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ESC心脏起搏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更新内容解读

来源 :临床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起搏是心电生理学和一般心脏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表的“心脏起搏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至今已有8年之久.2021年8月,ESC发表新指南对2013年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尽管新指南中的主要起搏适应证没有太多改变,但描述了很多新进展,例如晕厥后起搏,经导管主动脉瓣植换(TAV)术后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衰和预防起搏诱发的心肌病,心脏各种浸润性和炎症性疾病,以及不同类型心肌病的起搏治疗等.新指南还更新和拓展了已有的一些内容,包括经典起搏适应证、CRT/CRT-D(除颤)植入适应证、特定疾病情况下的起搏治疗、器械植入术并发症及管理等.新指南发表的全新内容主要包括:新的起搏方式和起搏位点;器械植入术中和围术期管理(抗凝策略);各种情况下的起搏管理,例如磁共振检查、放疗、临时起搏、术前起搏程控、运动和随访等.本文解读新指南提出的更新内容,对于新增建议和建议级别变更项目用黑体字加以标识.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探索乙酸盐(Ace)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亚急性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MPTP+Ace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MPTP组饮用正常饮用水,MPTP+Ace组饮用水中添加1 mol/L Ace,连续7 d后,MPTP组和MPTP+Ace组腹腔注射30 mg/kg MPTP连续7 d诱导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采用震颤麻痹评分、爬杆实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海马组
目的 探讨一次性使用干封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非盲的非劣效性临床试验,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进行随机化分组.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治疗且术后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要求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使用干封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对照组采用一次性使用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进行胸膜腔内气体和/或液体引流,建立全分析集(FAS)、符合方案集(PPS)、安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