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以育人为本的学科,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本土课程资源不仅具有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本位价值,还在整个育人体系中意义非凡。
关键词: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开放性的综合课程,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放眼教材外那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作为“醋都葡乡”,清徐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清徐县境内山峦起伏,人才辈出。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相辅相成,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均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良载体,均是极富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和创新利用清徐的本土资源,既能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功能,又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刻下清徐文化的烙印,使之成为有根之人。
一、打开课堂大门,突出校园突围
1. 走进家乡,切实开展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都是面向生活,趋于开放与综合的。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采用口头讲述、多媒体简单呈现等等,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局限在教室、校园。
而在一些以家乡为背景的主题教学中,这样的学习就很难凸显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这类型的教学如能走出校园,走向真实的生活中,育人价值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尧庙、三国城、香严寺、东湖、宝源老醋坊、葡峰山庄……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对于清徐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它们背后的人文精髓却知之甚少。三国城、祠堂背后的崇文精神,醋坊、山庄背后的工匠精神,寺院庙宇背后的宗教文化等,仅凭几张图片对学生的人文熏陶收效甚微。最有效的做法是实地开课,让教师的讲解更有现场感,让资料的呈现更有真实感。
例如,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在“我的家乡人”板块教学结束后,可组织“三国演义”故事讲、剧本秀等的拓展实践活动。
教师先对罗贯中进行介绍: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一生著作颇丰,其中《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影响深远,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接着活动铺垫:观看清徐街头民间文艺爱好者演绎的《三国演义》。然后布置活动任务:开展“三国演义”故事讲、剧本秀等实践活动。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敲定参演的内容及表演方式,并邀请专家老师现场指导。汇报课在清都广场罗贯中铜像前进行,邀请全校师生观看、品评。罗贯中铜像这样特定的环境对于实践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样的课堂营造了遥想当年的现场感,具有说教不可匹及的感染力。
2. 走进自然,整合学校德育活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许多的实践延伸活动可以与学校的相关德育内容相整合。
二、聚焦民俗物产,彰显地域魅力
1. 对话民间艺术,感受精湛技艺
清徐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令人叫绝。清徐花馍、精美的剪纸艺术等,都是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极具开发价值的课程资源。这些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学生很感兴趣,以此作为课外实践的资源,不但独具特色,而且效果明显。
2. 体验民风民俗,感受家乡魅力
清徐的传统节日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众所周知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清徐是“十六夜”闹元宵、放架火。在“民风民俗”主题教学中就可以安排探寻其中的渊源。活动前可安排学生实地观看正月十六的放架火,铁棍、背滚等民间艺术表演,徐沟的背棍铁棍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在实地观看中加深了对元宵节的了解,尤其是独具特色的架火搭建、祭拜,极具地域色彩的迎鼓活动等,让人记忆犹新。课后进行拓展,在探究中回味吃元宵,观演出,看架火的情景,通过亲身体验家乡真实、有趣味的生活,感受家乡淳朴可爱的乡情。架火的魅力,铁棍的热闹,都会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看具有厚重感,这既是一堂节日文化主题课,又是一堂家乡特色探究课。
3. 认识家乡特产,为我家乡代言
清徐不仅民风淳朴,而且物产丰富,老陈醋、葡萄、孟封饼、徐沟灌肠、豆腐干……许多的清徐特产在全国都是有知名度的。在“家乡特产真不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家乡特产带进课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轻松愉悦中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特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撰写解说词介绍家乡特产,设计广告语推销家乡的特产,唤醒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立足本土,激发学生力量
我们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关注学生,精选资源
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的长足发展放在首位,才能呈现出精彩的课堂。教师在开发和利用们本土化课程资源时,要基于学生的需要,选择那些对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有帮助、对学生发展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精选整合。
2. 优化活动,拓展资源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与此同时,不断拓展课程资源,让课程不仅仅停留在文本,更能走出教室、学校,走进社区、社会,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活动不求贪多、不讲排场、不图“热闹”,只求实效,我们要让活动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促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
