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唱是一门音乐综合学科,通过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乐理技能素养、感知与欣赏能力素养、情感能力素养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关键词:合唱;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指人的全面、综合音乐能力,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基础。通常的音乐素养课程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名曲欣赏、作品分析和声学等。而合唱则以其独特的魅力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为合唱是一门音乐综合学科,通过合唱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乐理技能素养、感知与欣赏能力素养、情感能力素养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一、声乐素养培养
合唱训练的最核心部分是声乐技能,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声乐技能技巧,学生才能共同展现出美好的合唱音乐。合唱所追求的是声音的“统一”,只有统一的声音才能打造出和谐的音响效果。因此,必须进行一些集体训练,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使其能较好地控制嗓音演唱音乐。
在实际训练中,首先我们通过轻唱、聆听帮助学生寻找声音的感觉。“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器官协调发声的结果。这样的声音虽小,但有很强的穿透力。学生从轻声哼鸣开始,不断聆听自己、聆听他人的声音,个人体验与比较相结合,固定对良好声音的认知,树立追求美好声音的愿望;同时,教师通过较为夸张的示范和个体指导,使学生知道气息对推动声音的巨大作用。通过模仿使学生不断体验正确的歌唱气息方式,在口形上都要求“微竖”状,注意气息的控制,以气息带动声音去演唱。在唱高音时要求深吸气,面带微笑,嘴角上翘,声音位置找头腔共鸣,尽量做到声音方法的整齐一致。
在歌曲的演唱训练中,咬字、吐字最为关键。它决定着合唱音响的最终效果,在咬字吐字训练中应让儿童明确字的结构与发音过程的关系。可以按字头、字腹、字尾的方法来处理字的“出声、保持、归韵”。这样咬字就不会含糊不清了,做到真正的字正腔圆。通过以上方面的声乐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声乐技能得到提高,声乐素养能力得到提升。
二、乐理技能素养培养
乐理技能素养能力主要包含节奏能力、识谱能力、听辨能力等多方面,各方面相辅相成。从传统意义上说,具备乐理技能素养能力的高低,是判断学生音乐素养水平的主要指标。良好的乐理技能素养,为学生参与合唱实践活动提供了基础和空间。
在合唱教学活动中,可从节奏训练出发,开展多声部卡农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多声部的世界,以丰富的节奏训练,强化学生的节奏感,为进一步视谱练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视唱练耳来培养正确的识谱、音准、节拍、节拍感,由易到难,先进行简单的音阶练习,然后过渡到各种节拍的练习曲,同時加强与合唱歌曲相关的识谱训练、听辨训练,让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等,只有通过大家的齐心合作,演唱出来的歌曲才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随着合唱社团活动中的训练的进行,对学生乐理技能素养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随之得到了提升。
三、感知与欣赏能力素养培养
音乐的感知、欣赏能力也是艺术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唱活动对这些素养能力的培养,有着明显的作用。一首成功的合唱曲,充分体现了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的高度综合,所包含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从其旋律主题、创作手法,我们能感知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音乐渊源,从其歌词内容、语句韵律,我们能得到文学美的陶冶、词曲契合之美的体验和学习。对一首合唱曲的细细品味,我们能得到丰富的素养能力的滋润和提升。
高年级的合唱训练,可从深入分析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特点和风格,使儿童充分理解作品,自觉按照作品的力度、速度与表情演唱。而在低年级,首先从语言导入开始,使学生同教师一起,感知歌曲的意境;其次,用高位置朗诵的形式学习歌曲歌词,在接触旋律前对歌曲演唱要求加以理解和体验;接着在欣赏和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结合旋律哼鸣,寻找歌唱感觉;从“听”出发,感知声部之间的音乐关系和实际效果,使多声部教学摆脱对视谱练习的依赖,在感性的音乐体验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四、艺术情感能力素养培养
合唱艺术其独特的审美听觉感、观感以及多声部的组合,多层次的声音结构,发挥着人类最美妙、最和谐的音乐潜能。学生可以通过对词、曲的合唱表演,直接感受到音乐作品表现的内蕴、涵养,并能促进个人情感的抒发,最终可以达到对美的享受。在合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会歌曲的情感,加深对合唱作品的理解。通过多声部的合唱活动的不断实践,学生在与同声部、他声部的协同演唱中学习合作演唱的技能、方法,在不断磨合中体验合作的快感,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声音上眉头,感情上心头,打开咽腔,放松喉头”,取得最终完美的整体音响效果。
