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结构体系混乱、主线不明及学时有限性的特点,结合自身自己的教学实践,将隧道施工过程与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讨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隧道施工与安全》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品质。
关键词:高职;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底,我国建成的公路隧道有10022处,总里程为805.27万米;沈阳、成都、西安等城市正在建设地铁工程,工程建设规模如此巨大,遇到的岩土及地下工程灾害问题也越来越多,对各种复杂工程灾害问题的处置,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在地下及隧道工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道桥系在道桥(安全)专业中开设了“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之一[1]。
围绕面向公路与城市道路和桥梁与隧道建设第一线,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高职教育目标,有鉴于此,部分学者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隧道工程施工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力图在提高隧道工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2]。这些研究大大促进隧道工程施工教学的改革,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本文结合我国对地下及隧道工程人才的迫切需要,道桥(安全)教研室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此来促进课程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1 教学学时偏少,往往难于满足教学需求。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是当前高职课程教学环节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课程内容讲透、讲通、讲精,也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熟练应用的难度加大,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定岗实训。
1.2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播。现有的教学方式,大多采取“板书+多媒体”的形式,再配以必要的图片和说明,通过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收,实现知识的传播,这就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缺乏独立思考,无法掌握课堂教学的精髓,从而影响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1.3 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隧道工程施工实践性、应用性强,很多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只有在现场亲眼所见,才能知其所以然。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由于资金限制或缺少能够实习的场地,学生只能靠课堂上的想象,难以深入理解隧道工程的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3]。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課程设计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既定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课堂垄断的教学模式,将实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围绕工作任务,将实践工作过程和职业课堂教育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发展。
2.1 基于工作过程,开展情景式教学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的教学大纲,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过程学习包括完成实训场地的认识学习、典型施工设备认知、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学习施工方法及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预防措施与事故处理、维护作业等主要内容。学习情景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按章逐节开展教学的生硬程序,从全局把握工作流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教学设计上以工作过程为认知核心,按照现场认知、知识教学、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等四个过程环节来组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模拟场景和课件展示,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环境中,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六步工作法培养学生对工作过程的整体把握和技能掌握。
2.1.1 现场认知
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现场认知,就是在认识实习时,参观隧道施工现场,在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带领下,进入隧道施工现场,对隧道的各个施工环节及结构进行讲解,学生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熟悉隧道各部分结构,使学生对隧道结构有一定的感官认识,为今后学习隧道施工方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1.2 知识教学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大纲,将隧道工程施工分为两大模块,模块一为入门知识教学模块,主要讲解隧道的尝试、构造、围岩的稳定性、隧道设计及隧道的基本施工方法等内容;通过模块一的学习使学生对隧道施工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模块二为实例实训教学,主要讲解隧道施工监测、开挖与出渣技术、初期支护、注浆加固、防排水、二衬及附属设施等内容,通过实例实训内容巩固知识点、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2.1.3 仿真实训
利用实训场地,在教学过程中,将仿真实训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利用现有的实训场地内容,将仿真实训分为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洞口施工、施工量测、盾构施工及盖挖逆作法等内容。通过模拟施工现场,将理论教学内容应用到现场实际当中,逐步讲解,加强学生对隧道的结构及每个施工环节的认识,为以后从事隧道工程施工奠定一定的基础[4]。
2.1.4 顶岗实习
学生通过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这门课程学习,已经对隧道施工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利用定岗实训去施工单位进行实习,在施工现场,围绕隧道项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施工企业的相关人员一起,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实地的教学,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直观性,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目的性,为能更快的适应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通过现场教学,强化了学生多方面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2.2 根据典型化的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学习性工作任务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隧道施工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隧道工程施工的学习,让学生在技能操作中,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在实践中积累工作一线经验,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搭建桥梁,使学生结合隧道施工实际,掌握隧道施工及维护过程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实现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技术熟练的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完美转身。
隧道施工基层技术工作岗位群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交底、技术检查、技术指导、质量评定、安全检查、工程试验、进度控制、数量核实[5]。
将这些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也就是“岗位上做什么,老师要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到工作岗位上就上手就快,动手能力就强。企业也欢迎,学生也顺利。
3 课程考核
为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结束后需以一定方式对每位学生考核。考虑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隶属工程科学且极富应用实践性的特点,考核不应简单以期末试卷为单一评判形式。结合实际教学体会与经验,笔者认为考核宜由3部分组成:(1)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15%)。考查学生出勤率、听课表现(提问与回答问题),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理论考试(占60%)。改革传统的笔试形式,在试题的设计上和分数上尽量做到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又通過案例分析考查其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3)实践技能(占25%)。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考查,通过设置某一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参考相关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对某一工程问题作资料整理、事故分析、解决措施、事故总结等综合训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方面的问题。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急需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隧道工程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安全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品质及促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该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于该课程的安排、讲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雷.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16-21.
[2]孙明磊,朱正国.“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2009,(20):60-61.
[3]李晓龙,郭成超.“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3):96-98.
[4]王章琼,黄敏,王亚军“.隧道工程”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2):28-31.
