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的“情”、“趣”、“美”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06456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树的变化是秋天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价值。因此,我园确立以“树"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活动。我们小班老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决定通过美术活动手指点画《树妈妈和树叶宝宝》让幼儿来感知树的变化,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同课异构,我们认为只有注重体现美术活动的“情”、“趣”、“美”,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完成美术活动的终极目标。
  一、着力挖掘活动中的情感价值,以“情”感人
  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目标方面也是把情感作动力,要求教师应重视认知的情感化和情感的认知化。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曾生动地比喻教育中同时追求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如同“一个人用两个并排的梯子爬墙壁,这两个梯子每一级的间距太大,以致一步一级攀登起来不方便。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行为和情感目标。这两个梯子的构造,使一个梯子的每一级正好在另一梯子每一级的中间。通过交替地攀登这两个梯子——从这个梯子上的一级踏到另一个梯子上够得上的一级——就有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
  幼儿由于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形象性,情感占优势,认识过程常有很大的情绪性。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情感沟通与满足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达属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丰富和发展其情感世界,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完善的发展。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点画《树妈妈和树叶宝宝》创设了秋天来了,树叶宝宝离开了树妈妈,树妈妈很想念树叶宝宝这一情境,激发幼儿为树妈妈找回树叶宝宝的愿望。这个情境本身就充满了情感教育价值,孩子是带着对树妈妈的牵挂之情去参与活动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用自己的小手点画让树叶宝宝回到了树妈妈的身边,帮助了树妈妈,在帮助了别人后幼儿自己也体验到了付出的快乐。另外,针对一研中最后环节情感方面因素体现的份量不够这一状况,在二研中我着力挖掘课程的情感教育价值,在活动最后增加了一个情感渗透的环节:从树妈妈找回树叶宝宝,引入到幼儿的生活,来体验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教师把幼儿的作品全都贴在黑板上,说:哎呀,现在大树妈妈都找回了树叶宝宝,它们真高兴。现在我们来当大树妈妈,亲一亲自己的宝宝,(做亲吻动作)大树妈妈很爱树叶宝宝,你们的妈妈爱不爱你们呢?是怎么爱你们的?(老师扮妈妈做疼爱小宝宝动作,如抱一抱、亲一亲,说一句充满爱意的话。)你们爱不爱妈妈呢?请幼儿上来做爱妈妈的动作或说一句爱妈妈的话。孩子和老师充分互动后,教师接着说:妈妈很辛苦,今天回到家对妈妈说一句: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让妈妈高兴高兴,好吗?
  通过师幼情境表演,强化了活动的情感因素,以“情”感染孩子,让孩子通过动作感受到妈妈的爱,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这个环节可以说是整个活动的亮点,也是点睛之笔,把幼儿从艺术想象中拉回到现实生活,让孩子学会感恩。这也充分体现了美术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二、在活动形式和细节处理上,以“趣”诱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学应能激起幼儿“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有兴趣,并感到愉快”。因此,在活动内容、形式和细节方面,我在一研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使活动更具趣味性,诱发孩子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1.形式上的“趣”。
  小班孩子手部小肌肉发育不够成熟,他们对手工工具和材料十分好奇。手指点画,这种形式能让孩子感到新奇、有趣,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喜欢去做,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且手指点画操作效果很好,点画的过程和 点画后的作品都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活动时观察到孩子都在专注地点画,当老师把作品都贴在黑板上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2.情境创设上的“趣”。
  孩子是在情境中学习的,老师用拟人化的口吻把大树和树叶拟人化,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让大树和树叶都鲜活起来,使孩子对大树和树叶充满兴趣,这种动机呼唤鼓动起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充满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之中。
  3细节上的“趣”。
  二研中,我通过细节的处理来增强趣味性。如教师与大树妈妈交流、教师边点画边唱树叶的歌、最后的情境表演,这些细节处理都把“趣”字注入课堂,孩子因为感到有趣而体验到快乐。
  三、丰富操作材料,以“美”悦人
  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教育,我们美术活动中就是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一研中,老师只提供一种绿色放在有海绵的盘子里让幼儿点画,因为用海绵放在盘中,颜色很淡,影响了画面效果,作品出来后感觉色彩很单调,缺少美感,难以达到美术活动的目标。基于此,我在二研中做了如下改动:
  1.将点画颜料由一种绿色增加到三种:红色、黄色、绿色。这样改动首先是因为秋天本身就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不同颜色的树叶把大自然装扮得五彩缤纷:红色的枫叶、金黄色的银杏树叶,还有绿色和黄色相间的白杨树叶……其次是幼儿对明亮、鲜艳的色彩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能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再次就是让幼儿在点画时去发现两种颜色相混时会产生新的颜色,积累色彩方面的知识经验;最后点画好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美感,能让幼儿感受到美的愉悦,得到美的熏陶。
