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互联网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兴媒介,探索更加有效的德育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措施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高校德育工作者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获取知识方式更加多样。特别是随着3G的普及、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媒体已经超过传统pc网络终端,成为现今人们上网的第一终端。“截至 2013年6月底,手机上网人数达到4.64人,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媒体,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一、互联网媒体的特点
互联媒体实现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依托无线网络技术,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手机已经不是‘移动电话’,而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移动网络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登陆互联网络,获取与分享、传播信息,实现了真正的随时互动与即时交流。相对于电视、PC设备等,高便携性是互联媒体最显著特征。同时,人们登陆微博、微信等手机应用,结合个人喜好,通过“关注”“拉黑”等操作,打造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交圈子,因此,移动互联媒体又具有互动性和相对封闭性的特点。
二、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校中,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电脑之后大学生们必不可少的装备。不可否认,互联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自主学习、社会交往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它引发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在此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信息渠道受到冲击
互联媒体还没有普及之前,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们获取信息主要载体。如今,传统媒体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下,信息传播上的垄断地位不在。人们信息传播渠道选择增加,这使人们对“原有媒介的依赖降低了,媒介依赖的降低进而影响到媒介公信力。”面对新兴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探索新的传播媒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全覆盖。
(二)对传统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带来挑战
目前,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一直是我国高校的必修课程。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远低于专业课,加上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偏重于传授政治理论知识,课堂易陷入空洞说教,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们通过智能手机能够随时畅游网络,一旦感到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课堂随之也容易变成了大学生们“玩机”的场所,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遭到破坏。
(三)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思想教育工作难度加大
互联媒体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场感减弱,一定程度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生之间的疏远感,拉大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弱化了现实人际关系的交往,最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其次,移动网络时代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民获取知识是平等的。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及时把握新闻热点、舆论动态,对网络“热点”反应迟钝,很容易与学生之间形成语言及交流上的隔阂。
第三,谣言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充斥移动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管控能力减弱。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一些未经证实、胡乱猜测的信息经过夸张的网络语言包装之后迅速传播,混淆了是非,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
三、移动互联媒体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策略
(一)深化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德育工作者应当以开放的心态,以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更加注重不同思想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分享。一方面,要加强科研,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学习、吃透理论;另一方面,针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也要重点关注、认清危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以自己理解和把握的理论去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实现使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其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应当注重理论讲述与指导实践的统一,从而达到既能引导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也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谋划,既要基本涵盖当今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成果,又要重点突出,关注那些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和社会热点。
第三,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话题讨论以及环境熏陶,从而完成对大学生心理的塑造和影响,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会使用微博、微信等移动网络应用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学习,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二)加快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在移动互联时代,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习并学会使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沟通及交流技巧,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积极互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倡导广大高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以高度使命感和政治敏锐性,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改革稳定的大局出发,正面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实现“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三)建立自身的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高校应当建立独立的手机网站、开发校园app应用客户端,将校园的最新、最权威的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媒体传递给大学生。同时,高校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鼓励大学生关注。进而形成一个综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新华网.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匡文波.到底什么是新媒体?[J].新闻与写作,2012.7.
[3]荣建华.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0.1
[4]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措施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高校德育工作者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获取知识方式更加多样。特别是随着3G的普及、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媒体已经超过传统pc网络终端,成为现今人们上网的第一终端。“截至 2013年6月底,手机上网人数达到4.64人,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媒体,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一、互联网媒体的特点
互联媒体实现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依托无线网络技术,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手机已经不是‘移动电话’,而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移动网络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登陆互联网络,获取与分享、传播信息,实现了真正的随时互动与即时交流。相对于电视、PC设备等,高便携性是互联媒体最显著特征。同时,人们登陆微博、微信等手机应用,结合个人喜好,通过“关注”“拉黑”等操作,打造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交圈子,因此,移动互联媒体又具有互动性和相对封闭性的特点。
二、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校中,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电脑之后大学生们必不可少的装备。不可否认,互联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自主学习、社会交往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它引发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在此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信息渠道受到冲击
互联媒体还没有普及之前,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们获取信息主要载体。如今,传统媒体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下,信息传播上的垄断地位不在。人们信息传播渠道选择增加,这使人们对“原有媒介的依赖降低了,媒介依赖的降低进而影响到媒介公信力。”面对新兴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探索新的传播媒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全覆盖。
(二)对传统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带来挑战
目前,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一直是我国高校的必修课程。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远低于专业课,加上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偏重于传授政治理论知识,课堂易陷入空洞说教,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们通过智能手机能够随时畅游网络,一旦感到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课堂随之也容易变成了大学生们“玩机”的场所,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遭到破坏。
(三)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思想教育工作难度加大
互联媒体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场感减弱,一定程度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生之间的疏远感,拉大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弱化了现实人际关系的交往,最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其次,移动网络时代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民获取知识是平等的。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及时把握新闻热点、舆论动态,对网络“热点”反应迟钝,很容易与学生之间形成语言及交流上的隔阂。
第三,谣言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充斥移动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管控能力减弱。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一些未经证实、胡乱猜测的信息经过夸张的网络语言包装之后迅速传播,混淆了是非,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
三、移动互联媒体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策略
(一)深化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德育工作者应当以开放的心态,以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更加注重不同思想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分享。一方面,要加强科研,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学习、吃透理论;另一方面,针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也要重点关注、认清危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以自己理解和把握的理论去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实现使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其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应当注重理论讲述与指导实践的统一,从而达到既能引导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也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谋划,既要基本涵盖当今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成果,又要重点突出,关注那些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和社会热点。
第三,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话题讨论以及环境熏陶,从而完成对大学生心理的塑造和影响,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会使用微博、微信等移动网络应用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学习,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二)加快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在移动互联时代,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习并学会使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沟通及交流技巧,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积极互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倡导广大高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以高度使命感和政治敏锐性,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改革稳定的大局出发,正面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实现“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三)建立自身的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高校应当建立独立的手机网站、开发校园app应用客户端,将校园的最新、最权威的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媒体传递给大学生。同时,高校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鼓励大学生关注。进而形成一个综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新华网.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匡文波.到底什么是新媒体?[J].新闻与写作,2012.7.
[3]荣建华.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0.1
[4]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