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课边缘化生存的忧思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中专语文课还要不要上”“中专语文课上些什么”“中专语文课怎样上”和“中专语文课效果如何评价”四个角度思考了当前中专语文课的困境,探讨了中专语文课的出路,并提出应当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的方法来改变当前中专语文的边缘状态。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育 边缘化 改革 评价机制
  [作者简介]汪江峰(1978- ),男,浙江绍兴人,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专语文教育教学。(浙江 绍兴 312000)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2-0187-02
  
  一、引言
  
  当前,中专语文教育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教学课时一再减缩,学生重专业课轻文化课,语文课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学生学习劲头不足,语文能力普遍低下,这种危机成了中专校园的通病。面对中专语文的生存困境,我们不禁充满忧思。这些忧思主要集中在几点上:中专语文课还要不要上?中专语文课上些什么?中专语文课怎样上?中专语文课效果如何评价?面对这些忧思,我们积极探索,希望能有所启发、有所促进。
  
  二、对中专语文教学的忧思
  
  (一)忧思一:中专语文课还要不要上
  中专语文课还要不要上?当中专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都集中在专业课上,当学生对语文课越来越不重视,当部分语文老师忍不住对自己的课产生质疑的时候,这个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中专生入学基础普遍比较差,进入中专后又普遍偏重专业课轻视文化课,导致语文水平裹足不前,甚至不进反退。翻开学生的作文本,病句、别字触目惊心,完全没有语病的作文凤毛麟角。有的学生无法顺畅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学生连一张像样的病假条都写不好,有的学生甚至连常用汉字都认不全。这样的现状证明了语文课的存在必要。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社交能力的必要手段,也能促进他们对专业课的掌握和理解。語文课的存在价值不容置疑。
  但是,如果中专语文课继续处在当前的边缘地位,它还有多少真实的价值?中专语文应该怎样开拓出自己的精彩空间?
  (二)忧思二:中专语文课上些什么
  既然明确了中专语文课的存在价值,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上些什么,让我们的语文课不再是暮气沉沉?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的特点就是它的生动、丰富和广博。语文课的内容,绝对不仅仅是一本教材、一本读本,甚至也不仅仅是几本课外读物、名家名著。所以尽管语文教材一改再改,选择什么文章进入教材,选择什么作品进入读本,编委们可以说是费劲心力。但是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仅仅把教材上的文章教好,带领学生学好编委们精心编排的好文章,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编委们固然可以给我们很多经典的作品,但是对于整个语文的开阔视野来说,教材只是极狭窄的一小部分。读本上、名家名著等众多课外读物也仍是极狭窄的一部分。笔者认为语文老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到更为广阔的语文天空里去,留意身边丰富的语文现象,探索生活中更富有生命力的语文领域。
  中专语文的优势在哪里?笔者以为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没有高考指挥棒的左右。因此,中专语文可以远离应试,理应有更为开阔的空间。
  还有哪些内容可以进入中专语文课的视野?那些承载着中华文化积淀的语文内容像成语、对联、谜语都是极好的素材,那些和时代息息相关的充满创意和智慧的标语、广告语、短信也是极佳的材料,那些在注重交际、自我推销的社会中和学生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求职函、演讲术、普通话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些“非常态”的语文素材,可以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去,让语文课更加灵动,充满激情。
  语文课应符合时代的要求,除了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理解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渗透德育,培养习惯等外,还应该追求课堂教学的隐性效应,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即培养他们较强的能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等,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
  当然,语文课不是跟什么都沾边的杂烩课,语文课的立身之本是要让学生积累语言、语感和情感,从而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
  (三)忧思三:中专语文课怎样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是学习的内驱力,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应是重中之重。有了乐趣自然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也会给边缘化的语文教学带来一缕春天的阳光。
  既然体育课需要学生走上操场自己操练,化学课需要学生走入实验室自己动手,音乐课需要学生放开喉咙自己歌唱,为什么语文课要闭锁在小小的教室听老师一人滔滔不绝?
  转变一下上语文课的思路,就会发现语文的天地很大很宽广。语文课可以成为一场辩论赛,为了辩论而查找资料、组织思想、准备论词的过程,到辩论场上针锋相对、竭尽全力反驳对方树立己方观点的过程,学生所能亲身学到的东西难以计数。语文课可以成为一场模拟求职招聘会,让学生撰写一份完美的求职自荐书,准备好求职面试的应答技巧,体会自我推销和与人交往的秘诀,这个过程学生所能亲身学到的东西一言难以蔽之。课堂的活动形式还有很多,说、诵、辩、唱、演等,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都可以为我所用。
  学生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讲话缺乏条理,表达能力不强,为什么不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把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交给学生,设计一个学生关注的问题,让学生开口说话,尽情表达。从说话脸红、结结巴巴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中间的距离是“锻炼”。学生写作文很困难,像是挤牙膏,可是到了网络上却是聊天好手,妙语连珠。为什么不能把每周必交的随笔换成网络博客?让学生在博客上自由耕耘,老师、学生、网络上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评价,谁的博客点击率最高,谁的博客留言最多,自然会成为一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爱上写博客,从而爱上写文章。
  另外,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成语接龙、知识竞赛等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为自尊而奋斗的内驱力。男生与女生间的竞赛、小组间的竞赛和学生个体间的竞赛,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自我提高。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入活跃状态。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改革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努力挖掘兴趣点,讲究授课形式的多样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要强化实用性,抓好基本训练,力争在改革语文教学的内容及方法中寻求突破,使语文教学走出困惑,上一个新台阶。
  (四)忧思四:中专语文课效果如何评价
  既然中专语文课可以引入如此开阔的内容,那么期末通过一张试卷的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评价手段是否过于单薄和机械?一旦把如此丰富的课堂形式真正赋予实施,怎样才能对这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笔者认为,与语文课堂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相配套,必定要有一套完备的评价系统。光凭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建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勤奋都能有所归依。反过来说,也只有当教学评价机制改变之后,教学内容和方式才会相应地变革。在高考指挥棒下,语文课必定充满应试的阴影,即使教师试图增加素质教学的内容,也构不成真正的主体。这是我们在应试教学下的无奈和彷徨。所以,远离高考指挥棒的中专语文有理由庆幸,有理由走得更远、更宽阔。中专语文课的改革,根源也在于教学评价机制的变革。
  怎样的教学评价机制适合中专语文,能让中专语文课走出边缘状态重新焕发青春活力?笔者认为最根本的一点是,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不仅包括智力的因素,也包含了非智力因素,例如情感、意志、态度、个性、个人价值观的形成等。以往的评价体系,更多地侧重于智力因素(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和评定,更多地关注语文课程的“选拔”功能,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个人品质、情感方面的养成和引导。语文课程不只是文化信息和知识的载体,而更多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价值为主导的文化观,因而,中专语文课程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全面培养其合作精神和自主发展、探索的能力。
  所以,要让试卷一统天下的评价机制下课。当然,适当的书面考试仍是必需的,因为它确实能表现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如一定的书面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能力。但是它表现的面是狭窄的、单一的、机械的,所以,书面考试不能成为评价的主体,而只能成为评价的其中一块内容。
  和书面考试并重的,笔者认为还应当包括竞赛成绩、课堂活动表现、作业反馈情况以及发表作文、完成课题的情况等。这种评价机制应包括丰富的内容,关涉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多个方面。中专语文课程的评价过程既要通过终端的效果检查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情况,以便教师改善和完善教学的过程,也要通过过程性评价检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自主发展。语文课程评价方法的运用,要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最终价值取向,也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当然,这样的评价机制必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它的可控性远不如书面考试。所以,老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制定详尽的与之配套的评价体制,尽量使这一评价机制客观公正详尽,增强其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期初要有一份详尽的教学内容计划和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明确新学期的任务,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教师和学生协同完成学习计划,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最终结果评价、结合全面性评价与专项性评价,使教学效果评价有的放矢,全面完善。
  