  2.老师的范例加上蓝色的背景,这也是为了提升教具的美感。改动后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幼儿在活动中都能积极投入,点画出来的作品色彩丰富、浓重,富于美感。
  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它不仅使幼儿获得美的感受,发展幼儿美好的情感,陶冶幼儿的性情,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在小班美术活动《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同课异构中,我通过调整教学方案,突出了活动中的“情”、“趣”、“美”,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中的价值取向: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的成就感。
  说明:一研时还是秋天,故活动目标中有一项是“了解秋天树叶变黄、落下的自然现象”,二研已是冬天,孩子们对秋天的季节特征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这一目标就被删除了。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食物中毒、设施不良、外来侵害等原因造成的幼儿伤亡事故不断增多,给孩子幼小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幼儿缺乏应有的生活经验及自我保护能力。《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由此
期刊
设计思路:  泡泡糖,无论是大人、小孩都喜欢吃,但是吃过之后,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很多麻烦,它的特点是很黏,如弄到地上一块块乌黑脏兮兮,如弄到头发上、衣服上,很难清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又影响环境卫生。我园正开展研究《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课题,为此,我就以泡泡糖为主题,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泡泡糖的性质特点,通过观看图片,懂得乱扔泡泡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麻烦。  2.讨论
期刊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做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纲要》将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放在首位,将其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但是在幼儿园实践中,情感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情感教育目标的缺失、
期刊
死亡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既然无法逃避,不如坦然面对,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由于电视、电影、报刊、童话及一些动漫游戏的影响,幼儿对死亡的认识进入了一个误区,不能获得正确的死亡认知。在童话故事中已经死去的人可以通过某些魔法再次复活;动画片里,一些角色可以有很多条命,死了可以再复活,这些夸大、不实、扭曲、神秘的信息,影响幼儿对死亡的认识,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自杀已经是当前18
期刊
幼儿文学作品,是指以学前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儿歌、故事、童话和散文等。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应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充满诗意的浪漫文学和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提出的两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倾听与表达”。所谓倾听,就是认真听、用心听。就幼儿的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倾听
期刊
一、设计意图  因为小班孩子对颜色和数都刚刚熟悉,他们又都喜欢小动物,所以我创设了“果园丰收了,动物们都来摘果子”的游戏情境。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巩固幼儿对颜色和数的认识和记忆;其次,借助子母胶的使用,以粘贴的方式进行操作,让幼儿的小手肌肉也得到很好地锻炼与发展。另外,巧妙利用月饼盒的张与合,给小班幼儿的操作以及对游戏材料的收放也提供了便易。  二、所需材料  废旧月饼盒、水果包装套、丝绵、纸杯,
期刊
设计思路:  一天早晨,早餐时吃蛋,我无意听到了孩子们在争论着:“这是鸡生的蛋”“不,是鸭蛋,鸭也会生蛋的”“也有恐龙蛋”“不是的,恐龙的蛋是很大的”“小猫也会生蛋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走上前,告诉他们这是鸡蛋。他们马上产生了很多的疑问:“有没有恐龙蛋吃?”“小猫是不是不会生蛋?”“鹌鹑蛋是鸡生的吗?”原来孩子们对“蛋”这么感兴趣,我决定尝试教学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我先从幼儿最喜
期刊
活动目标:  1.感受小蚂蚁过河的快乐及遇险后从紧张、害怕到美滋滋过河的心理变化。  2.观察并理解课件中小蚂蚁过河的情节变化,并能用比较连贯的语句讲述出小蚂蚁过河的情节。  3.体验两只小蚂蚁的经历,知道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已会唱《蚂蚁搬豆》歌曲、flash动画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蚂蚁搬豆”的歌曲导入  师:“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蚂蚁搬豆》的歌曲吗?我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提问很常见,不少学者也对幼儿的提问做了专门的研究,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对待幼儿的提问还存在很多误区,如敷衍了事、粗暴对待、不予理睬等。表面上看教师对待幼儿提问似乎是一件小事,实际上关系到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  (一)误区一:不理睬  我们班的带班老师个子比较瘦小。有一次,班里的一个比较好动的男孩跑到老师的身边,突然问了带班老师一个问题,他说:“老师,为什么你那么矮啊?”当时,带
期刊
游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不但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动手动脑,合作沟通,积极交往等等,还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因为考虑到孩子的安全等问题,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这种想法某种角度上剥夺了孩子的一些游戏的机会和权利。即使开展游戏,也是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