3. 基于教材,巧妙开发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该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理解、尊重教材编写的意图。只有教师真正地读懂了教材,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才可能充分地开发课程资源。这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第一必须要做到了。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生活化的综合型育人课程,仅用好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生活经历、心灵体验都是具有实效性的课程资源。清徐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沉厚绵延,人文物产丰富璀璨,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大胆开发,合理利用,清徐时时处处都藏有道德与法治课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开放性的综合课程,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放眼教材外那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作为“醋都葡乡”,清徐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清徐县境内山峦起伏,人才辈出。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相辅相成,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均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良载体,均是极富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和创新利用清徐的本土资源,既能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功能,又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刻下清徐文化的烙印,使之成为有根之人。
一、打开课堂大门,突出校园突围
1. 走进家乡,切实开展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都是面向生活,趋于开放与综合的。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采用口头讲述、多媒体简单呈现等等,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局限在教室、校园。
而在一些以家乡为背景的主题教学中,这样的学习就很难凸显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这类型的教学如能走出校园,走向真实的生活中,育人价值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尧庙、三国城、香严寺、东湖、宝源老醋坊、葡峰山庄……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对于清徐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它们背后的人文精髓却知之甚少。三国城、祠堂背后的崇文精神,醋坊、山庄背后的工匠精神,寺院庙宇背后的宗教文化等,仅凭几张图片对学生的人文熏陶收效甚微。最有效的做法是实地开课,让教师的讲解更有现场感,让资料的呈现更有真实感。
例如,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在“我的家乡人”板块教学结束后,可组织“三国演义”故事讲、剧本秀等的拓展实践活动。
教师先对罗贯中进行介绍: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一生著作颇丰,其中《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影响深远,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接着活动铺垫:观看清徐街头民间文艺爱好者演绎的《三国演义》。然后布置活动任务:开展“三国演义”故事讲、剧本秀等实践活动。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敲定参演的内容及表演方式,并邀请专家老师现场指导。汇报课在清都广场罗贯中铜像前进行,邀请全校师生观看、品评。罗贯中铜像这样特定的环境对于实践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样的课堂营造了遥想当年的现场感,具有说教不可匹及的感染力。
2. 走进自然,整合学校德育活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许多的实践延伸活动可以与学校的相关德育内容相整合。
二、聚焦民俗物产,彰显地域魅力
1. 对话民间艺术,感受精湛技艺
清徐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令人叫绝。清徐花馍、精美的剪纸艺术等,都是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极具开发价值的课程资源。这些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学生很感兴趣,以此作为课外实践的资源,不但独具特色,而且效果明显。
2. 体验民风民俗,感受家乡魅力
清徐的传统节日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众所周知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清徐是“十六夜”闹元宵、放架火。在“民风民俗”主题教学中就可以安排探寻其中的渊源。活动前可安排学生实地观看正月十六的放架火,铁棍、背滚等民间艺术表演,徐沟的背棍铁棍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在实地观看中加深了对元宵节的了解,尤其是独具特色的架火搭建、祭拜,极具地域色彩的迎鼓活动等,让人记忆犹新。课后进行拓展,在探究中回味吃元宵,观演出,看架火的情景,通过亲身体验家乡真实、有趣味的生活,感受家乡淳朴可爱的乡情。架火的魅力,铁棍的热闹,都会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看具有厚重感,这既是一堂节日文化主题课,又是一堂家乡特色探究课。
3. 认识家乡特产,为我家乡代言
清徐不仅民风淳朴,而且物产丰富,老陈醋、葡萄、孟封饼、徐沟灌肠、豆腐干……许多的清徐特产在全国都是有知名度的。在“家乡特产真不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家乡特产带进课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轻松愉悦中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特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撰写解说词介绍家乡特产,设计广告语推销家乡的特产,唤醒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立足本土,激发学生力量
我们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关注学生,精选资源
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的长足发展放在首位,才能呈现出精彩的课堂。教师在开发和利用们本土化课程资源时,要基于学生的需要,选择那些对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有帮助、对学生发展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精选整合。
2. 优化活动,拓展资源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与此同时,不断拓展课程资源,让课程不仅仅停留在文本,更能走出教室、学校,走进社区、社会,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活动不求贪多、不讲排场、不图“热闹”,只求实效,我们要让活动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促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
3. 基于教材,巧妙开发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该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理解、尊重教材编写的意图。只有教师真正地读懂了教材,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才可能充分地开发课程资源。这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第一必须要做到了。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生活化的综合型育人课程,仅用好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生活经历、心灵体验都是具有实效性的课程资源。清徐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沉厚绵延,人文物产丰富璀璨,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大胆开发,合理利用,清徐时时处处都藏有道德与法治课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