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联之中品香茗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文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而且还留下了不少趣味盎然的吟茶联。
  茶联在异彩纷呈的茶文化中,可谓是芳香四溢的一朵奇葩!旧时茶馆有:
  金鸡未唱水先沸;旭日初升茶溢香。
  又有“煮沸三江水”之技,使客人有“同饮五岳茶”之乐。
  喝茶的原因是:
  身健都缘餐肉少;诗情却为饮茶多。
  文人雅士更有:
  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共谈心。
  慢品细研时,则:
  薰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使茶客怦然心动。欲罢而不能。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品茶。
  此联则多一层转折。不直接落笔于茶、水上,而是请出评水、品茶的专家——名士与高僧,对茶和水的高度自诩自在其中。
  茶联当中有不少直接从茶诗中“截取”过来的,如白乐天的: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
  苏东坡的: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还有一些茶联,是由茶诗的名句“改装”而成的。如改装张载的: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而杭州“藕香居”,茶室的主人则更加精明,只从苏轼的两首名诗中各抽一句,拼成一副绝对: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不仅对仗奇巧,主题突出,而且情景交融,了无雕凿之痕,堪称茶联中的上品。有些茶联着力宣扬茶功茶效,以广招徕。如:
  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我难成。
  七碗尝来风生两腋;一壶斟下春满双眸。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竹炉汤沸邀清客;茗碗风生遣睡意。
  均是带有广告味的茶联。
  四川成都早年有家茶馆,相传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一副茶酒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这副奇特的茶联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成都人的幽默风趣,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甘苦。又都要“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声名鹊起。生意日隆。
  有些茶联。通俗有趣。如广州三眼桥茶亭上的一副对联: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西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主、谁宾,吃一碗各自西东。
  与这副联语异曲同工的是福州南门外茶亭的一副茶联: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这些茶联,平仄相协,通俗易懂,深受平民大众欢迎,因而流传甚广。
  茶联中还有一种回文茶联。更是耐人寻味。京城的“天然居”茶馆,相传有乾隆皇帝为茶楼所题的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倒读为:
  居然天上客;客上天然居。
  读来意趣无限,耐人寻味。有一茶馆的回文茶联: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读为:
  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
  前后对照。意境非同,富有文采,令人回味无穷。
  北京“老舍茶馆”有两副妙语天成的回文联:
  门前大碗茶;茶碗大前门。
  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
  不仅把茶馆的特点体现出来,而且也巧妙地揉进了人们对老舍的饮佩之情。
  茶客们在品茗清谈之余,欣赏着这一副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茶联,往往给人以启迪,给人以高尚情操的陶冶,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他文献
