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的探究

来源 :信息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bb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对于能源的节约已经势在必行。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以及和国家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相结合,我们提出“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设计越来越引起广大建筑师的重视。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让各种资源能够达到最优化的使用,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基于此,文章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述
  绿色建筑设计概念我们所讲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对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当地的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能够让施工对环境产生最少的影响,在建筑物投入使用的时候,能够给人们提供高标准的健康生活空间,当建筑物拆除之后,拆除行为又对环境产生很小的危害。所以,绿色建筑通俗来讲就是在一个建筑物存在的时期内,通过减少能源与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能够让更少的废物产出,尽量做到让建筑物同大自然共同和谐生活的建筑。其实也就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使用最少的资源、能源投资,得到最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这样的绿色建筑能够为人民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的空间,还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低程度的影响环境。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油然而生,这种全新的理念具体是指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户主的具体需要考虑进来,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使用各种节能材料,让整个建筑物达到最优化的发展,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随着我国环保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环保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理念伴随着人们的心理也日益壮大,使用这种理念进行工作是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分别使用不同的设计对策,让整个建筑行业共同协调发展。
  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的最初目的是以人为本,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满足人类要求。绿色建筑的功能并没有改变,但是它除了关注建筑本身的功能,还强调节约资源,物尽其用,保护自然,因地制宜。绿色建筑的生命力并非某种思维方式或者理论方法,而是其中所蕴涵的设计原则。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其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整体效果,对建筑及其周围生态系统的组合、平衡和协调进行规划,尊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优化各要素的布局与配置,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这具体表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保护当地历史文化景观,使用当地的材料、技术,加强绿化,赋予建筑独特的美学艺术。
  2.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做到资金、能源的消耗最低。在设计是应该简单、节约,比如设计门窗位置时尽可能考虑搭配满足多种室内布置要求,避免过大的改动。在能源的选择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遵循舒适人性化要求,体现对人的关怀,提供健康愉悦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具体表现在,无毒害的建筑材料、良好的通风环境,充足的采光条件,声光热空气质量,人文低碳审美情趣、立体的绿化环境、基本的使用便宜性和匹配度等。
  3.绿色建筑设计的运用
  3.1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有利因素
  夏日影响居室热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由于阳光直射与热辐射,更是影响住户心里感受的因素之一。因此应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进行采光设计,经过认真计算,明确住宅区的建筑布局与单一住宅的关系,分析建筑群的遮阳及日照能否满足建筑物采光与遮阳的需要。建筑体型系数是由建筑物的表面积与建筑间的体积比值,且与建筑的热工性能有着紧密的联系。直面建筑的热耗要大于曲面建筑,当体积相同时,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要小于分散布局的建筑热耗,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应控制建筑物的层高,减少建筑外墙的面积,降低体形的凹凸变化,尽可能采取规则的平面形式。
  3.2改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改善室内热工环境及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采用外保温技术、内保温技术及夹心保温技术实现围护结构的改善,进而降低建筑物总能耗,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3.3改善建筑物的门窗系统
  建筑物门窗系统和玻璃幕墙都是维护结构中的能耗大户,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新产品的不断出现,窗及玻璃幕墙的性能已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新型高性能玻璃窗及玻璃幕墙的保温及防辐射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新的结构形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新型型材及断桥技术的应用对窗和幕墙的整体热工性能及气密性都有很大的提升。建筑物的门窗系统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过滤装置,因此,幕墙设计要求是多功能的,除基本的防护功能外,还应考虑室内环境品质的调节,提高建筑节能效率。
  3.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时应该尽量在己被用过的、建造过的场址上或地表环境已被破坏的土地上建造,而不要去侵占那些没有开垦过的土地和自然环境。
  (2)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分布极不平均,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在建筑设计中一方面要尽量保护水源,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比如目前住宅建筑的中水的利用和雨水的收集和中水处理系统等。
  (3)可以通过结合各地的气候特点设计出低耗能建筑;通过就地取材来节约建筑的运输成本;通过使用各种节能墙体材料来实现建筑体内的保温节能;利用空调冷凝热作为生活热水的辅助热源,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产生的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用热水。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来支持日常生活用电。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并降低温度。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页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合,自动调节风量。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4)绿色建筑是对资源的节约、再利用、循环生产。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创造一种能更加适合居民生活的、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高科技建筑环境。
  4.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主要是从整体环境开始规划,然后和个别建筑物的设计两个方面开展。环境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和地形、地貌、植被、土壤、风、阳光和气候的关系。
  4.1绿色建筑与土地的设计
  建筑用地和室内环境是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六类评价指标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建设用地节约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表面面积不足,使绿地损失少,甚至没有损失。节约建设用地,不是没有地搞建设项目,而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城市土地主要技术措施:建设多层、高层建筑,以提高建筑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同时,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对城镇居民区,提高住宅土地集约度,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留出了空间,因形就势,更多地使用分散,倾斜的土地,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保护自然环境,达到建筑和自然环境的交替共融,增加绿化面积;开发利用节约土地的技术和材料。
