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好坏对孩子的一生具有极其深刻且持久直接的影响。只有加强对家庭教育特点的分析,把握教育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才能促进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和身心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父母及家庭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父母作为孩子启蒙老师,也是长任老师,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才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如何规范自身的行为,避免缺陷与不足,利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加以影响,使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让孩子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文化修养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培养,成为孩子将来成长成才的关键。
一、家庭教育内涵与特征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教育对于人成长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家庭教育天然性,抚养和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孩子呱呱落地,进入家庭,家庭就成了孩子的天然教育场所[1]父母就成了孩子天然的教育者和启蒙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孩子是教育的客体,孩子的个性、优缺点、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被父母的教育打下最初的基础。父母通过自己的言教给孩子道理和要求,通过身教,为孩子做出榜样。其二,家庭教育还具有终生性的特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者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者,孩子的行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来自父母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持久、连续和终身的,古语:“养不教父之过”,知子莫若父”,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家庭对少年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分析
认识和了解少年儿童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微观环境是搞好少儿家庭教育的基点,通过对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家庭小环境的分析,有利于家长科学合理地制定和适时地调整教育培养方案和策略,避免出现以下的不适应。
1、精神教育匱乏
家庭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孩子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等都是从家庭这个渠道获得[2],为此,家长要给予充分重视、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了解家庭教育精神实质。现实家庭教育中,父母精神教育匮乏现象真实存在,不能很好地掌握教育规则和方法、技能技巧,儿童观、教育观、责任心不够强,习惯于盲从浮躁的心态对待孩子,以功力取向引导孩子成长,对孩子盲目迁就,护短包庇,这直接影响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效果。
2、品德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人所受的启蒙教育,自幼而起,对儿童的思想品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儿童成长初期,都是仿效式学习,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孩子思想意识水平较低,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进行道德判断,思想具有表面性、肤浅性、从众性的特点。道德行为虽尚未稳定,但会通过模仿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家长自身对未来的希望放在子女身上,不遗余力为孩子智力投资,可在期望和渴望当中,淡化了家庭德育教育,忽视了子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3],这种偏差也阻碍了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3、骄纵溺爱成风:
对于孙辈,祖父母辈大都是视若珍宝、疼爱有加,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是孩子的避风港。庇护有度,过分溺爱会让孩子迷失方向或者养成性格脆弱毛病,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贪图享受、难以沟通习性,会害了孩子。
4、培养方式不尽合理。
家庭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广为推广的教育体系,父母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内容空洞、乏力、形式单调,缺乏新意,难以让孩子入脑入心,与孩子的成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导致一部分孩子道德水准与国家、社会、家庭期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提升家庭对少年儿童品德培养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家庭教育中,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把握孩子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科学施教。注重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作风传递给孩子,重视人文精神关怀,充分发挥儿童的独立性、创造性,将尊重、责任、关爱、沟通、理解贯穿到孩子生活之中。
2、提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专业性不够,教育与辅导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家庭与学校教育关系处理上,家长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帮助孩子适应学校学习和生活,促进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逐步养成。
3、优化家庭教育方法
教育好孩子要讲究方法,好的教育让孩子受益终生。其一,父母要尽己所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家庭环境,坚持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陶冶子女美好的情操。其二,在确定孩子发展目标时,要符合孩子的天赋,这对于孩子的个性、特长、爱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发现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在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其三,注重情感,亲情是打动孩子心灵良方,面对孩子盼望得到爱的心理需求,父母可以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给予直接感动与满足,多激励,慎惩戒,对孩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的表现和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应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
4、提升父母自身能力和素养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家长要认识到父母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意识到父母岗位无人替代,同时也不能满足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加强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面对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尽可能了解孩子兴趣相关的知识,搭建好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平台,将教育化于无形当中,力争教育的实际效果。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也是自己的老师,孩子会模仿家长的方方面面,父母要善于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改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频道,东方头条,家庭教育的概念和历史演变,2017-07-19
