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然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办好职业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拥有优质的师资队伍;优质的师资队伍离不开师德建设的保障。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四有好老师”讲话为基础,探究新时期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四有”新内涵中如何融入工匠精神,发挥职业院校的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四有教师;职业教育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这一提法。目的在于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随后,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在各个领域全面铺开。“工匠精神”也成为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界关注的新焦点,职业院校纷纷开展教育教学方面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理论研究。
一、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定义
工匠精神(Spirit of Craftsmanship)是指工匠(Craftsman)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spirit)。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John Harrlson,1693-1776)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历时四十余年,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其中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工匠精神落在行业及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
二、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职业教育评估报告(摘要)》显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蓝图已经绘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逐步形成;技术技能人力资本积累不断增加: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基本确立。“十二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2014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3424亿元,比2010年增加1016亿元。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为2559亿元,比2010年增加1099亿元,增长75.2~。
(二)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步扩大。5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比例保持在45%左右,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337.98万人,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达到46.9%: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06.63万人,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到5593万人。
(三)职业教育生师比日趋合理,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师比基本与本科高等教育一致。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为86.30万人,生师比为213:1,与2010年的26.6:l相比,生师比日趋合理并逐步接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规定的生师比20:1的标准。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为43.83万人,比2010年增加3.42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为17.6:1,与本科高等学校生师比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逐步与普通教育比肩,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步入繁荣时期。那么职业院校如何在當前良好的背景之下办好职业教育呢?
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带有明显的“传帮带”学徒制特色。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教育质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德”字为先,要培育出优质的学生,尤其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要求中职教师以“师德为先”。职业教育要要在国家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下提高办学质量,紧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加强专任教师的师德修养,培养出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要求校长“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还体现在教育部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件上。比如,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教职成[2010]4号文《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其中“严格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任职资格和条件”条款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应思想道德素质好”目。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1年11月发布《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目。教育部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2011年11月颁布教职成[2011]17号文《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見》,明确提出要求“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说明我国对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非常重视,将师德建设的要求明确写进了多个教育部文件,为师德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引导。 三、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研究总体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研究的焦点主要体现在对师德基本理论、师德现状探讨,而关于师德建设内涵的研究较少。具体情况如下:
(一)职业院校教师在树立自身理想信念和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方面普遍欠缺。
职业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方面普遍欠缺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教师部分教师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即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来自学生上学方面的压力,普遍缺乏对自身更高层次的要求。二是职业院校的特点决定的。职业院校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是动手能力,较少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东西。
(二)职业院校教师在利用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言行方面有待加强。
职业院校学生的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遇到较多困难,特别是在师生关系中更需要关怀。目前,屡见报端的职业院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的发生除了部分学生行为有所偏差外,教师方面的责任也不容推卸。
(三)职业院校教师偏重技能习得忽视系统理论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做职业院校好教师,除了以自身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对学生以身示范之外,还要有扎实的学识。学生的教育根本在于综合素质的教育。然而,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知识的现象。
