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桐木关之遐思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of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末丙子年的夏秋之交,我与挚友缪君,慕名考访于素称武夷八大雄关之一的古桐木关。桐木关位于闽省最北端,地处武夷山脉的断裂垭口。距离海平面高度约有1100米。桐木关自古就是闽赣古道中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时至今日,仍有公路贯穿于其间,仍然扮演着来往于闽赣交通要道的角色。
  时值好天气,我和缪君来到慕名已久的桐木关,站立于关头之上,极目放眼,但见苍岭连绵,悠远起伏,碧浪卷青云;林木森森,险沟峻壑,清溪布如线。此时此刻的我。顿然感觉生翅腾空。大有“登高云兮衣袂飘飘。纵遐思兮浮想联翩”的感受。
  我与缪君,素以茶交,嗜好近同。每常闻好茶而必索饮。遇典故而究根探源。此行远涉于武夷峰顶,除览山景以畅志以外,更有追根红茶源地之臆想。往日书斋掩卷。烹煮品啜红茶以消磨闲暇之时,总会油然共论有关桐木关孕育红茶之祖正山小种的各种传说。诸如九曲红梅。太平军过星村等。书斋闲论。常以未能亲临其境,考察和神领一番而为大憾事。
  闽地自古号称“东南山国”,就中横亘着东南的戴云山脉和西北的武夷山脉。两条著名山脉构成了八闽大地的主干,演绎着无数古今八闽的历史与传奇。中国人历来喜欢奇山秀水(民间俗称风水),其中的奥妙不仅仅在于痴迷于奇山秀水中的自然景观,更是相信在这奇山秀水之中。能够孕育出奇人奇事奇物。
  雄恃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呈东往西北走向。其山岭巍峨葱茏,植被茂密;土地肥沃,物种丰富。在这如仙如幻的岩壑间,沟涧旁,生长着无数的神奇动植物种。其中,最被古今人们啧啧称奇的是独产于山中品种丰富的灵茶。古代的先民,最初是将茶叶作为灵丹妙药来珍爱的。武夷是神山,是名山。自古名山出名茶,这是华夏历史不可更改的哲理。
  关头清风徐徐,惬意非比往常,我任凭无羁的思绪奔腾而去。豁然间。我想起了明代学者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天下名山,多产名草。江南地暖,故独宜。”现代著名茶学专家张天福说:“武夷品俊,寰宇同珍”。
  是的。闽茶的灵异与优良,早在唐宋时代就已被人们所认识,其在中国茶茗大家庭里的地位,也在当时凸显出来。不是吗?在原产于华夏的六大茶类中,红、白和青茶(乌龙茶)皆发源于闽地。其中,白茶发源于闽东北的太姥山。红茶和乌龙茶则皆起源于著名的武夷山脉。武夷山诞生了红茶,红茶之祖则孕育于桐木关。想到这里。我忽然感到对脚下的雄关,有一种冲动的景仰。于是,情不自禁地步韵古人之风雅,脱口而出曰:
  正山小种当鼻祖,化出闽红比天姝。
  艳透香浓金玛瑙,工夫茶里有功夫。
  缪君见我忘情,顺势挑起另外一个话题。说是脚下的桐木关,古来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其每逢天下动荡,这里便成为热闹的场所、兵家必争的要地。一场场刀兵厮杀。一次次变换城旗,在这僻处深山之中的桐木关上,留下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画面。然而,在这些厚重的争战历史画面中,是何因而能够孕育出一品闻名天下的名茶呢?
  缪君的疑问,何曾不是我向来苦苦追寻的答案?往常。每当我以平和清寂的心情品啜着正山小种红茶的时候,思此答案,便会心血激涌,不能自禁。今天,缪君再提此问,恍惚间,从遥远的时空中,传来了一阵比一阵清晰的刀枪撞击声和勇士呐喊声。顿时,我似乎看到了烈士的阳刚与殷红。顷刻间,眼前又幻化出了一杯杯馨香的茶水,茶水是红色的。
  哦!我终于明白了!
