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今天,教育也进行着一场大革命。在这种背景下,要求“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便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一个主旋律,一个新亮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便随之产生,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向,走在教学理论的前列。本文针对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明确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新的教学理念,展开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
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现在,教师们要改变使用多年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些,都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其中,笔者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结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认识和心得,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创造性教学课程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相对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而事实上,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与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课改新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教材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其二,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做到数学学习内容现代化。其三,教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既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四,教材适当编排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实践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平面镶嵌、设计对称图案等。其五,教材的编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再是执行教材的“忠实奴仆”,在课程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体例,可以适当改变课程顺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造性教学,把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程。
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们必须不断充实自己。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以前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转变为现在师生共同互动的教学模式。新课本内容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空间,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的大舞台:课本中,少了框架的内容,少了死记硬背的定义,更多的是学生亲自参与的推导过程。如在讲到二次函数图像问题时,可从y=x2谈起,让学生自己根据一次函数的画法,自己画出函数的图像来,先建立起对二次函数的兴趣;然后画y=x2 2的图像,找出两个函数的区别和联系;进而找出y=ax2和y=ax2 k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总结出两个函数的性质(坐标平移的引入)。对图像进行比较学习,根据比较的结果归纳函数的性质,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是一条捷径。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必须要创设好问题情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贴近学生生活,且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发生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重塑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好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等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全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需要电脑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一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如数学教材每章《证明》(一)中的第一节“你能肯定吗”。通过课件的形式演示出道理,从中不需要教师多开口,学生就可以感悟到数学知识。
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因素的不同,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手段标准化,建立“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树立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 人是有差异的,如果按同样的要求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教师只有让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同时,让学生的特长更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才是教育的成功。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多带一份情感,才能看到今天的好学生,也能看到明天的人才。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笔者想再加上一句:“只有爱的成功,才有教育的成功。”
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特点 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其显著的特点,即面向大众,承认差异,尊重个体。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也应包括学生本身,只有将学生也视为评价的主体,才能使评价被学生认可与接受,评价才有意义。
实施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 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重视数学教育的过程,实施新的教学评价。
结束语
新课标实施的过程,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上不断摸索的过程,更是每一位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要坚持做到由以前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在教学中,着重突出学生的探索精神,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追求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自主地学习数学。在学习中,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习中,发现和创新、领悟和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永,余文森,张文质编.指导——自主学习[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傅前晓.数学教学新理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现在,教师们要改变使用多年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些,都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其中,笔者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结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认识和心得,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创造性教学课程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相对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而事实上,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与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课改新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教材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其二,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做到数学学习内容现代化。其三,教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既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四,教材适当编排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实践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平面镶嵌、设计对称图案等。其五,教材的编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再是执行教材的“忠实奴仆”,在课程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体例,可以适当改变课程顺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造性教学,把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程。
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们必须不断充实自己。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以前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转变为现在师生共同互动的教学模式。新课本内容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空间,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的大舞台:课本中,少了框架的内容,少了死记硬背的定义,更多的是学生亲自参与的推导过程。如在讲到二次函数图像问题时,可从y=x2谈起,让学生自己根据一次函数的画法,自己画出函数的图像来,先建立起对二次函数的兴趣;然后画y=x2 2的图像,找出两个函数的区别和联系;进而找出y=ax2和y=ax2 k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总结出两个函数的性质(坐标平移的引入)。对图像进行比较学习,根据比较的结果归纳函数的性质,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是一条捷径。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必须要创设好问题情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贴近学生生活,且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发生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重塑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好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等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全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需要电脑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一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如数学教材每章《证明》(一)中的第一节“你能肯定吗”。通过课件的形式演示出道理,从中不需要教师多开口,学生就可以感悟到数学知识。
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因素的不同,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手段标准化,建立“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树立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 人是有差异的,如果按同样的要求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教师只有让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同时,让学生的特长更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才是教育的成功。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多带一份情感,才能看到今天的好学生,也能看到明天的人才。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笔者想再加上一句:“只有爱的成功,才有教育的成功。”
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特点 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其显著的特点,即面向大众,承认差异,尊重个体。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也应包括学生本身,只有将学生也视为评价的主体,才能使评价被学生认可与接受,评价才有意义。
实施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 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重视数学教育的过程,实施新的教学评价。
结束语
新课标实施的过程,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上不断摸索的过程,更是每一位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要坚持做到由以前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在教学中,着重突出学生的探索精神,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追求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自主地学习数学。在学习中,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习中,发现和创新、领悟和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永,余文森,张文质编.指导——自主学习[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傅前晓.数学教学新理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