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晚,莫名睡不着觉,起身拿起手机,打开微博,想大致的浏览下。无非想得点有趣的东西。
我的一朋友,Z小姐,喜欢在微博上晒些照片和日常。一张照片,抠了半天,晾在微博上。但有人评论说,怎么两条腿不一样粗呢?
其实也没多大问题,视觉偏差而己。但就是这样无心的一句提醒,把Z小姐急坏了,急忙把照片找来,又抠了一遍,问我,这样两条腿的大小偏差还明显吗?
我说,已经很好了,大长腿,真好看!但Z小姐还是显得很焦躁,说,我觉得还是不太好。
我心想,你好不好看,难道是一张P出来的照片就可以说话的吗?为什么要把自己修得最完美,来取悦那些微博里不相干的人呢?
与其卖力地做这些事情,不如满身轻松地坐下来,和身边的朋友聊聊天的。而你微博圈里的陌生粉丝,如果是冲你的靓照而来,那仅仅只是一个名字和头像而已。
微博,像一片迷雾森林
而微博发展到如今,很多东西都变了质,很多人都用错了地方。一群人围观,一群人狂欢。一群人看一群人撕逼,一群人骂一群人傻逼。各种骂仗,惨不忍睹,触目惊心,撕成鱿鱼丝,撕成豆腐渣。
我看着评论,只是默默地想,有些人,真时间充裕、精力充沛,自己的生活尚且无法自立,还硬生生去插别人生活一腿。微博这块本来可以言论自由,可以说真话的地方,如今可以随便说,大胆说,怎么爽怎么说,就成了舆论泛滥、娱乐至死、骂架横行的聚集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上微博也算是一种。只是希望你把大把的时间,消耗在有点意义的事情上。不是卖力、疯狂地去评论,追逐各种热点,一刷新微博圈,就花去大把时间停留驻足。
为那些表面浮光的明星偶像两肋插刀,实则是插了自己两刀。一刀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一刀浪费了感情和情绪。没人会为你买单。
而微博这片领域,像一片迷雾森林。有人在其中迷失了,有人站在边缘安静守望。许多软件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沉溺其中太深时,难免会在现实中丢失太多东西。
不要做沉溺在虚拟中的青蛙
看完Z小姐的微博后,又翻了几条大V的,手指翻动间,己然深夜,拖着倦意,我透过乡下的二层楼房窗户,去看外面的世界。清爽的凉风吹进偌大的房间,树叶在夜色里安静碰撞,夏夜的蛙声响成一片。
退出微博,扔过手机后,感觉周围都安静了,世界的嘈杂和争吵销声匿迹,抬头看看夜空,有久违的闪亮星星。这样漂亮的星河,已经很久都没见过了,它一直就在那里,只是我们低头的时间太长,反而把一些近在眼前的美景错失了。
其实通讯工具本身并没有错,所需要讨论的,是度与量的问题。就像欲望,一旦超标,生活的轨迹就开始弯曲,人生的列车开始脱轨而行。
前方诸多美景,而我们为什么要低头?冰冷的金属体里有黄金吗?有颜如玉吗?有安全感吗?
有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近在眼前,但你触及不到,实则离你很远。
那为什么还要不断地机械性去做?
我想,是习惯作祟,是瘾在驱使。因为总有那么一群人,半天摸不到手机,就浑身不自在,一天不刷朋友圈和微博,就搞得自己要和世界失联一样。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刷存在感,一天不在朋友圈或微博里留下点痕迹就不存在一样。
你把生活的所有细节,都通通印刷在社交媒体上,但你有没有认真地观察过生活,努力地为生活而活?
你抱着一部手机,打开一台电脑,就能坐在家里玩一天,而你身在何处、想去哪儿,已经全然不顾、置若罔闻了。就像一个人呆在深井里,好像有这两样东西,生活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打发掉。但井外更广阔的空间,你不打算走一走看一看吗?