  我和缪君,带着满足和愉悦,带着崇敬和祝福,离开了桐木古关。车行于路上,我的思绪仍然久久不能平静。心里不断翻涌着一个结论:佳茗自古出名山,独有红茶孕桐木。勇士阳刚洒热血。化出殷红企和福。
其他文献
某日下午,公刘子先生告诉我:“一会有人携带3款铁观音前来斗茶,也把我们的好茶拿出来比比吧。”我们打开了接待室的取暖器,准备了开水、品茗杯若干,还特备了些砂糖橘和瓜子,褐色饰梅花四方粗陶制茶点碟盛放着。将那新鲜橘红的砂糖橘衬托得越发好看了。  又从柜子里取出6个白色审评盘、6个盖碗、6个白色汤杯。按顺序呈“一”字排开,我取了3款铁观音分别放至审评盘中。在公刘子先生的指导下,用油性记号笔将盖碗进行编号
期刊
品茶时对茶的香气评分是很关键的一环,它对茶叶的鉴定有决定性意义。  高而飘逸的香气会有清幽萦绕的感觉,低而沉的香气会有稳健成熟的感觉,属于个人喜好问题。  在香气的种类里面,有200多种香都是极品的气息,我们很难把玉兰的馥郁花香跟素心兰的蜜兰幽香作一个对比。很难把桃花的水蜜香型跟板栗的熟香相提并论,它们都是很好的香气!如果因为你喜好兰花香型而给这样香型的茶叶评以30分,不喜欢玉兰香而把这个香型的茶
期刊
刚刚喝了南方的山心毛尖茶,现在喝的北方信阳毛尖(精制),感觉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同样是茶,怎么不同地方种植就有那么大的差别! 如果是一只鸡摆在饭桌上,你可能很难搞清楚是南方鸡还是北方鸡,可一壶茶上来,南方茶就是南方茶。跟北方的茶不一样。  去年的时候我曾说。怎么喝山东的茶都喝得出“咸味”了?今天喝信阳毛尖,不但有“咸味”还有“油味”。“油味”的表述不一定准确,大家还可以探讨。我感觉嘴里厚了一层
期刊
俗话说“人养玉,玉养人”,玉与壶,其理可相通。于是我便养了一把紫砂壶!壶看似没有生命。其实经过人的泡养。它以温润有神来回报主人对它的精心呵护。养壶做到了人壶合一!就是在“养”自己。也就是养性、养心、养生。  紫砂壶,为什么人人称好?因为紫砂泥原料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吸水率、透气性等性能独特。买壶时。我选择质地上乘的紫砂壶。一把新壶从开始泡第一泡茶的时候就和你结缘了。真正的好壶,仅仅是泥好、工好、
期刊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繁荣中的闽南金三角。不但银行与金店如雨后春笋随处可见,小型的书屋与茶庄近来也悄然涌现于大街小巷。“喝好茶,读好书”已日渐成为一种时尚,它默默地与奢靡的灯红酒绿分庭抗礼,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并蒂莲一花独秀的文化景观。  如今文化界“救救”之声此伏彼起,却似乎尚无“救救茶文化”之呼吁。有千年历史的中华茶文化老树新芽。较为自如地适应了当前经济运行机制变幻的风风雨雨:茶叶借文化生财,文化人
期刊
最早的黑茶制作起源于四川,藏茶作为四川最具代表性的黑茶茶品,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的藏茶又被称为南路边茶、乌茶、边销茶,专供西藏、青海及四川甘孜、阿坝等藏区。千百年来,藏茶作为藏区人民“旦夕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藏茶文化。    文成公主的“陪嫁茶”    追溯藏茶的历史,可依《西藏政教鉴附录》:“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唐贞观年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藏茶之乡
期刊
范思双是川西坝子上有名的布袋戏艺人。川西是孕育戏曲艺人的福地。范思双少年时就常钻进茶馆看布袋戏。那时,各大茶馆都爱请布袋戏艺人搭台唱戏。川西布袋戏艺人多游走在茶馆。高超的表演者能同时演奏乐器、操纵偶人和唱说戏文,有“一口说出千古事,十指弄成百万兵”之赞誉,所以深受茶客喜爱。  布袋戏大约起源于明嘉庆年间,为木偶傀儡戏剧,其与各地方言结合,唱腔丰富,是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说唱艺术。川西布袋戏与别处不同
期刊
小镇地处南北交界。粉墙黛瓦,小巷深深。四围远山如眉,淡淡蹙起,把它拢在其间。镇子里,五水环绕,白白亮亮,日里夜里地流,流出一种婉约,流出一种杏花春雨江南的韵味。  小镇由于气候温润,适宜茶叶生长,因而也就成了陕鄂一带有名的茶乡。  是茶乡,又加上文化风俗所致,这儿的人特爱饮茶。有客到来,不问吃饭,首先端茶,递上一杯,再散一根烟。主客之间,一边谈着,一边品着青涩的茶水,俨然一对茶道中人。  日日身处
期刊
春寒料峭,与桑吉师父喝茶,有幸品尝到一道二十年的藏茶,其茶香至今仍徘徊脑中。  屋外风寒,而室内却暖意洋洋。师父知道我们来,事先准备了茶具和沸水。师父很慈祥地对我们笑笑:“今天喝藏茶吧。”之前只是听说藏茶之名。并没有好好品味一番,此次又是有一定年份的老茶。一下子我就来了精神。等师父一打开茶包,一股幽幽的茶香迎面而来,我深呼吸一下,顿觉精神为之一爽。  很久以前便知道藏茶是世界茶诞生地雅安独有的品类
期刊
老壶发人幽思,也常常惹人遐想。二十多年前,陪台湾“壶痴”朋友,去宜兴买紫砂壶。其间,我去拜访壶艺名家、老朋友章静,因久别,晤谈甚洽,依依惜别时,他送我“红色”紫砂小壶一把。台湾朋友买过紫砂壶。就地和我分手。  老朋友章静送我的“红色”小壶,很让台湾朋友“眼馋”,回台的最初几年。一直在来信、来电中提及,让我加惠转让与他。因是朋友送我的物品,怎能易人?被我婉拒。后来。已是著名宜兴壶艺名家的章静,冬遭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