[2] 鲍玉妹,思想品德教育中缺失什么[J],甘肃教育,2008
[3] 罗家恒,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8
关键词:家庭教育;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父母及家庭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父母作为孩子启蒙老师,也是长任老师,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才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如何规范自身的行为,避免缺陷与不足,利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加以影响,使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让孩子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文化修养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培养,成为孩子将来成长成才的关键。
一、家庭教育内涵与特征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教育对于人成长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家庭教育天然性,抚养和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孩子呱呱落地,进入家庭,家庭就成了孩子的天然教育场所[1]父母就成了孩子天然的教育者和启蒙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孩子是教育的客体,孩子的个性、优缺点、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被父母的教育打下最初的基础。父母通过自己的言教给孩子道理和要求,通过身教,为孩子做出榜样。其二,家庭教育还具有终生性的特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者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者,孩子的行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来自父母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持久、连续和终身的,古语:“养不教父之过”,知子莫若父”,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家庭对少年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分析
认识和了解少年儿童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微观环境是搞好少儿家庭教育的基点,通过对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家庭小环境的分析,有利于家长科学合理地制定和适时地调整教育培养方案和策略,避免出现以下的不适应。
1、精神教育匱乏
家庭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孩子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等都是从家庭这个渠道获得[2],为此,家长要给予充分重视、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了解家庭教育精神实质。现实家庭教育中,父母精神教育匮乏现象真实存在,不能很好地掌握教育规则和方法、技能技巧,儿童观、教育观、责任心不够强,习惯于盲从浮躁的心态对待孩子,以功力取向引导孩子成长,对孩子盲目迁就,护短包庇,这直接影响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效果。
2、品德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人所受的启蒙教育,自幼而起,对儿童的思想品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儿童成长初期,都是仿效式学习,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孩子思想意识水平较低,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进行道德判断,思想具有表面性、肤浅性、从众性的特点。道德行为虽尚未稳定,但会通过模仿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家长自身对未来的希望放在子女身上,不遗余力为孩子智力投资,可在期望和渴望当中,淡化了家庭德育教育,忽视了子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3],这种偏差也阻碍了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3、骄纵溺爱成风:
对于孙辈,祖父母辈大都是视若珍宝、疼爱有加,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是孩子的避风港。庇护有度,过分溺爱会让孩子迷失方向或者养成性格脆弱毛病,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贪图享受、难以沟通习性,会害了孩子。
4、培养方式不尽合理。
家庭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广为推广的教育体系,父母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内容空洞、乏力、形式单调,缺乏新意,难以让孩子入脑入心,与孩子的成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导致一部分孩子道德水准与国家、社会、家庭期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提升家庭对少年儿童品德培养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家庭教育中,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把握孩子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科学施教。注重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作风传递给孩子,重视人文精神关怀,充分发挥儿童的独立性、创造性,将尊重、责任、关爱、沟通、理解贯穿到孩子生活之中。
2、提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专业性不够,教育与辅导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家庭与学校教育关系处理上,家长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帮助孩子适应学校学习和生活,促进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逐步养成。
3、优化家庭教育方法
教育好孩子要讲究方法,好的教育让孩子受益终生。其一,父母要尽己所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家庭环境,坚持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陶冶子女美好的情操。其二,在确定孩子发展目标时,要符合孩子的天赋,这对于孩子的个性、特长、爱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发现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在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其三,注重情感,亲情是打动孩子心灵良方,面对孩子盼望得到爱的心理需求,父母可以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给予直接感动与满足,多激励,慎惩戒,对孩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的表现和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应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
4、提升父母自身能力和素养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家长要认识到父母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意识到父母岗位无人替代,同时也不能满足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加强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面对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尽可能了解孩子兴趣相关的知识,搭建好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平台,将教育化于无形当中,力争教育的实际效果。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也是自己的老师,孩子会模仿家长的方方面面,父母要善于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改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频道,东方头条,家庭教育的概念和历史演变,2017-07-19
[2] 鲍玉妹,思想品德教育中缺失什么[J],甘肃教育,2008
[3] 罗家恒,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