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就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对所学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过程。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正在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从数学的实用性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教会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是警察,凭借犯罪嫌疑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可得到的利息。
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介绍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学数学,从初一代数起,就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而小学数学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要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样一个转变。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呢?我们可以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需要他们掌握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例如,在学生刚接触几何时,对“几何”这个词相当陌生,为什么把这门学科称为“几何”呢?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介绍“几何”这个词的来源:古时候尼罗河流域洪水经常泛滥,粮田被淹,洪水之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以确定边界,从而形成了一门专门技术——“测地术”,这就是几何的原意。学生了解了“几何”含意之后,知道几何源于生活实际,就不会再觉得神秘了,或许还会对学习几何产生兴趣。这样经常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各种知识背景,可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习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加强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一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等。二是要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教会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是警察,凭借犯罪嫌疑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可得到的利息。
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介绍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学数学,从初一代数起,就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而小学数学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要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样一个转变。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呢?我们可以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需要他们掌握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例如,在学生刚接触几何时,对“几何”这个词相当陌生,为什么把这门学科称为“几何”呢?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介绍“几何”这个词的来源:古时候尼罗河流域洪水经常泛滥,粮田被淹,洪水之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以确定边界,从而形成了一门专门技术——“测地术”,这就是几何的原意。学生了解了“几何”含意之后,知道几何源于生活实际,就不会再觉得神秘了,或许还会对学习几何产生兴趣。这样经常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各种知识背景,可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习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加强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一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等。二是要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