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9年夏秋之交,中共冀中区党委和军区司令部进驻武强,开始在马头、小营、林东一带活动,到秋天移至以康贺北代为中心的二、六区的村庄。当时的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和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冀中区党委副书记鲁贲、宣传部长周小舟、王春兰、周续辉、范瑾(黄敬的爱人)等,住在了北代地主贺家大院。
当时阴雨连绵,河水骤涨,日军又乘机扒开子牙河、滹沱河、大清河、滏阳河等堤防口子100多处,企图冲毁冀中抗日根据地。武强全境一片汪洋,冀中领导机关于汹涌洪波中进驻武强。在这里准备完成的主要任务,一是召开冀中区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党的建设和反“扫荡”的问题;二是整训第三纵队(当时冀中军区所辖部队称作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三纵队),创建解放区主力兵团;三是开展生产救灾、推行民主、改善民生和筹备恢复出版《冀中导报》事宜。在此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有力的促进了武强县各项工作的开展。这次政治整军是部队建立以来的第一次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期间党中央派了以方强为首的考察团前来考察整训情况。
冀中区党委在武强期间,通过3个月的整训,部队提高了政治军事素质,对建党、建政和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月27日,冀中区党委在北代村召开扩大会议(北代会议)。会议在分析和确定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和对敌斗争的方针、任务的基础上,具体布置了建党、建政任务。之后,又专门召开了组织会议,区党委书记黄敬、组织部长刘亚球等及冀中各县委组织部长参加了会议。时任中共武强县委组织部长的严镜波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明确了组织建设的任务,解决了整顿党组织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会议进行了10余天。会后,中共武强县委召开了各区参加的组织会议,组织部长严镜波传达了会议精神,对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例如,原来吸收党员没有候补期,这次规定雇农入党没有候补期,但地富子弟入党候补期一年,并必须有两个以上入党介绍人。此外,全县开展对党员进行普查,对地富分子,不法商人清除或劝其退党;对政治觉悟较高的保留下来,按期交纳党费;3个月不交党费以自愿退党论;按期过组织生活;地富子弟不以地富分子论,可以入党等。并制发党员统计表。组织部负责对全县党员分批进行整顿、审查,然后建立制度,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如学习党员的权利、义务、纪律等。宣传部掌握支部教育,组织支部书记、委员学习,并开办《支部小报》。从而使党的组织工作逐步纳入正规。并在冀中区党委的领导下,利用当时的大好形势,召开了各种会议,开办各种训练班,训练了区、村干部。还对全县抗日小学教员集中在东里谦进行培训,县委书记张之生、县长李子寿亲自到班讲课,讲政治,讲文化,为党培训了大批骨干。并在教师中发展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入党,壮大了党的队伍。
同年,冀中行署在北代村召开的行政会议上,提出各级政府的会议、汇报、检查制度。以后,专署、县、区级的各种工作制度便逐步建立健全起来。一是生活供给制度。专区、县、区三级脱产干部,每人日供粮食(以小米计)1.5市斤、木柴2.5市斤、菜金5分、盐7钱(低的3钱)、食油3钱(高的7钱)。各地以此数额为基础,有时根据季节变化和收成好坏稍有增高或降低。二是早操制度。在日军占领县城之前,专员公署和县、区干部,坚持集体出操20~30分钟。转入农村后取消,在办班、开会等集中活动时继续坚持。三是学习制度。每日早饭前2小时,各单位将人员集中在一起学习,主要是革命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等内容。从抗日根据地创建初一直坚持到1940年反“蚕食”斗争。后来由于环境残酷,由集体学习改为自学。通过学习,有效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工作能力,增强了革命斗争意志。四是工作制度。形成了布置工作、检查指导、交流经验、总结汇报、激励先进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保证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保持上下联系,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1940年5月中旬,冀中军区主力部队由中路总指挥程子华政委率领从冀鲁豫讨伐叛逆石友三胜利归来,住在北豆村、刘南召什、王南召什(合立村)、西北召什等村和饶阳、献县连接的许多村庄,军区司令部就住在北豆村。这时,小麦长势喜人,夏收即将开始。日军为了抢夺农民的粮食,按据点、增队伍、设岗哨,准备抢麦,群众对此十分担心。在这关键时刻,军区主力部队的进驻,迫使日军不得不望风而逃。为了保护麦收,军区部队在北豆村召开了两次大会。一次是在一个打麦场上,参加大会的是北豆村一带村庄的干部群众约2000余人,围了个大半圆圈。程子华政委先讲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国共合作,向我根据地大举进犯,接着例举了石友三在河南、河北杀害大批地方干部、部队官兵等和石友三不打日本鬼子、专门打八路军搞摩擦的许多事实。讲了党中央关于打击消灭石友三的指示精神。最后他大声讲:“这次回来,是同大家一起,共同保卫麦收的,决不让敌人抢走一粒麦子!”群众都高兴极了,充满了欢乐的笑容,不时地发出震耳的口号声:“欢迎程政委讨逆胜利归来!”“保卫麦收!”“不让敌人抢走一粒小麦!”会议开了约两个小时。程政委的讲话使群众欢欣鼓舞,喜笑颜开。
