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问题。应该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其意义不言而喻。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浅见:
一、明理法
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应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其美好的心灵,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刻也不能松懈。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明理法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学生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应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较好表现的学生,都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要在班级营造起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感染法
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
小学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四、示范法
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所谓示范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现象,这一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小的,鉴于此,教师在教学《劳动不分贵贱》这一课时,不要只是照本宣科,从理论上进行讲述,可以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的、被人们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劳动者的人和事,以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者的尊敬,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五、锻炼法
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锻炼法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例如,结合每年的春游、秋游,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并且要求他们不带零食,只带开水。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又能促进他们互助、顽强、坚毅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且紧密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组稿编辑:刘明灯】
(作者单位:621100 四川省三台县高山小学)
一、明理法
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应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其美好的心灵,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刻也不能松懈。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明理法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学生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应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较好表现的学生,都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要在班级营造起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感染法
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
小学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四、示范法
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所谓示范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现象,这一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小的,鉴于此,教师在教学《劳动不分贵贱》这一课时,不要只是照本宣科,从理论上进行讲述,可以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的、被人们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劳动者的人和事,以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者的尊敬,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五、锻炼法
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锻炼法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例如,结合每年的春游、秋游,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并且要求他们不带零食,只带开水。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又能促进他们互助、顽强、坚毅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且紧密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组稿编辑:刘明灯】
(作者单位:621100 四川省三台县高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