不要等到时光流失,幡然回忆,脑子里都是些别人家的生活。而余留在自己手心的,是稍纵即逝的虚拟存在感。
我的一朋友,Z小姐,喜欢在微博上晒些照片和日常。一张照片,抠了半天,晾在微博上。但有人评论说,怎么两条腿不一样粗呢?
其实也没多大问题,视觉偏差而己。但就是这样无心的一句提醒,把Z小姐急坏了,急忙把照片找来,又抠了一遍,问我,这样两条腿的大小偏差还明显吗?
我说,已经很好了,大长腿,真好看!但Z小姐还是显得很焦躁,说,我觉得还是不太好。
我心想,你好不好看,难道是一张P出来的照片就可以说话的吗?为什么要把自己修得最完美,来取悦那些微博里不相干的人呢?
与其卖力地做这些事情,不如满身轻松地坐下来,和身边的朋友聊聊天的。而你微博圈里的陌生粉丝,如果是冲你的靓照而来,那仅仅只是一个名字和头像而已。
微博,像一片迷雾森林
而微博发展到如今,很多东西都变了质,很多人都用错了地方。一群人围观,一群人狂欢。一群人看一群人撕逼,一群人骂一群人傻逼。各种骂仗,惨不忍睹,触目惊心,撕成鱿鱼丝,撕成豆腐渣。
我看着评论,只是默默地想,有些人,真时间充裕、精力充沛,自己的生活尚且无法自立,还硬生生去插别人生活一腿。微博这块本来可以言论自由,可以说真话的地方,如今可以随便说,大胆说,怎么爽怎么说,就成了舆论泛滥、娱乐至死、骂架横行的聚集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上微博也算是一种。只是希望你把大把的时间,消耗在有点意义的事情上。不是卖力、疯狂地去评论,追逐各种热点,一刷新微博圈,就花去大把时间停留驻足。
为那些表面浮光的明星偶像两肋插刀,实则是插了自己两刀。一刀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一刀浪费了感情和情绪。没人会为你买单。
而微博这片领域,像一片迷雾森林。有人在其中迷失了,有人站在边缘安静守望。许多软件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沉溺其中太深时,难免会在现实中丢失太多东西。
不要做沉溺在虚拟中的青蛙
看完Z小姐的微博后,又翻了几条大V的,手指翻动间,己然深夜,拖着倦意,我透过乡下的二层楼房窗户,去看外面的世界。清爽的凉风吹进偌大的房间,树叶在夜色里安静碰撞,夏夜的蛙声响成一片。
退出微博,扔过手机后,感觉周围都安静了,世界的嘈杂和争吵销声匿迹,抬头看看夜空,有久违的闪亮星星。这样漂亮的星河,已经很久都没见过了,它一直就在那里,只是我们低头的时间太长,反而把一些近在眼前的美景错失了。
其实通讯工具本身并没有错,所需要讨论的,是度与量的问题。就像欲望,一旦超标,生活的轨迹就开始弯曲,人生的列车开始脱轨而行。
前方诸多美景,而我们为什么要低头?冰冷的金属体里有黄金吗?有颜如玉吗?有安全感吗?
有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近在眼前,但你触及不到,实则离你很远。
那为什么还要不断地机械性去做?
我想,是习惯作祟,是瘾在驱使。因为总有那么一群人,半天摸不到手机,就浑身不自在,一天不刷朋友圈和微博,就搞得自己要和世界失联一样。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刷存在感,一天不在朋友圈或微博里留下点痕迹就不存在一样。
你把生活的所有细节,都通通印刷在社交媒体上,但你有没有认真地观察过生活,努力地为生活而活?
你抱着一部手机,打开一台电脑,就能坐在家里玩一天,而你身在何处、想去哪儿,已经全然不顾、置若罔闻了。就像一个人呆在深井里,好像有这两样东西,生活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打发掉。但井外更广阔的空间,你不打算走一走看一看吗?
不要等到时光流失,幡然回忆,脑子里都是些别人家的生活。而余留在自己手心的,是稍纵即逝的虚拟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