合唱艺术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让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可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合唱;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指人的全面、综合音乐能力,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基础。通常的音乐素养课程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名曲欣赏、作品分析和声学等。而合唱则以其独特的魅力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为合唱是一门音乐综合学科,通过合唱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乐理技能素养、感知与欣赏能力素养、情感能力素养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一、声乐素养培养
合唱训练的最核心部分是声乐技能,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声乐技能技巧,学生才能共同展现出美好的合唱音乐。合唱所追求的是声音的“统一”,只有统一的声音才能打造出和谐的音响效果。因此,必须进行一些集体训练,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使其能较好地控制嗓音演唱音乐。
在实际训练中,首先我们通过轻唱、聆听帮助学生寻找声音的感觉。“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器官协调发声的结果。这样的声音虽小,但有很强的穿透力。学生从轻声哼鸣开始,不断聆听自己、聆听他人的声音,个人体验与比较相结合,固定对良好声音的认知,树立追求美好声音的愿望;同时,教师通过较为夸张的示范和个体指导,使学生知道气息对推动声音的巨大作用。通过模仿使学生不断体验正确的歌唱气息方式,在口形上都要求“微竖”状,注意气息的控制,以气息带动声音去演唱。在唱高音时要求深吸气,面带微笑,嘴角上翘,声音位置找头腔共鸣,尽量做到声音方法的整齐一致。
在歌曲的演唱训练中,咬字、吐字最为关键。它决定着合唱音响的最终效果,在咬字吐字训练中应让儿童明确字的结构与发音过程的关系。可以按字头、字腹、字尾的方法来处理字的“出声、保持、归韵”。这样咬字就不会含糊不清了,做到真正的字正腔圆。通过以上方面的声乐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声乐技能得到提高,声乐素养能力得到提升。
二、乐理技能素养培养
乐理技能素养能力主要包含节奏能力、识谱能力、听辨能力等多方面,各方面相辅相成。从传统意义上说,具备乐理技能素养能力的高低,是判断学生音乐素养水平的主要指标。良好的乐理技能素养,为学生参与合唱实践活动提供了基础和空间。
在合唱教学活动中,可从节奏训练出发,开展多声部卡农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多声部的世界,以丰富的节奏训练,强化学生的节奏感,为进一步视谱练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视唱练耳来培养正确的识谱、音准、节拍、节拍感,由易到难,先进行简单的音阶练习,然后过渡到各种节拍的练习曲,同時加强与合唱歌曲相关的识谱训练、听辨训练,让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等,只有通过大家的齐心合作,演唱出来的歌曲才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随着合唱社团活动中的训练的进行,对学生乐理技能素养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随之得到了提升。
三、感知与欣赏能力素养培养
音乐的感知、欣赏能力也是艺术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唱活动对这些素养能力的培养,有着明显的作用。一首成功的合唱曲,充分体现了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的高度综合,所包含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从其旋律主题、创作手法,我们能感知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音乐渊源,从其歌词内容、语句韵律,我们能得到文学美的陶冶、词曲契合之美的体验和学习。对一首合唱曲的细细品味,我们能得到丰富的素养能力的滋润和提升。
高年级的合唱训练,可从深入分析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特点和风格,使儿童充分理解作品,自觉按照作品的力度、速度与表情演唱。而在低年级,首先从语言导入开始,使学生同教师一起,感知歌曲的意境;其次,用高位置朗诵的形式学习歌曲歌词,在接触旋律前对歌曲演唱要求加以理解和体验;接着在欣赏和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结合旋律哼鸣,寻找歌唱感觉;从“听”出发,感知声部之间的音乐关系和实际效果,使多声部教学摆脱对视谱练习的依赖,在感性的音乐体验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四、艺术情感能力素养培养
合唱艺术其独特的审美听觉感、观感以及多声部的组合,多层次的声音结构,发挥着人类最美妙、最和谐的音乐潜能。学生可以通过对词、曲的合唱表演,直接感受到音乐作品表现的内蕴、涵养,并能促进个人情感的抒发,最终可以达到对美的享受。在合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会歌曲的情感,加深对合唱作品的理解。通过多声部的合唱活动的不断实践,学生在与同声部、他声部的协同演唱中学习合作演唱的技能、方法,在不断磨合中体验合作的快感,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声音上眉头,感情上心头,打开咽腔,放松喉头”,取得最终完美的整体音响效果。
合唱艺术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让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可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