  4.2建筑平面设计
  合理的朝向设计能使建筑从阳光中获取大量的能量,住宅往往需要平行布置,并且朝向南面,同时彼此之间要留出足够的间距保证冬季得到充足的日照。建筑的体形系数(建筑物表面积与其体积的比值)直接影响建筑能耗的大小,体形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越大,能耗就越高。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从节能的角度宜首选高层和中高层建筑。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建筑层高固定时,对于确定的建筑面积,都有与之相适宜的最佳节能楼层数。减少体型凹凸变化,采用规则平面形式,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充分利用现场的资源来减少建筑耗能以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仔细划分建筑内的使用功能区,使不需要窗户的功能区域尽量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使具有相似使用功能的功能区域尽量位于同一区域。
  4.3因地制宜地选用材料
  生态建筑的物质基础是生态材料,生态建筑材料又称“健康建材”“环保建材”或“绿色建材”,指健康、环保、安全的建筑材料。生态建材是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分为天然建材和人工材料。生态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没有统一的标准,生态建筑不是完全利用高新材料建成的建筑物,高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很可能还是错的,重要的是要了解材料的使用目的。建筑设计中一方面积极采用现有的对环境和健康有益的新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适度使用现有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减少对外来特殊材料的选用,应该更多地使用木材、竹材、石材等天然节能型材料。
  5.结束语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在新时期践行绿色建筑具有社会发展的必要性。所以,在实践中以适应不同区域环境,克服生态危机,创造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陈明.绿色建筑设计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227.
  [2]梁惠娇.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与改进[J].江西建材,2014,04:24.
  [3]吕贺.绿色建筑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4,05:189.
  [4]史安.试析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J].江西建材,2014,15:14.
其他文献
【摘 要】 公路桥梁施工也已经从单纯的施工发展到了综合施工,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综合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管理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在施工类型方面也在不断变化,桥梁施工结构出现了复杂和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进行桥梁养护维修时,在思想上要有改变。  【关键词】 公路桥梁;管理养护;维修技术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桥梁建设也经历了一个辉煌的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建
期刊
【摘 要】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应该放在整体工程项目管理的首要位置,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也体现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展现了企业的自身形象。本文探讨其管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建立健全管理措施,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提高企业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  1、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在建筑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也在不断的实现专
期刊
【摘 要】 我国建筑行业能源消耗在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减少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就会极大的缓解我国能源消耗的压力。满足人们对居住地环境的环保要求,建筑住宅行业要加强自身节能住宅施工管理能力的强化,提高房屋设计的节能环保水平,保证在房屋整体结构和细节设计中,与节能环保和持续发展理念相融合,可以减少我国的能源消耗,还会为建筑企业节约建筑成本,增加建筑企业的效益,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基于此,本文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以及加强其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现状;途径  一、加强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现场是土建工程管理的重点,因为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指标的落脚点都和施工现场密切相关。为了有效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由于施工现场通常情况复杂,露天高空作业频
期刊
【摘 要】 随着节能科技的发展,节能技术逐渐应用在建筑中。尤其是在住宅建筑中广泛应用,采用现代化高科技材料设计建筑,成为建筑设计的趋势。但运用现代节能科技,会增大施工的难度,而且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操作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施工中,必须保障施工者和设计者的专业素质,科学地使用节能材料。节能住宅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实施的措施上,需要在综合材料的选择、材料与建筑的匹配以及材料后期跟踪监测等方面,
期刊
【摘 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土建施工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施工单位加强管理工作,采取积极的办法使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土建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土建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对策研究  引言: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建
期刊
【摘 要】 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都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技术与建筑质量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建筑质量安全的各种影响因素出发,着重分析了建筑技术对建筑质量安全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建筑技术与施工制度是建筑质量安全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建筑技术;质量安全;关系探究  引言:  现代建筑质量的要求正在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而变高,质量永远是各时期建筑工程的关键点所在。就目前形势而
期刊
【摘 要】 在建筑工程中,机械成孔灌注桩技术由于适用性广泛,能够在复杂地质环境下施工建设,从而获得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文章对建筑施工中的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 建筑施工;机械成孔灌注桩;应用分析  1.建筑施工中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和方法  1.1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①检查钻头的规格认真检查钻头的规格,一般钻头的尺寸需要小于桩体直径。各个地区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招标代理机构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招标代理机构;问题;对策  一、招标代理机构的特点  招标代理机构的法律定位决定了其具有公正性、独立性和专业性三大特征。第一,公正性。公正性是招标代理机构的基本特征,由于招标代理具有较高的规范化程度要求和政策性,招标代理机构在组织招标过程中除了要接受业主与投标人的监督,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以确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园林的建设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在人们对保护、改善环境觉悟不断提高的今天,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园林绿化行业也逐渐成为热门行业。当前的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更注重于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美化环境的需求,重于生态性、欣赏性、文化娱乐性及防灾避险的功能,这为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依旧存在着很多问
期刊