(四)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职业院校大学生教师要在往往重视传授学生职业技能,更多地将教师的“教”放在师生关系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精神上的需求较少关注。人文关怀要求教师尊重學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四有”新内涵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与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要从职业教育的特性及时代特点出发,构建应对职业院校师资需要的师德内涵资源。同时,职业院校要借助网络宣传平台,建立利益驱动机制,从而使师德建设的新内涵得以落实,做到落实效果可查、可监督、可评价、可宣传、可奖励。
(一)做精益求精的匠师,除了自身要有理想信念还要帮助学生建立理想信念。
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特点,教师面临的学生升学带来的压力较小或者没有任何压力,因而,很容易让教师缺乏教学目标感。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职业院校在制定行动规划时要把師德建设纳入其中,并且有明确的师德建设目标,这个师德建设目标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相结合,不可割裂开来。就是说教师的理想信念要与学生的理想信念相结合,“师徒”一起成长,成长目标互相切合,不能单单是教师的成长目标或者单单是学生的成长目标。只有师生的理想信念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既教书又育人的人民的教育。也就是说要在理想信念的灌输培养过程中要有工匠的精益求精的匠心。精心规划,精细培育才能塑造出具有匠心灵魂和精湛手艺的技能型人才。
(二)做严谨,一丝不苟的匠师,要以自身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并培育学生的职业操守。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职业院校学生的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既需要教师传授学业、解答疑难,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言行施以正确引导。对学生言行进行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身示范”。这要求职业学校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也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言行偏差。工匠精神要求“师徒”的传帮带过程要严谨,一丝不苟,不仅要将职业操守贯穿授业的整个过程,而且要让职业操守深入“徒弟”的内心,践行在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当中。职业院校目前广泛实行的学生对教师的测评表及学生座谈会都是对教师职业操守的一种监督和检验,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有效实施手段。
(三)做专业,敬业的匠师,用自身扎实学识去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扎实学识包括“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学生的教育根本在于综合素质的教育,职业院校更应该从教师的专业知识基本功入手,通过进修、培训、各级各类交流学习、攻读学历学位等有效途径提升、深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并经由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等教育教学手段将教师的学识转化为学生的学识,扎扎实实做好“授业”。
(四)做有耐心,专注且能坚持的匠师,用仁爱之心去塑造爱岗敬业精神的学生的。
教书育人被有些人视为一种长期,单调,重复,有时又乏味得令人逐渐失去激情的工作。然而,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的高度,用大教育的视域谆谆告诫广大教师要有“仁爱之心”。他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的事业,不能一蹴而就,立等可取,只有耐心,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才能成就一位好老师。
五、结语
职业院校实施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一项传递“工匠精神”的事业。职业院校在提高教育、教学、实训等各方面水平的同时,拥有一支高品质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求自己的职工“德行为先”,是为职业道德。师资队伍建设也不例外,要在师德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意识培养与做好“工匠精神”的“师——生”传递工作,让广大职业院校教师在教育岗位上做到“匠心”与“德行”双修。
[关键词]工匠精神;四有教师;职业教育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这一提法。目的在于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随后,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在各个领域全面铺开。“工匠精神”也成为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界关注的新焦点,职业院校纷纷开展教育教学方面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理论研究。
一、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定义
工匠精神(Spirit of Craftsmanship)是指工匠(Craftsman)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spirit)。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John Harrlson,1693-1776)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历时四十余年,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其中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工匠精神落在行业及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
二、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职业教育评估报告(摘要)》显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蓝图已经绘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逐步形成;技术技能人力资本积累不断增加: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基本确立。“十二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2014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3424亿元,比2010年增加1016亿元。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为2559亿元,比2010年增加1099亿元,增长75.2~。
(二)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步扩大。5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比例保持在45%左右,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337.98万人,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达到46.9%: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06.63万人,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到5593万人。
(三)职业教育生师比日趋合理,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师比基本与本科高等教育一致。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为86.30万人,生师比为213:1,与2010年的26.6:l相比,生师比日趋合理并逐步接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规定的生师比20:1的标准。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为43.83万人,比2010年增加3.42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为17.6:1,与本科高等学校生师比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逐步与普通教育比肩,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步入繁荣时期。那么职业院校如何在當前良好的背景之下办好职业教育呢?