这次会议后,又召开了一次有近3万人参加的大会。除部队的万余人外,其他近2万人是武强、饶阳、献县三县附近村庄的干部群众。会场上搭了一个大台子,还安装了扩音器和喇叭。会议开得十分隆重热烈。开会前部队和干部群众都是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嘹亮的歌声从四面八方进入会场。会议开始,程子华政委首先讲话,大意是说:我们部队在这几个月到冀鲁豫边区打顽固派石友三去了,打了几个大胜仗,我们开会就是庆祝这次大胜利!随后又有一位军区首长讲话:我们这次反顽斗争胜利归来,要为保卫麦收而斗争,不让鬼子抢走我们一粒小麦,我们军民一定要打好保卫麦收这一仗!他的讲话又不断被口号声所打断。晚上,部队文工团演出了文艺节目。
这两次大会对干部和群众的影响、教育很大,充分体现出了军民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同时对广大干部群众也是一次很大的鼓舞。
此后,国民党对鹿钟麟、张荫悟、石友三等的摩擦失败不满,企图委任庞炳勋为河北省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理直气壮地提出,朱德总司令坚持华北抗战有功,中央政府应该体察民意,委任他为河北省主席。武强人民同华北人民一道,拥护共产党中央正义声明,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的“驱庞拥朱”运动。庞见苗头不对,便销声匿迹。
1942年3月底的一天,住在西北召什、刘南召什、王南召什和北豆村一带的冀中区党委机关和军区司令部领导,去看望住在东刘堤、西刘堤村的武强县委和县政府领导机关人员。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和宣传部长周小舟等十几人,骑马由西北召什村来到东刘堤时已是上午九点钟了。县委主要领导闻讯赶来迎接。区党委领导不顾沿途劳累,立即同大家见面,并召集大家讲话。周小舟讲的时间长,讲的是反对主观主义,他说:“什么是主观主义呢?主观主义就是凭想象,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这种思想对工作是很有害的……”讲了一个半小时才结束。首长的讲话,大家倍感亲切,使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大家深深感到,在抗日斗争艰苦的年代里,用革命理论指导革命斗争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教导,给武强的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冀中区党委和军区司令部驻武强3个多月后撤离。
当时阴雨连绵,河水骤涨,日军又乘机扒开子牙河、滹沱河、大清河、滏阳河等堤防口子100多处,企图冲毁冀中抗日根据地。武强全境一片汪洋,冀中领导机关于汹涌洪波中进驻武强。在这里准备完成的主要任务,一是召开冀中区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党的建设和反“扫荡”的问题;二是整训第三纵队(当时冀中军区所辖部队称作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三纵队),创建解放区主力兵团;三是开展生产救灾、推行民主、改善民生和筹备恢复出版《冀中导报》事宜。在此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有力的促进了武强县各项工作的开展。这次政治整军是部队建立以来的第一次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期间党中央派了以方强为首的考察团前来考察整训情况。
冀中区党委在武强期间,通过3个月的整训,部队提高了政治军事素质,对建党、建政和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月27日,冀中区党委在北代村召开扩大会议(北代会议)。会议在分析和确定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和对敌斗争的方针、任务的基础上,具体布置了建党、建政任务。之后,又专门召开了组织会议,区党委书记黄敬、组织部长刘亚球等及冀中各县委组织部长参加了会议。时任中共武强县委组织部长的严镜波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明确了组织建设的任务,解决了整顿党组织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会议进行了10余天。会后,中共武强县委召开了各区参加的组织会议,组织部长严镜波传达了会议精神,对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例如,原来吸收党员没有候补期,这次规定雇农入党没有候补期,但地富子弟入党候补期一年,并必须有两个以上入党介绍人。此外,全县开展对党员进行普查,对地富分子,不法商人清除或劝其退党;对政治觉悟较高的保留下来,按期交纳党费;3个月不交党费以自愿退党论;按期过组织生活;地富子弟不以地富分子论,可以入党等。并制发党员统计表。组织部负责对全县党员分批进行整顿、审查,然后建立制度,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如学习党员的权利、义务、纪律等。宣传部掌握支部教育,组织支部书记、委员学习,并开办《支部小报》。从而使党的组织工作逐步纳入正规。并在冀中区党委的领导下,利用当时的大好形势,召开了各种会议,开办各种训练班,训练了区、村干部。还对全县抗日小学教员集中在东里谦进行培训,县委书记张之生、县长李子寿亲自到班讲课,讲政治,讲文化,为党培训了大批骨干。并在教师中发展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入党,壮大了党的队伍。
