较单纯,且单词量、语法知识有限,但是他们还延续着一些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比如爱说、爱动、爱得表扬,所以在整个初一,尤其是第一学期,他们还是比较热衷于课堂活动。那么针对他们这一心理特征,老师就可以多组织简单易操作的活动,可以进行课文表演、唱英语歌、举行英语书法赛、单词拼读比赛等,并且一定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学生对英语的热情不断升温。到了初二、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活动往往不再那么热衷,虽然有表现的欲望,却更怕犯错。那么老师的活动安排就应有相应的调整:活动的次数相应减少,但一定要准备充分,做到“少而精”;活动应多以讨论为主,让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比如《展望未来》第二册Unit 9 “Changing places”中就有一个不错的话题:Do you wa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 or in the city?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关注到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保、城市交通等。以上几点算是我从事教师行业几年来的一些经验,简单地勾画了趣味教学的某些方面。在这里只是想“抛砖引玉”,希望能和更多的同行们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首先在心理上“征服”学生。让他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个老师,从而喜欢上这门学
科,而不能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是关爱以及他所教授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一方面,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尊重他们,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和他们的心贴得更近,成为他们的朋友;但是这种“爱”不代表溺爱、骄纵、姑息、放任,对于学生的错误必须严肃批评,而且批评的方式往往比批评的内容更重要,绝不能挖苦讽刺,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表扬是一样的,是出于对他们的爱。只有让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同时包含有对师长的敬畏和对朋友的喜爱,才能让整个教学井然有序、轻松愉快,从而事半功倍。
二、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比如初三所学的《展望未来》第二册Unit 4 PartⅡ “leaving”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设置悬念,使教学内容层层深入。首先可以通过复习的方式提出:Julia has made an important decision.What is it?What is her boss Tom’s reaction?Is Julia popular in the company?Has she got a lot of friends?So,if she wants to leave,what can her colleagues do for her?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口语得到一定的练习,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带着疑问进行下面的学习:the preparation for the leaving party,Tom’s speech at the party…
三、创设情境的教学
如在讲“Buying things”时,就可以在课前准备好道具,创设出一个简易的商店,让同学们扮演课本中的角色,来进行商品的买卖。有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在这种轻松并真实的情境下,学生们的表现会比老师预期的好很多。比如,“customer”会很生气地说:It’s much more expensive than that in the supermarket.而“shop assistant”则会毫不示弱地说:You can go the supermarket instead,but you will spend an hour going there.这充分说明,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会了学以致用。
四、对比中西文化背景
如中西方人在接受赞扬时,就有明显区别。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场景:甲同学买了条新裙子,乙同学就赞美道:“Your skirt is so beautiful!”然后让学生以中国人的习惯来回答:“Where?Where?It’s just so so!”这样生硬的回答肯定会让学生捧腹大笑,他们就会对正确的回答方式铭刻在心。
五、通过顺口溜记忆
在英语学习中,初中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英语单词和语法方面的规律,比如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规律、后面只接动名词或动词不定式的特殊动词等。这些知识相当的枯燥无味,却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顺口溜让这些无趣的东西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名词前面如果有多个形容词形容,那么排列顺序是怎样的呢?我让学生这样记:“好美小高状(其)新,彩色国料(最难寻)。”名词单数变复数,以字母o结尾需要加es的,我让学生记住的顺口溜是:“黑人(Negro)英雄(hero)爱吃土豆(potato)番茄(tomato)。”特殊动词接“动名”的可以记为:“放弃(give up)享受(enjoy)可后悔(regret),坚持(insist)练习(practise)必完成(finish),延期(delay)避免(avoid)非介意(remind),掌握它们今必行。”通过记忆这些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便可笑对学习中最枯燥且并无规律的知识点。
六、开展活动,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活动是为了巩固扩充知识,为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该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因此,在安排活动时,必须先全盘考虑周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择切实可行的方式,不然活动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初一的学生思想较单纯,且单词量、语法知识有限,但是他们还延续着一些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比如爱说、爱动、爱得表扬,所以在整个初一,尤其是第一学期,他们还是比较热衷于课堂活动。那么针对他们这一心理特征,老师就可以多组织简单易操作的活动,可以进行课文表演、唱英语歌、举行英语书法赛、单词拼读比赛等,并且一定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学生对英语的热情不断升温。到了初二、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活动往往不再那么热衷,虽然有表现的欲望,却更怕犯错。那么老师的活动安排就应有相应的调整:活动的次数相应减少,但一定要准备充分,做到“少而精”;活动应多以讨论为主,让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比如《展望未来》第二册Unit 9 “Changing places”中就有一个不错的话题:Do you wa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 or in the city?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关注到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保、城市交通等。以上几点算是我从事教师行业几年来的一些经验,简单地勾画了趣味教学的某些方面。在这里只是想“抛砖引玉”,希望能和更多的同行们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