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带有明显的“传帮带”学徒制特色。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教育质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德”字为先,要培育出优质的学生,尤其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要求中职教师以“师德为先”。职业教育要要在国家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下提高办学质量,紧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加强专任教师的师德修养,培养出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要求校长“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还体现在教育部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件上。比如,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教职成[2010]4号文《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其中“严格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任职资格和条件”条款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应思想道德素质好”目。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1年11月发布《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目。教育部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2011年11月颁布教职成[2011]17号文《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見》,明确提出要求“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说明我国对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非常重视,将师德建设的要求明确写进了多个教育部文件,为师德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引导。 三、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研究总体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研究的焦点主要体现在对师德基本理论、师德现状探讨,而关于师德建设内涵的研究较少。具体情况如下:
(一)职业院校教师在树立自身理想信念和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方面普遍欠缺。
职业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方面普遍欠缺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教师部分教师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即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来自学生上学方面的压力,普遍缺乏对自身更高层次的要求。二是职业院校的特点决定的。职业院校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是动手能力,较少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东西。
(二)职业院校教师在利用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言行方面有待加强。
职业院校学生的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遇到较多困难,特别是在师生关系中更需要关怀。目前,屡见报端的职业院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的发生除了部分学生行为有所偏差外,教师方面的责任也不容推卸。
(三)职业院校教师偏重技能习得忽视系统理论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做职业院校好教师,除了以自身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对学生以身示范之外,还要有扎实的学识。学生的教育根本在于综合素质的教育。然而,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知识的现象。
(四)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职业院校大学生教师要在往往重视传授学生职业技能,更多地将教师的“教”放在师生关系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精神上的需求较少关注。人文关怀要求教师尊重學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四有”新内涵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与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要从职业教育的特性及时代特点出发,构建应对职业院校师资需要的师德内涵资源。同时,职业院校要借助网络宣传平台,建立利益驱动机制,从而使师德建设的新内涵得以落实,做到落实效果可查、可监督、可评价、可宣传、可奖励。
(一)做精益求精的匠师,除了自身要有理想信念还要帮助学生建立理想信念。
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特点,教师面临的学生升学带来的压力较小或者没有任何压力,因而,很容易让教师缺乏教学目标感。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职业院校在制定行动规划时要把師德建设纳入其中,并且有明确的师德建设目标,这个师德建设目标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相结合,不可割裂开来。就是说教师的理想信念要与学生的理想信念相结合,“师徒”一起成长,成长目标互相切合,不能单单是教师的成长目标或者单单是学生的成长目标。只有师生的理想信念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既教书又育人的人民的教育。也就是说要在理想信念的灌输培养过程中要有工匠的精益求精的匠心。精心规划,精细培育才能塑造出具有匠心灵魂和精湛手艺的技能型人才。
(二)做严谨,一丝不苟的匠师,要以自身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并培育学生的职业操守。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职业院校学生的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既需要教师传授学业、解答疑难,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言行施以正确引导。对学生言行进行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身示范”。这要求职业学校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也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言行偏差。工匠精神要求“师徒”的传帮带过程要严谨,一丝不苟,不仅要将职业操守贯穿授业的整个过程,而且要让职业操守深入“徒弟”的内心,践行在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当中。职业院校目前广泛实行的学生对教师的测评表及学生座谈会都是对教师职业操守的一种监督和检验,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有效实施手段。
(三)做专业,敬业的匠师,用自身扎实学识去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扎实学识包括“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学生的教育根本在于综合素质的教育,职业院校更应该从教师的专业知识基本功入手,通过进修、培训、各级各类交流学习、攻读学历学位等有效途径提升、深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并经由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等教育教学手段将教师的学识转化为学生的学识,扎扎实实做好“授业”。
(四)做有耐心,专注且能坚持的匠师,用仁爱之心去塑造爱岗敬业精神的学生的。
教书育人被有些人视为一种长期,单调,重复,有时又乏味得令人逐渐失去激情的工作。然而,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的高度,用大教育的视域谆谆告诫广大教师要有“仁爱之心”。他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的事业,不能一蹴而就,立等可取,只有耐心,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才能成就一位好老师。
五、结语
职业院校实施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一项传递“工匠精神”的事业。职业院校在提高教育、教学、实训等各方面水平的同时,拥有一支高品质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求自己的职工“德行为先”,是为职业道德。师资队伍建设也不例外,要在师德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意识培养与做好“工匠精神”的“师——生”传递工作,让广大职业院校教师在教育岗位上做到“匠心”与“德行”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