老壶发人幽思,也常常惹人遐想。二十多年前,陪台湾“壶痴”朋友,去宜兴买紫砂壶。其间,我去拜访壶艺名家、老朋友章静,因久别,晤谈甚洽,依依惜别时,他送我“红色”紫砂小壶一把。台湾朋友买过紫砂壶。就地和我分手。  老朋友章静送我的“红色”小壶,很让台湾朋友“眼馋”,回台的最初几年。一直在来信、来电中提及,让我加惠转让与他。因是朋友送我的物品,怎能易人?被我婉拒。后来。已是著名宜兴壶艺名家的章静,冬遭煤
期刊
上个世纪末丙子年的夏秋之交,我与挚友缪君,慕名考访于素称武夷八大雄关之一的古桐木关。桐木关位于闽省最北端,地处武夷山脉的断裂垭口。距离海平面高度约有1100米。桐木关自古就是闽赣古道中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时至今日,仍有公路贯穿于其间,仍然扮演着来往于闽赣交通要道的角色。  时值好天气,我和缪君来到慕名已久的桐木关,站立于关头之上,极目放眼,但见苍岭连绵,悠远起伏,碧浪卷青云;林木森森,
期刊
听闻南京琴人清音居主人携琴在并,欣然跟随我的古琴老师与另两位书画界朋友共同前去拜会。以琴会友,特择一茶楼之二层包厢,在这净室高堂,清风明月之夜,五人坐定,室有兰草,心不外驰,听琴品茗。  第一眼看到那把仲尼式仿古断纹琴,似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与今生梦中的琴相似,还是前世曾在仲尼式古琴上弹琴复长啸?琴静静地置身于红木桌上,琴身厚重丰润,线条简洁流畅,精致的断纹如时光似水流逝。又如从容淡泊中历久
期刊
2008年2月20日,恰逢福建省茶叶学会成立50周年,台湾茶协会理事长,圣轮法师与笔者在福州元泰红茶屋,品台湾与福建的红茶,畅谈茶文化,其间畅谈他对茶与禅的理解。与大师的交谈,仿佛是一次借茶与禅交汇的洗礼,让我在浓郁的茶香中,感受出茶禅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将圣轮法师语言中的点点滴滴渗透进日后的饮茶岁月里。    走进大师的农禅法门    圣轮法师遍习禅净密各法,领略诸法妙理,开山住持了台湾佛法山寺、
期刊
老家人喜欢吃茶。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吃。  中国的茶道,一直有“喝茶”与“吃茶”之说。虽然两种说法之间,其实并没有多少根本的区别,但故乡人还是喜欢“吃茶”一说。大约楼台歌榭,酒肆书廊,红尘市井,讲的都是“喝茶”;只有在野村夫,寻常阡陌。说的才是“吃茶”。“喝茶”得有氛围,得有音响。得有特定的场所;而“吃茶”则大为不同,瓜田李下,田间地头,都可以是“吃茶”的地方。杯壶碗盏,缸罐瓶瓮,都可以是泡茶的家
期刊
在古代。女孩子是不可以随便吃别人家茶的。《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凤姐曾取笑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虽然是句玩笑话,却也说明了个中道理。设想一下,倘若吃了别人家的茶,就要给人,家做“媳妇”,这可如何是好?不禁莞尔。  师父从长安给我邮了茶来。拆开箱子。取出茶品,看到还有师父亲手做的合香,一把刻着“一勺”的葫芦水瓢。很是喜欢。一支沉香木是师父刀刻的:佛心。远一点看像一尊佛
期刊
喝茶的人大多有蹭茶的经历,有的人怕这个“蹭”字不好听,就说“试茶”;也有的人干脆说“骗茶喝”。免得你不明白他是干什么的。不管哪一种说法,讲的是同样一个事:喝不花钱的茶。  这个不花钱喝的茶,区别于那种“礼品茶”和“马屁茶”。“礼品茶”基本属于包装盒概念,印刷上个什么图案,标上个什么供品之类的鬼话,然后把东西装进去就成了。至于这个东西是不是那个供品。有没有那个级别,甚至是不是那个品种,统统不知道。因
期刊
收藏和把玩古茶具,是我热心于中华茶文化的重要动源之一。从小的时候起,我不但开始得到茶的恩惠。品尝到了茶的美妙,而且。通过二十多年的苦苦寻觅,还有幸收藏到数十件古茶具。在所拥有的古茶具中,尤其是那些宋代建窑出产的兔毫盏,始终给了我魔力般的诱惑。于是。我沿着其魔力的指引,去找寻着那些已经久远的,与茶和茶事有关的陈年旧事。  每常把玩和研究这些珍贵的兔毫盏,透过这些已经跨越千年时空的古老茶具,我似乎亲身
期刊
“茶禅一体”或实有一说,只是从来未见。是否本来即是一道偈语,而没有更多的铺陈?如那段“吃茶去”的公案。分明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完全省却了参悟的过程,呈现出来的寥寥数语,不带任何阐释。有缘自得欢喜,无缘权听热闹。吃茶的还去吃茶,参禅的还去参禅,并不担心错会了此中禅机。至弄得茶不是茶,禅也不是禅。如此茶禅一体,吃茶便是悟禅。悟禅比如吃茶,其中况味,当然只有吃茶与悟禅者能够自品心得。只是因了禅的向来无状
期刊
阴雨绵绵的春季,对于茶叶的储存来说,显得特别重要,保管不当,再好的茶品也会失去真味。最佳的贮存方法。应该视不同茶品而决定。  经常有客人带着茶叶到店里和我一起品饮探讨茶叶品质如何。当我打开包装一看,某款本来香气扑鼻的武夷岩茶夹杂着一些令人不适的异味,或者清香型铁观音看起来却好似韵香型铁观音,砂绿的色泽已经变为黄绿色,开汤冲泡之后,香气和茶汤都大为逊色。详细了解之后,才知道他们在保存茶叶时没有在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