同年,冀中行署在北代村召开的行政会议上,提出各级政府的会议、汇报、检查制度。以后,专署、县、区级的各种工作制度便逐步建立健全起来。一是生活供给制度。专区、县、区三级脱产干部,每人日供粮食(以小米计)1.5市斤、木柴2.5市斤、菜金5分、盐7钱(低的3钱)、食油3钱(高的7钱)。各地以此数额为基础,有时根据季节变化和收成好坏稍有增高或降低。二是早操制度。在日军占领县城之前,专员公署和县、区干部,坚持集体出操20~30分钟。转入农村后取消,在办班、开会等集中活动时继续坚持。三是学习制度。每日早饭前2小时,各单位将人员集中在一起学习,主要是革命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等内容。从抗日根据地创建初一直坚持到1940年反“蚕食”斗争。后来由于环境残酷,由集体学习改为自学。通过学习,有效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工作能力,增强了革命斗争意志。四是工作制度。形成了布置工作、检查指导、交流经验、总结汇报、激励先进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保证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保持上下联系,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1940年5月中旬,冀中军区主力部队由中路总指挥程子华政委率领从冀鲁豫讨伐叛逆石友三胜利归来,住在北豆村、刘南召什、王南召什(合立村)、西北召什等村和饶阳、献县连接的许多村庄,军区司令部就住在北豆村。这时,小麦长势喜人,夏收即将开始。日军为了抢夺农民的粮食,按据点、增队伍、设岗哨,准备抢麦,群众对此十分担心。在这关键时刻,军区主力部队的进驻,迫使日军不得不望风而逃。为了保护麦收,军区部队在北豆村召开了两次大会。一次是在一个打麦场上,参加大会的是北豆村一带村庄的干部群众约2000余人,围了个大半圆圈。程子华政委先讲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国共合作,向我根据地大举进犯,接着例举了石友三在河南、河北杀害大批地方干部、部队官兵等和石友三不打日本鬼子、专门打八路军搞摩擦的许多事实。讲了党中央关于打击消灭石友三的指示精神。最后他大声讲:“这次回来,是同大家一起,共同保卫麦收的,决不让敌人抢走一粒麦子!”群众都高兴极了,充满了欢乐的笑容,不时地发出震耳的口号声:“欢迎程政委讨逆胜利归来!”“保卫麦收!”“不让敌人抢走一粒小麦!”会议开了约两个小时。程政委的讲话使群众欢欣鼓舞,喜笑颜开。
这次会议后,又召开了一次有近3万人参加的大会。除部队的万余人外,其他近2万人是武强、饶阳、献县三县附近村庄的干部群众。会场上搭了一个大台子,还安装了扩音器和喇叭。会议开得十分隆重热烈。开会前部队和干部群众都是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嘹亮的歌声从四面八方进入会场。会议开始,程子华政委首先讲话,大意是说:我们部队在这几个月到冀鲁豫边区打顽固派石友三去了,打了几个大胜仗,我们开会就是庆祝这次大胜利!随后又有一位军区首长讲话:我们这次反顽斗争胜利归来,要为保卫麦收而斗争,不让鬼子抢走我们一粒小麦,我们军民一定要打好保卫麦收这一仗!他的讲话又不断被口号声所打断。晚上,部队文工团演出了文艺节目。
这两次大会对干部和群众的影响、教育很大,充分体现出了军民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同时对广大干部群众也是一次很大的鼓舞。
此后,国民党对鹿钟麟、张荫悟、石友三等的摩擦失败不满,企图委任庞炳勋为河北省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理直气壮地提出,朱德总司令坚持华北抗战有功,中央政府应该体察民意,委任他为河北省主席。武强人民同华北人民一道,拥护共产党中央正义声明,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的“驱庞拥朱”运动。庞见苗头不对,便销声匿迹。
1942年3月底的一天,住在西北召什、刘南召什、王南召什和北豆村一带的冀中区党委机关和军区司令部领导,去看望住在东刘堤、西刘堤村的武强县委和县政府领导机关人员。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和宣传部长周小舟等十几人,骑马由西北召什村来到东刘堤时已是上午九点钟了。县委主要领导闻讯赶来迎接。区党委领导不顾沿途劳累,立即同大家见面,并召集大家讲话。周小舟讲的时间长,讲的是反对主观主义,他说:“什么是主观主义呢?主观主义就是凭想象,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这种思想对工作是很有害的……”讲了一个半小时才结束。首长的讲话,大家倍感亲切,使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大家深深感到,在抗日斗争艰苦的年代里,用革命理论指导革命斗争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教导,给武强的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冀中区党委和军区司令部驻武强3个多月后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