[5]习淑娟,万涛,付迎春.高职《隧道工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2):78.
关键词:高职;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底,我国建成的公路隧道有10022处,总里程为805.27万米;沈阳、成都、西安等城市正在建设地铁工程,工程建设规模如此巨大,遇到的岩土及地下工程灾害问题也越来越多,对各种复杂工程灾害问题的处置,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在地下及隧道工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道桥系在道桥(安全)专业中开设了“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之一[1]。
围绕面向公路与城市道路和桥梁与隧道建设第一线,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高职教育目标,有鉴于此,部分学者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隧道工程施工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力图在提高隧道工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2]。这些研究大大促进隧道工程施工教学的改革,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本文结合我国对地下及隧道工程人才的迫切需要,道桥(安全)教研室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此来促进课程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1 教学学时偏少,往往难于满足教学需求。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是当前高职课程教学环节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课程内容讲透、讲通、讲精,也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熟练应用的难度加大,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定岗实训。
1.2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播。现有的教学方式,大多采取“板书+多媒体”的形式,再配以必要的图片和说明,通过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收,实现知识的传播,这就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缺乏独立思考,无法掌握课堂教学的精髓,从而影响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1.3 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隧道工程施工实践性、应用性强,很多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只有在现场亲眼所见,才能知其所以然。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由于资金限制或缺少能够实习的场地,学生只能靠课堂上的想象,难以深入理解隧道工程的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3]。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課程设计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既定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课堂垄断的教学模式,将实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围绕工作任务,将实践工作过程和职业课堂教育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发展。
2.1 基于工作过程,开展情景式教学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的教学大纲,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过程学习包括完成实训场地的认识学习、典型施工设备认知、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学习施工方法及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预防措施与事故处理、维护作业等主要内容。学习情景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按章逐节开展教学的生硬程序,从全局把握工作流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教学设计上以工作过程为认知核心,按照现场认知、知识教学、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等四个过程环节来组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模拟场景和课件展示,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环境中,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六步工作法培养学生对工作过程的整体把握和技能掌握。
2.1.1 现场认知
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现场认知,就是在认识实习时,参观隧道施工现场,在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带领下,进入隧道施工现场,对隧道的各个施工环节及结构进行讲解,学生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熟悉隧道各部分结构,使学生对隧道结构有一定的感官认识,为今后学习隧道施工方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1.2 知识教学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大纲,将隧道工程施工分为两大模块,模块一为入门知识教学模块,主要讲解隧道的尝试、构造、围岩的稳定性、隧道设计及隧道的基本施工方法等内容;通过模块一的学习使学生对隧道施工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模块二为实例实训教学,主要讲解隧道施工监测、开挖与出渣技术、初期支护、注浆加固、防排水、二衬及附属设施等内容,通过实例实训内容巩固知识点、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2.1.3 仿真实训
利用实训场地,在教学过程中,将仿真实训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利用现有的实训场地内容,将仿真实训分为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洞口施工、施工量测、盾构施工及盖挖逆作法等内容。通过模拟施工现场,将理论教学内容应用到现场实际当中,逐步讲解,加强学生对隧道的结构及每个施工环节的认识,为以后从事隧道工程施工奠定一定的基础[4]。
2.1.4 顶岗实习
学生通过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这门课程学习,已经对隧道施工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利用定岗实训去施工单位进行实习,在施工现场,围绕隧道项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施工企业的相关人员一起,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实地的教学,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直观性,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目的性,为能更快的适应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通过现场教学,强化了学生多方面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2.2 根据典型化的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学习性工作任务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隧道施工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隧道工程施工的学习,让学生在技能操作中,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在实践中积累工作一线经验,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搭建桥梁,使学生结合隧道施工实际,掌握隧道施工及维护过程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实现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技术熟练的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完美转身。
隧道施工基层技术工作岗位群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交底、技术检查、技术指导、质量评定、安全检查、工程试验、进度控制、数量核实[5]。
将这些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也就是“岗位上做什么,老师要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到工作岗位上就上手就快,动手能力就强。企业也欢迎,学生也顺利。
3 课程考核
为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结束后需以一定方式对每位学生考核。考虑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隶属工程科学且极富应用实践性的特点,考核不应简单以期末试卷为单一评判形式。结合实际教学体会与经验,笔者认为考核宜由3部分组成:(1)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15%)。考查学生出勤率、听课表现(提问与回答问题),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理论考试(占60%)。改革传统的笔试形式,在试题的设计上和分数上尽量做到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又通過案例分析考查其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3)实践技能(占25%)。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考查,通过设置某一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参考相关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对某一工程问题作资料整理、事故分析、解决措施、事故总结等综合训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方面的问题。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急需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隧道工程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安全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品质及促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该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于该课程的安排、讲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雷.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16-21.
[2]孙明磊,朱正国.“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2009,(20):60-61.
[3]李晓龙,郭成超.“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3):96-98.
[4]王章琼,黄敏,王亚军“.隧道工程”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2):28-31.
[5]习淑娟,万涛,付迎春.高职《隧道工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