  三、结语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说出了“从来如此便对吗”的质疑,请允许笔者也做一回狂人,质疑一下我们的传统语文课:语文课必须要依赖于某一本教材才对吗?除了教材,我们的语文分明还有着更开阔的空间啊!语文课必须是学生坐着听讲老师滔滔不绝的单调化课堂模式吗?丰富的竞赛手段活动形式不是可以有更好大额教学效果吗?!语文课必须要用一张试卷来评价教学效果吗?除了考试,我们不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真实的语文素养吗?
  诗人余光中曾说过:“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常在,必然汉魂不朽,让我们常保中文的灵动与清纯。”面对今日的边缘化,除了语文教师,还有谁来珍视语文这片世界的灵动与清纯?除了语文教师,还有谁来珍视那些依然对中文心存热爱的学生?所以,在如此的夹缝中,语文教师要鄙弃自己的悲哀,停止抱怨,倾尽己有,改变教学方法,使这种边缘化现象早日改变。
  
  [参考文献]
  [1]周宁.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初探——“五段式”教学与激励式考核尝试[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2).
  [2]刘林娟.面对浮躁,我们该何去何從——中专语文教学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3).
  [3]田正本.浅议中专语文教学[J].科技资讯,2006(22).
  [4]桂丽.中专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6(8).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要求外语人才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的精读课程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提出利用精读课堂开展口语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英语的机会,在教学中适时地融入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对英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效果 素质教育 精读课程  [作者简介]赵卫丽(1963- ),女,
史晓鹤  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高级政工师,国家职业指导师,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会主任,全国商业中专研究会副主任,中西部教育顾问,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3年前,刚刚接任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的史晓鹤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3年内不接受媒体关于她个人的专访,不出现她个人的照片。3年后的一个教师节,怀着对《教育与职业》这本由黄炎培老
(1)不烧保险丝,放大器无信号输出断电后,打开放大器盒盖。检查交流直流保险丝没有熔断,但无信号输出,检查用户放大器没有发现故障。通电后,测量发现电源电压过高,造成放大器保护电路
在原有1310nm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增加1550nm光发射机、光放大器以及线路扩容、加芯等技术手段来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1550nm改造工程,并对回传业务、指标分配、实施步骤等作了简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选择时间:2015年2月—2018年2月,分别行不同的治疗方式:疏血通治疗、疏血通联合
陕西重型机器厂有5栋楼住户打电话报修,反映电视无信号,维修人员去检查,发现这5栋楼干线放大器供电电源跳闸(插卡式电表),合闸后这5栋楼信号同时恢复,但第二天上午住户又反映无
目的分析研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该院2015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抽取80例作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